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上除了他們一家之外還有兩家同樣承包茶山的夫婦,和一雙沒有兒女的孤寡老人,他們是守山人。
在茶山的第二年,李曼的太奶奶來到茶山給李曼爸媽幫忙。老太太70多歲了,身體硬朗,除了因為裹腳走不快之外,老太太整理家務帶孩子都很仔細。太奶奶的到來讓李曼媽輕松不少。
每天早上天沒亮,李曼媽就得去茶山采茶。李曼爸也沒閑著,他得去茶山旁邊的山上砍樹,劈好之后炒茶用。太陽出來后,太奶奶就已經做好早飯等著他們回來吃飯了。來到茶山,太奶奶也很高興。畢竟在自己大孫子這里,吃多歲飯都不會有兒媳婦兒的嘮叨和白眼。沒錯就是李曼的奶奶,這個農村婦女上懟婆婆,下懟兒媳。但是李曼奶奶在村里那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也是支撐起李曼爺爺一家的大半邊天,李曼爺爺小時候沒吃過什么苦,但是十歲那年,李曼太爺爺生病去世之后,一個裹腳的女人一個帶著四個半大孩子,那些苦我們都不得而知。
李曼這時候已經一歲半了,她剛剛學會歪歪扭扭的走路。李曼媽媽在晚上空閑的時候老是抱著她跟鄰居聊天,三戶人家都處的特別好,李曼媽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人熱心不碎嘴。另外兩家一家姓陳,一家姓燕。
陳家夫婦結婚兩年了,因為遲遲沒有懷孕,陳家老太太讓兒子跟兒媳離婚。兒子不同意,老太太就在家哭天抹淚的,陳家兒子一氣之下就帶著媳婦來到山上承包茶園了。雖然沒有孩子,但他們夫妻是三戶夫妻里最恩愛的一對。
燕家夫婦年齡跟李曼爸媽差不多,也是兩個孩子,不同的是燕家是兩個男孩。每次燕家夫婦看到肉肉呼呼的李曼都會搶著抱過來親親,用他們的話就是特別想用他們家二小子把這個胖妞妞給換回家。當然李家夫婦肯定也舍不得。
李曼有記憶開始,就是在茶山上,每天天沒亮的早上媽媽早起之后就把她抱放在太奶奶床上。一般這時候李曼都會哭著喊:“媽!你帶我去山上,我不跟太奶奶睡!”一般這時候她媽媽根本不會搭理她。
她哭兩聲之后也就停了。天微微亮的時候,太奶奶也起來了,她要和面搟饃饃,煮粥等著孫子和孫子媳婦回來吃早飯。那時候應該是90年代初期,李曼三四歲的樣子。
不要說三四歲了不需要讀幼兒園嗎?在那樣貧瘠的環境里,她的父母應該根本不知道幼兒園的存在。
每到周末,李曼爸媽就帶著她和太奶奶回到奶奶家。媽媽騎自行車帶著李曼,爸爸騎車帶著太奶奶大概半個小時也就到奶奶家了。
小時候的李曼跟哥哥感情一般,哥哥也不喜歡帶著這個愛哭又麻煩的妹妹一起玩。每次他們一起玩只要妹妹一哭,爸爸肯定會揍他。所以在他眼里,這個妹妹代表著麻煩。
李曼四歲的時候,哥哥開始讀小學了。李曼爸媽已經在考慮回家務農為生了。茶山還沒有通電,而奶奶家這時候已經買了村里第一臺電視機了。
李曼舍不得茶山。她美好的記憶都在這里:她記得夏天媽媽給自己買的花裙子,她穿上后跟小燕子一樣跑到燕叔叔家跟燕家兩個哥哥炫耀,燕家嬸嬸夸自己好漂亮;她記得夏天的夜晚陳叔叔給她抓到一只小麻雀,雖然后來飛走了;她記得跟太奶奶在野地里挖出來的一種植物的球根,煮熟之后沙沙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