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張昌宗可是忠武將軍?”
臺上的大佬中,有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兒突然朗聲問道。陳子昂怕他不認識人,在他身旁低聲提醒道:“這位是廣陵先生。”
廣陵先生的名號,張昌宗作為讀書人,自然是聽過的。廣陵先生曹參,前朝大儒文選公曹憲的后人,天下有名的名士、大儒。而忠武將軍則是這次出征歸來女皇給張昌宗敕封的散職,本朝官員以散職定俸祿、品級,所以,外間多以散職稱之。
張昌宗連忙站起來,躬身行禮:“廣陵先生好,晚生不才正是張昌宗,見過廣陵先生。”
曹參雖已年老,但還精神矍鑠,耳清目明,見張昌宗站起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的打量他,神情和藹的道:“聽說你已有表字?”
張昌宗連忙道:“好叫先生知曉,晚生字世茂。”
“好,老夫癡長你幾歲,便托大叫你一聲表字。”
“不敢,先生為長,晚生為幼,自可以表字喚之。”
張昌宗素來是謙虛的好孩子,面對這樣的師長,自然姿態做得十足,謙虛誠懇。曹參道:“世茂你先前刊載在六月季刊上的兩首出塞詩,老夫也讀了,慷慨激昂,熱血沸騰。如此俊彥卻未曾有幸識得,今日觀你所作之《七夕》詩與悼亡詩,果然是少年俊彥,名不虛傳。”
張昌宗這才發現,他居然是第一個教稿的,趕緊謙虛道:“不敢當先生如此夸獎。”
曹參和藹的道:“稍后大家都寫好后,老夫想聽世茂說說邊疆之事可好?”
張昌宗自然是沒有不答應的:“喏,先生若愿意聽,晚生自然是愿意講的。”
有人愿意關注邊疆,特別是像曹參這樣地位聲望卓著的大儒,張昌宗自然是樂意的。女皇缺人,不管是誰,只要心懷家國天下,愿意投到朝廷事業中來,愿意關注軍事,張昌宗都愿意宣講。
還有許多人沒教詩稿,兩人只是隨便說了幾句便停了,以免影響他人作詩,而因為廣陵先生這一出,張昌宗的詩稿得以在大佬中提前傳閱。
陳子昂悄聲給張昌宗做介紹,今天與會的大佬們,廣陵先生曹參之外,文章四友之李嶠、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四人,崇陽觀的東正先生章太友,河汾王恭、王琰兄弟,中州孔元惠,這些是的德高望重年長的名士。
中生代來的不算多,陳子昂、宋之問、沈佺期,白鹿洞李堅,范陽盧粲,翼城尹知章。年輕的,跟張昌宗一輩的,張若虛、賀知章算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人物了。張昌宗早就知道名單,只是人大多沒見過,在陳子昂的介紹下,才算把人和名字對上。
賽詩會只是年輕一代下場,中生代的陳子昂等都沒動筆,他們早有詩作傳世,名聲卓著。許是受張昌宗先“交卷”的影響,陸陸續續地,大家的詩作都教了上來。
冷子暢穿梭其間,不時詢問大佬們的意見,不一會兒,評論結果就出來了,冷子暢笑吟吟地宣布結果:“諸位先生,諸位學子,本次文會賽詩結果已經出來,分別以七夕、悼亡為題,各作詩兩首,下面交由在下宣布結果。”
臺下的年輕學子們好奇的看著。冷子暢道:“本次賽詩選十首佳作,以七夕為題而名列十首者是義豐張昌宗,吳中張若虛,永興賀知章,河汾王擇從,襄陽席豫,曲江張九齡,東海徐秀,蘇州李溫玉,鄭州崔尚,鼓城趙冬曦。”
十人站起來,齊齊向四周行禮致意,東正先生問道:“鼓城趙冬曦……不知與鼓城趙不器、趙夏日可熟識?”
趙冬曦還是個年歲與張昌宗相若的少年郎,連忙躬身答道:“回先生,您所說的乃是家父與家兄。”
東正先生聞言,細細打量他一眼,笑道:“原來是趙氏子弟,家學淵源,難怪有此佳作。令尊與令兄一門兩進士可是一段佳話,希望你來日也能高中,一門三進士,顯耀千古。”
趙冬曦連忙道:“謝先生慰勉,學生定會努力。”
東正先生這是來自長輩的期許和勉勵了。待許多年后,這一屆文會七夕詩的這十位入選者,除了早早出仕的張昌宗未再參加科舉外,其余諸人皆高中進士,一時傳為美談。特別是趙冬曦一家,鼓城趙氏父子兄弟一門八進士,更是名傳千古。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這些人里,張昌宗把眼神投向了張九齡,這位未來的大唐宰相,現在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兒,一雙眼睛明亮有神,顧盼間神采飛揚,就像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
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天才,而張昌宗就是仗著心智早熟和穿越的便宜,假冒的天才。是以,張昌宗雖然年少居高位,文名又盛,對上這些人,卻也是真心實意的敬佩,態度很是誠懇謙謹。
大佬們一看,這小子名聲大、官位高,又得帝寵,竟全無倨傲之態,反而一副謙虛的樣子,看來品行不錯。于是,張昌宗意外的刷了一波好感。
剛宣布完,那邊已經有人把十人的詩用大字抄寫好,張貼于屏風之上,仍由大家品評。曹參被推出來點評道:“經過老夫等的商討,選了這十首。這幾年,詩壇關于詩風的爭論很多,有文字華美,行文綺靡婉麗者,也有如陳子昂那般以慷慨剛健為長者,可謂百家爭鳴,各擅勝場。今日入選的這十首詩,或格律嚴謹,行文清麗,例如張若虛;或以詩抒懷,文字華美,當以王擇從為佳;又或用字樸素自然,以情致動人,例如張昌宗的詩,可謂各有特色,各有所長。若要老夫等評個高下,怕是探討到明日也不成,畢竟,各有所愛,各有所好。還好,冷主編也未曾讓老夫等評選先后,甚好,善哉。”
最后這個善哉一出,逗得在場之人皆露出笑容來,氣氛熱烈而又愉快,大家都挺開心,沉浸在探討詩詞之美的氣氛中。
點評完七夕詩,接下來就是悼亡詩。冷子暢宣讀了入選者,張昌宗又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