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風軒曲藝社的封箱演出,從上個世紀一直持續到現在,風風雨雨幾十年,已經成了雷打不動的傳統。
從當年一百來個座兒的小戲院子,到如今成千上萬人的體育館,這其中少不了每一代人的努力,世世代代,始終不曾辜負這份血脈相承的責任。
自從冬凝園和夏清園各自紅火了以后,兩撥人馬就很少再有同臺演出的機會了。因此這一次,大概也是一年到了頭,整個曲藝社難得的齊聚一堂。
幾代角兒同臺的機會可并不常有,因而每逢這種時候,觀眾的排場也格外地大。
前幾排vvip的座位全都是預留好的,曲藝界名家、娛樂圈明星、文化部門領導、還有各路贊助商和金主,來看演出的大咖不少。
晏朝和王暉坐在第一排,一會兒的功夫就碰上了不少熟人,少不得一陣寒暄客套。眾人都驚訝于日理萬機的寰宇傳媒董事長竟然也有心思來聽曲藝,想來也是因為寰宇衛視和蓼風軒合作的《第二角色》,意外地獲得了巨大成功的緣故。
大家嘴上不說,但心里都清楚,今年的蓼風軒比往日的排面兒又大了不少,基本上都是周辰瑜的功勞。
曾經因為受到網絡傳言的洗腦,對這位傳說中的“花瓶捧哏”印象不怎么好的人,這一次也不由得想要留神觀察,周辰瑜的業務水平到底怎么樣。
畢竟是曲藝社的演出,除了最受歡迎的相聲以外,其他曲藝都會有展示的機會,按照蓼風軒的一貫傳統,開場不出意料地是各色戲曲的串燒。
盡管蓼風軒的戲曲行業如今已經沒落,開不了很大的專場了,但戲曲演員們依舊兢兢業業,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形神俱佳。
晏朝不由得想起那天夜里談心的時候,周辰瑜對他說起的師爺的執念。想來蓼風軒過了這么久,仍然不肯放棄戲曲,這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便是由于周寅春老班主的堅持。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有生之年,還能否有機會再看到蓼風軒的戲曲重新煥發生機。
一段兒戲曲串燒唱完以后,便是今天晚上的第一出相聲了。
能上這樣的大場合說相聲的,自然是已經成了角兒的,數來數去,無非是卯字輩的幾對,辰字輩的幾對。
曲藝表演通常很重視出場順序,而他們一貫是按照輩分往下排,身份越重要的越排在后面。
放在五六年前,賀辰烽和周辰瑜還沒紅,是沒機會在封箱演出這樣的大場合上臺的。后來成了角兒,兩人的輩分和年齡也都是最小的,因此每年的幾出相聲里,他們倆都是第一出登場。
封箱演出沒有提前公布的節目單,就在大家都翹首以盼,想要看看今年兩位大紅大紫的角兒英姿勃發的勢頭時,主持人嘴里念的卻不是他們倆的名字——
“下面請欣賞相聲《買賣論》,表演者關辰楓、江辰池!
隨著兩位青蔥少年穿著一身大褂兒,從后臺款款而來,臺下在愣怔了一秒鐘后,瞬間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蓼風軒的封箱演出,基本上可以作為演員是否成了角兒的驗證。而他們倆今年能夠在這樣的場合上臺說相聲,無異于得到了來自組織內部的認可。
賀辰烽和周辰瑜紅的那年,都是二十郎當歲,已經是蓼風軒成名最早的一對了,而誰能想到,關辰楓和江辰池今年才分別不過十七和二十。
當真是年少有為,后生可畏。
晏朝想起周辰瑜告訴他,當初冬凝園對于給“辰”字這件事意見極大,最終還是周卯欽一意孤行地收了兩個小孩兒。如今他們初出茅廬,也算是闖出了一番小天地。
外人看得見的是他們自身的努力和進步,看不見的卻是師父周卯欽毫無保留的支持,以及師兄周辰瑜不遺余力的提攜。
但無論如何,晏朝由衷地替他們感到高興。
兩人第一次登上封箱的舞臺,一出《買賣論》顯然也經過了多次排練,說得很不錯,贏得了臺下的叫好聲一片,想來今晚的演出過后,又能獲得一波更大的關注了。
他們二人說完后,是一段琴書表演的選段,再之后又是相聲。
大家伙兒都想著,這回總該輪到賀辰烽和周辰瑜了,沒想到報幕員再一報,居然直接跳到了冬凝園兒的兩位師兄。
臺下的觀眾面面相覷,這意思難道是說,直接用關辰楓和江辰池頂替了夏清園的另外兩位角兒?
但蓼風軒怎么可能無緣無故地做出這樣的決定,眾人再仔細一琢磨,逐漸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推斷——
誰都知道賀辰烽和周辰瑜正在為春晚沒日沒夜地做準備,他們是第一次受到邀請,不比老一輩兒的有經驗,大約是要專心搞創作,沒法再分神來準備封箱演出,因此今晚就不出席了。
而臺下來看封箱演出的觀眾,很大一部分都是沖著賀辰烽和周辰瑜來的,得出這個推斷后,觀眾席不由得發出了一陣失落的嘆氣聲,連叫好聲都顯得有些興致缺缺。
這就使得臺上正說相聲的魏辰軒和他搭檔顯得有些尷尬,肉眼可見地連節奏都加快了不少,最后才說了二十分鐘就匆匆下臺了。
主持人再次出場報幕:“下面請欣賞蘇州評彈《白蛇傳》選段,表演者:賀辰烽。”
臺下又愣了一陣后,這才爆發出一陣驚喜的掌聲。
果然,兩位角兒還是心系著座兒的,只是這回不說相聲了,偶爾換換口味,展示一下其他才藝。
比如蘇州評彈,是一種以三弦、琵琶為伴奏,由演員自彈自唱,敘說故事的說唱曲藝。
此時賀辰烽手里抱著一把三弦兒,一個人坐在舞臺中央,卻已然是一身說書先生的范兒。唱段流暢婉轉,情節引人入勝,沒表演多久,就引得臺下叫好聲一片。
不得不說,蓼風軒的諸位角兒,個個兒都是多才多藝。
但賀辰烽表演蘇州評彈,當然不是為了單純地展示才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除了相聲之外的其他曲藝形式的一種帶動。
畢竟他本人的知名度放在這里,在他的表演過后,必然就會有很多粉絲和觀眾去了解、關注蘇州評彈這門曲藝,也算是對傳統曲藝的傳承盡到了微薄之力。
無論是當下熱門的相聲、戲曲,還是相對冷門的彈詞、鼓曲,說到底都要靠“人”的推廣與傳承,需要演員與觀眾的共同努力。
賀辰烽的一段蘇州評彈表演結束后,場內仿佛還回蕩著三弦悠揚的曲調,余音裊裊。
演出到了這里,賀辰烽既然都出場了,周辰瑜必然也是要表演才藝的。
晏朝不知道周辰瑜是不是還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隱藏才藝,但是他打心眼兒里希望周辰瑜能再唱一出京劇。
周辰瑜上一次唱京劇,還是在夏清園兒的專場上,據說隔了十年之久,他還特意強調了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晏朝先前一直以為對于周辰瑜而言,他不過是個萍水相逢的過客,也從來都拿捏不準,自己在周辰瑜心中到底占據著什么樣的位置。
但是既然他這么說,晏朝便信了。
他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個促膝長談的夜晚,他告訴周辰瑜,希望他不要放棄對乾旦的傳承。
如果真的如周辰瑜所說,自己于他而言是知音……那么這一次,他會愿意再開一次腔嗎?
晏朝心不在焉地坐在臺下,想著這些有的沒的,臺上卯字輩的四位先生已經說完了兩出相聲。
在臺下的一陣陣掌聲中,晏朝這才意識到,周辰瑜到現在還沒有出場。
今晚的相聲類演出已經結束了,這意思就是說,周辰瑜今晚要攢底兒?
可是即便他是要唱戲,無論是輩分還是咖位,再怎么說,他一個人都不可能壓過他的師父和師伯。
臺下正一片疑惑地等待著主持人的報幕,沒想到這一回,壓根兒就沒有主持人報幕,攢底兒的角兒已經自己出場了。
待看清來人時,臺下一瞬間鴉雀無聲——
只見那個俊俏挺拔的年輕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人,緩緩走到了舞臺中央。
自從老搭檔去世后,十多年不曾正式登臺表演過的周寅春老班主,竟然出現在了今天的封箱演出上。
祖孫二人分別穿著純黑和深灰色的布質大褂兒,沒有半點兒花紋和裝飾,樸實無華,卻也因此顯得莊重無比。
年輕人豐神如玉,老班主精神矍鑠,舉手投足之間,是一脈相承的風骨與氣韻。
觀眾席這才像是反應過來了一般,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周辰瑜扶著周寅春老班主走到臺前,為他調試好話筒。
老班主手撐在捧哏的一方小桌兒上,仿佛又回到了數十年前,一個個兒地給徒子徒孫們量活兒的模樣。
老爺子看著臺下,露出了一個慣常的慈眉善目的笑容:“蓼風軒能有今天這樣薪火相傳的場面兒,全得仰仗在座的各位!
在臺下經久不息的掌聲中,他指了指身旁的周辰瑜:“辰字輩兒的這些個小孩兒來的時候,我都已經是一把老骨頭了,不比他們師父操心得多。但惟獨這一個,是我手把手帶到大的!
周辰瑜轉頭看向他,笑道:“是,您手把手把我打到大的!
周寅春說:“可不是,你小子欠揍么,我不敲打你,哪兒有你的今天!
周辰瑜乖巧地笑道:“師爺教訓得是!
說著,他又面向臺下道:“在座的可能不知道,我說相聲是半路出家,其實我打小兒學的是唱戲。”
聽到他的這句話,臺下的晏朝不由得一怔。
別人或許不了解,但晏朝知道,小時候學戲的那一段經歷,是周辰瑜久久不曾解開的心結,他沒想到周辰瑜這次居然會這么坦率地主動提出這個話題。
就聽周辰瑜接著說:“可我小時候犯渾,不肯好好學,總惹我師爺生氣,后來還把自個兒的嗓子耽擱了好幾年。”
周寅春說:“何止是好幾年,你分明到今兒才舍得開嗓呢,十多年啦。”
他看了一眼周辰瑜,又問:“你倒說說,擰了這么多年,怎么忽然又想通了?”
周辰瑜依舊是一臉玩世不恭的笑意:“高山流水,這不是遇見知音了嘛!
晏朝在臺下看著他,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心弦,仿佛被不輕不重地撥動了一下,剎那間泛起了無邊的漣漪。
周寅春向觀眾道:“那是你從前不開竅兒,其實在座的全都是你的鐘子期!
周辰瑜看了一眼周寅春,又環視了一圈臺下的觀眾席,像是想起了什么,垂眸一笑,不置可否。
臺下坐著成千上萬的人,晏朝知道他看不見自己,但他不知怎么的,忽然就感覺到了一陣莫名的驕傲。
仿佛臺上的人真的是伯牙,而自己正是他的鐘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