就在何雨柱忙活著為國家增添實力的時候,人在港城的劉嵐也沒有在家閑著。
這一次何雨柱在國內待得時間不短,靜極思動的劉嵐慢慢的開始幫忙打理其在港城的事業。
雖然何雨柱在港城陪她的時間并不長,不過因為兩個人的關系,所以說話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小心,加上身在港城,所以平常也沒少說起港城的發展前景。
擁有超前幾十年的眼光,雖然后世只是一個屁民,對港城理解的也只是皮毛,不過怎么著也經過網絡的熏陶,大勢還是知道的。
而對于劉嵐來說,能夠在港城混的風生水起的何雨柱,自然是能耐人物,對于何雨柱說的港城的發展形勢是深信不疑的。
雖然到了港城以后也經常幫何雨柱處理一些事情,可要說劉嵐在商業上已經鍛煉出很好的管理能力,也不太現實。
不過在她樸素的認知里,既然銷售前景很好,那就擴大規模唄。
所以在建設五金工具廠的時候,順便也給宏達箱包廠買了一塊地皮建設分廠。
二三十年內,買地皮屬于暴利行業,這是何雨柱說的,對于他的話深信不疑的劉嵐手筆自然不小,圈了很大一片土地。
至于說一個沒有太大見識的內地女人,怎么有那么大的魄力花那么多錢買地,倒是沒什么,對于她來說,一萬塊都是巨大的財富了,再多,也沒有太大的概念了。
花一千萬和花三千萬,沒有什么區別!
加上賬戶里趴著幾億港幣,還時刻有資金進賬,才讓她有底氣花出去。
……
“何廠長,你讓研發的新型拖拉機就要定型了,你要不要去看看?”研發部許主任進來匯報。
“這么快就有新產品了?走,去看看!”何雨柱來了興致。
從開始生產福特型號的拖拉機的時候,何雨柱就要求研發部門一定要研發自己的機型,不要求有什么創新,起碼不能有專利侵權,要不然也沒辦法出口。
“新型拖拉機總共有兩款,一款是400,一款是402.”
“按照你的要求,盡可能避開專利侵權,實在避不開的,也做一些變通,讓侵權不那么明顯!”
一邊走,許主任一邊介紹。
“做過實驗了么?”對于許主任的取巧行為,何雨柱并沒有說什么,雖然說兩個機型唯一的差別就是一個是輪式的,一個是履帶式的,其他的沒有什么區別。
不過在行業內確實可以說是兩個機型。
“正在實驗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什么大的缺陷!”
“那就是有小缺陷了,是哪一方面,能不能改正!”
“目前主要集中在輪胎方面,暫時還達不到設計要求,不過路副廠長已經聯系合作廠家了,看能不能幫助生產一批質量更好的輪胎!”
到了試驗場,就看到兩輛外觀明顯不一樣的拖拉機在場地內轉圈。
這兩輛拖拉機,和目前主流的方正外觀不同,倒是和后世的拖拉機外觀比較接近,車頭罩是弧形的,看起來流暢了許多!
這還是何雨柱提醒的。
不是現在的人不知道美觀,而是弧形罩需要一次性鍛壓成型,就目前設備的急缺狀態,沒有一個工廠舍得專門花大價錢購買設備,就為了鍛壓這些不實用的東西。
首都第一拖拉機廠不同,各種設備都有很大的富裕,起碼還有三分之一的設備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呢!
猛地一說好像有點浪費,其實不是的。
何雨柱接手拖拉機廠也沒有多長時間,設備到位的時間更短,不是一下子就能安排的過來的。
“外觀上看來是沒有什么問題了,性能上要多實驗一下,盡可能的減少缺陷!”
“我會注意的,畢竟是準備出口創匯的,肯定會做到最好!”
遍身羅倚者,不是養蠶人,這個時候國內生產的東西,能出口的產品很少自己舍得用,都是盡可能的出口換取外匯。
“到也不能這么說,前面生產的機型怎么說也是侵權產品,只能是過度性質的,等自己研發的新機型穩定下來,還是要以生產新機型為主,國內外都一樣!”
“研發部以后有什么目標么?”
“有啊,多研發一些機型,也能多出口一些拖拉機!”
“也不能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研發新機型上,還要想辦法把拖拉機小型化,不是說減小功率,而是在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往小型化研發!
見許主任不明白,何雨柱也不生氣:“在功率不變的情況下,機型越小,越省材料,機型小了,自重就低,燃油也就更節省,沒準售價還能提高不少呢!”
“到時候同樣的原材料,可以生產出更多的拖拉機,不單單如此,單價還能賣的更高!”
“你可以想一下,是不是這個理。更何況,你難道就不想生產貨運汽車么?想生產汽車,柴油機就必須在保證功率的情況下小型化,才有可能安裝在汽車上!
“等小型化到一定的程度,沒準我們還能生產小汽車呢!”
許文強聽得熱血沸騰,不過疑惑也不少:“我當然想設計貨運汽車,不過從頭開始不是容易的事情吧?”
何雨柱自信一笑:“誰說是從頭開始的,技術資料咱們也不是沒有,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拿過來用的!”
看著許主任滿腔熱血的去安排下一步的研發任務,連陪著他看拖拉機的實驗都忘到了腦后,不由的啞然失笑。
有上進心總是好事!
……
與此同時,某航天研究中心,停放著P-38閃電型戰斗機,許多航天航空專家正聚集在此,翻閱資料的翻閱資料,研究飛機機體的研究機體,研究配件的研究配件,忙忙碌碌的各司其職。
要不是研究中心的領導盯得緊,飛機十有八九已經被拆成零件了。
“徐總工,這飛機早晚也免不了拆,不如現在就拆了算了!”
研究機體的總覺得不過癮,不拆開了研究,總感覺和盲人摸象差不多。
已經有五十歲的徐總工也是躍躍欲試,想把飛機拆掉,不過最后還是把這個念頭掐掉:“再等一下,等把資料研究個差不多再說拆飛機!”
“已經研究個差不多了,只是研究資料,進步不大了,還是拆掉研究才是正途!”
“我又不是不知道,不過只有這一個樣機,萬一拆卸的途中出現什么意外,那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也不知道上級領導是怎么考慮的,既然能想辦法搞過來,為什么只弄來一架樣機,就不能多來兩架么,就是多來點配件也好,起碼方便研究!”
“你這牢騷發的沒有一點意義,你又不是不懂,就這一架飛機,都不知道國家要付出什么代價呢!”
“想快速發展,哪里能不付出一點代價,讓我說,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你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既然有門路,最好還是多弄來點配件,這樣研究起來也方便許多!”
“就是嘛,徐總工,要不你像上級申請一下,看能不能再多弄來一些配件,弄來點配件越多越好!”
“我試試吧,不過也別報太大的希望,我估計希望不大!”
在徐總工的想象中,這種事情肯定就是一錘子買賣,米國那邊發現不對勁,指定是要查個底朝天的,說不定這路已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