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說的,其實姜嘉佳都理解。年少時的感情總是單純又美好。和物質真的沒有關系。
就這樣,朱紅約了這個男生吃飯。雖然就是吃學校食堂,但是幫朱紅賺了錢,好歹也要吃一個教工食堂吧!通常來說,那個大學的教工食堂的價格貴一點,選擇也更多一點。兩個人吃一個鍋子也就五十多塊。所以這也是一般學生黨談戀愛的圣地,但是朱紅請吃飯的時候還真沒有想那么多,她想的就是這邊的菜好一點,而且比去外面吃便宜一點。
沒辦法。人是英雄錢是膽。沒錢請人吃飯也得精打細算。其實教工食堂對于朱紅來說就是非常好的地方了,平時她幾乎沒來過這里,都是在學生食堂吃,因為學生食堂的菜算得上是價廉物美。
她為什么知道這邊有一個教工小食堂呢?那是因為有一次宿舍的同學在這里買了炸三明治回去分給大家吃,就是把兩個面包片切三角,中間夾了一點甜甜的醬,然后外面裹上一層面粉糊,再下油鍋炸。這樣吃起來特別的香。朱紅到現在都記得那個三明治賣七塊五。剛炸出鍋的時候那味道可真香啊!
所以有時候朱紅想犒勞自己的時候就去教工食堂買一個這樣的炸三明治。去的時候也就順便欣賞了一下教工食堂的餐牌。上面的每道菜看名字都挺誘人,但是價格幾乎是普通食堂的三倍。讓她天天去吃那還真是舍不得。
這個男生去聽到朱紅約她去吃飯。反倒是有一點不好意思。坦白說呢,他幫朱紅賣這個賀卡。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他其實也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職,比方家教啊,發傳單之類,但是他真心沒有想到可以在宿舍賣賀卡。然后他拿了朱紅的賀卡,回去以后打開一看,發現朱紅的賀卡選的都很好的。和同學們在小賣部買的可是天差地,然后他考慮到其實朱紅的定的價格也是非常的低。有個和小賣部價格一樣,大部分每張還少個兩三毛。實際上這個賀卡就算賣跟小賣部一樣價格也是會有很多人買的。
所以這人幾經思考就決定就當做這些東西是他自己去批發來的,然后就按照他自己的目標價去賣了,但是賣的時候呢,還是打著朱紅的旗號說我們班上有個女同學進了這些賀卡,然后女生宿舍沒賣完來看看我們這邊男生宿舍有沒有人要。有人問他是誰讓他幫忙賣的,他就大大方方的說是朱紅。朱紅這個金字招牌,果然很好用。很快他就把這些賀卡賣完了。然后接下來他也受到了啟發,去批發市場批發了一些繼續來賣。當然還是打著朱紅的旗號。
在這個時候朱紅突然請他吃飯,這男生其實有一點不好意思去吃,因為他也不是免費無償的給朱紅幫忙,但是他又擔心朱紅是不是從別人那里聽到了一些什么不好的傳言。大家都是同學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有什么誤會就不太好了。
所以說呢,這個男生本身呢,從朱紅這單生意里面也賺到了錢,是不好意思讓朱紅請客吃飯的,但是他又擔心朱紅不小心聽到了什么所以想來和自己求證,所以他還是最后決定要去吃這場飯。不過這幾天他也沒閑著,一直在思考,這到底是感謝宴還是鴻門宴呢?
其實朱紅真沒他想象得那么復雜。
她本來是想說女生宿舍賣完,她的本已經回來了,就算多一些賀卡賣不出去,她也可以慢慢用,但是她自己靈機一動,想到了了一個新方法,請這位同學拿去男生宿舍賣了以后呢,她覺得不好意思白讓人家干活。之前說過一張卡給那個男生兩毛錢,但是那個男生拒絕了。總不好意思讓人家白干活吧,所以朱紅就只好想到要請對方吃一頓飯。來表達他的謝意。
其實上大學,勤工儉學的同學真的是比較少數。每次去做一些這樣勤工儉學的事情的時候,大家都不好意思在外面說,因為有那樣一種感覺,就是說你去做勤工儉學原因呢,就是自己缺錢,大家都是十八九歲知慕少艾的年齡,雖然自己確實缺錢缺得厲害,不得不時常去找勤工儉學的機會。
兩個人約好時間在那邊的教工食堂集合。朱紅到的時候,那個男生已經到了。看到朱紅進來,他老遠向她揮揮手。朱紅主動回應了一下,拿著她的飯盒就走了過去。其實教工食堂不用帶飯盒。這邊和外面的小飯館一樣都會提供全部餐具。只有去學生食堂才需要帶飯盒。但是朱紅去學生食堂已經去習慣了,條件反射拿了一個飯盒,出門走到半路上才想到說今天自己是要去請客吃飯的,沒有必要帶這個飯盒,不過既然已經拿出來了,就帶上吧!
不久以后這個男生成為了朱紅的男朋友,他告訴朱紅說,他看著朱紅拿著她的飯盒走了進來一瞬間,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了聚會的地點。是不是應該在隔壁的學生食堂,而不是在這個教工食堂。因為來教工食堂不用帶飯盒。這一點他聽他們宿舍的男生說過。但是他從來沒有來過教工食堂,所以他又在懷疑是不是他的同學惡作劇給他錯誤的信息,來教工食堂也要像去學生食堂一樣帶飯盒。
這頓飯吃得特別溫暖。
因為今天天氣冷,周圍的同學三三兩兩的,都圍著桌子吃鍋子。這么冷的天也確實只有這樣的小火鍋才能撫慰大家的胃。所以朱紅也叫了一個火鍋,就是號稱的牛骨頭燉白蘿卜。鍋子不大,但是分量足夠他們兩個人吃。
這邊送的辣椒醬很辣。又辣又好吃,兩個人都吃得滿頭大汗。對于這個男生來說,他真的是很少有在外面吃飯的機會,除非同學請客,但是同學請客意味著他要回請,所以一般情況下他都借口自己沒有空。
兩個人還要了一瓶啤酒。因為朱紅留意到旁邊幾乎桌桌都有。兩個人都是不拖泥帶水得人,又都是需要靠勤工儉學攢錢付學費,補充生活費的人。就這樣,通過這頓飯,這兩個人培養了最初對彼此的好感。也奠定了日后這兩人一起互通有無組織勤工儉學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