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幾日,高子青越發(fā)焦慮,背著二老在廂房中對陳文竹說:“實在不行,我就去南門碼頭扛貨吧?”
“沒到那個地步,要不你還是去前日說的書肆如何?”
“不行,去了也是干學徒,工錢才八十文一月。”
“干滿一年不就好了,以后他家除了月錢,賣掉的書畫還能抽成。”
“一年太長了,我還真讓你養(yǎng)我一年不成?外面書比我讀得多的大把都是,我那幾年是白讀了,一點用沒有。難怪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何況我還算不上書生。”高子青沮喪道。
“怎么能說讀書無用?讀書總能增強我們的感悟。若不是讀了書,你如何能對我說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非要能換錢才是有用啊?”陳文竹反駁他說。
高子青想起兩人的過去也笑了,“說得也是,若沒讀過書,我如何能娶到這么好的娘子。”
“和你說正經(jīng)的,你就胡鬧。”陳文竹嬌嗔地說。
高子青放下心中憂慮,強笑著說:“明日我再去找找。”
陳文竹看他煩惱,安慰他說:“再找兩日,實在找不到我們謀別的出路就是。”
高子青點點頭,又嘆一聲,“我再找找。”
陳文竹心疼高子青終日愁眉不展,想著一直以來都是他哄著自己,如今這般自己又幫不上他,但愿能替他排遣一分憂愁。她按下羞臊,主動投入高子青懷中,學著他的樣子,湊上去用唇舌描繪他的嘴唇,高子青含住后與她追逐一番。佳人在懷,哪還記得什么愁怨,只一心一意共赴巫山。
次日一早,高子青仍然出去找活,陳文竹在家無事,將從洛帶鎮(zhèn)帶來的衣物重新折疊整理,折到高子青從窯廠帶回來的一件衣物時,從中掉出一封信來。陳文竹撿起來,見封面字跡似女子筆跡,未曾見過,她疑惑地坐到床邊抽出來細讀。
信中未寫抬頭,開篇便寫到:你大哥在任上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只期將來能大展宏圖,顯祖榮宗。作為家人,不能助他一臂之力也就罷了,怎能拿此微不足道之事讓他分神。何況閨閣女兒之名,讓你大哥如何去向人打聽?沒得平白污了他的聲名。我未曾求過你們一家能助我夫君加官晉爵,只愿你們能安守本分,不要牽絲攀藤。
信末也沒有具名,按信中所言,此信應該是高子青大嫂所寫,信中將高子青的大哥與高子青一家分割開來,還處處透出鄙視。自己若不是知道她是私塾之女,單看信差點以為她是高官顯貴之女低嫁高家。
想起公公婆婆剛到家時,婆婆順口一句,“再好人家又不讓你住。”從這封信看來,自己這大嫂怕是根本瞧不起高子青一家,陳文竹不禁好笑,既然看不上高家,自去攀附大戶人家就是,偏偏還嫁給人家的兒子。
只是不知高子青要托他大哥打聽何人?自己也從沒聽說過他還認識別的女子。
陳文竹當著公婆面上也不顯露,待大家吃完午飯回到廂房。陳文竹將信件拿出遞給高子青,高子青有些不好意思地接過說:“你看了?”
“嗯,我今日方知你大嫂是這樣的人。你寫信托他們打聽誰?”
“我看你總是掛念蘭羚,想著‘蘭’姓也不常見,她大哥和我大哥是同科,說不得知道去了何處任職。”高子青解釋道。
陳文竹聽得心有感動,“你呀,就算是知道蘭羚的大哥在哪里,你大哥如何好拿著人家妹妹的閨名去問。再說如今蘭羚應該也成親嫁了人,只要她過得好就行,何必一定要找她。”
“我沒有想到。”
“寫了也好,起碼知道了你大嫂的為人,以后我們遠著他們就是。”
“這信我放著也忘了,燒掉吧,免得看了生氣,我們將來如何也求不到她面前就是。”
說完后,高子青想起一事,“我今日去北門一帶轉(zhuǎn)了下,你當年租的房子,那一片全拆了。”
“為什么拆了?”
“六月的那場雨下的時間太長,那一片又都是泥土房,好多都泡塌了,還出了人命。”
“死的人多不?”
“好像就兩個老人被砸死了,其他的都沒事。”
“可惜了,別的地方再沒有那么便宜的房子了。”陳文竹唏噓。
“城墻附近原本就不允許蓋房子,不過是塞了錢衙門睜只眼閉只眼。出了事就瞞不住了,只能拆。”
一席話勾得陳文竹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日子,高子青看她神情低落,“都過去了,再想它干什么。早知道我就不和你說了。”
“其實那段日子當時是苦,現(xiàn)在想起來卻覺得溫馨。你和蘭羚總是跑去找我玩,她還將家里的柴禾和煤炭偷偷往我那里拿。”陳文竹想著笑了起來,“還有咱們?nèi)齻人去撿人家的木頭,街上的人都盯著我們看。”
回憶起年幼的時光,高子青也笑著說:“你那時候看起來黑乎乎的。”
陳文竹不依,“你是嫌棄我丑了?”
“誰敢說你丑。”高子青托起她的下巴,“幸好我下手快,不然這么漂亮的小娘子就不知飛到哪兒去了?”
“也就你覺得我漂亮。”陳文竹甜蜜地笑著。
歇得一陣,高子青繼續(xù)出門找活去了。陳文竹卻萌生了一個想法,當初她在北門附近住時,記得魏玉芬曾經(jīng)告訴自己,織一匹麻布可賺四十文,而當年自己在瀘州老家時,母親進貨是一百四十,零賣出去差不多兩百文一匹。
她和高子青這幾個月攢了約有二十貫,不如買上一批麻布運到瀘州去看看。就算賺不到多少錢,也當是自己帶高子青回家一趟。成親這么久了,也該帶他回去看看父親,到母親墳前去磕個頭。
陳文竹也不知道該找誰進貨,在趙娘子那里學織布時,每日都會讓她們織麻布。干脆先去趙娘子那里看看,趙娘子自己沒有,她也能知道找誰合適。
想好了就去做,她對婆婆說了一聲后,上街買了盒糕點提上去了富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