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嶺,因形似趴臥的老牛而得名,現在已經深秋時節,可是臥牛嶺依然翠綠,好像絲毫不受氣溫的影響。
在臥牛嶺深處,有一座被青山環繞的小村落叫“臥牛村”。“臥牛村”是臥牛嶺方圓十里唯一的村落。因為進村的道路大多只能兩人并排通過,道路崎嶇不平,經濟發展嚴重滯后,年輕人找不到媳婦,女人不愿嫁到臥牛村,成了臥牛村面臨的主要問題,但凡家里經濟條件好點或者山外有親戚的都已經逃離了山村,一些條件不允許的年輕人大多數也已經都離開山村,進城打工謀生,留在山村中的都是些老人了。靠種幾分薄田和采摘一些山珍為生,本來一百多戶的村落,現在也就還有四五十戶還堅守在臥牛村。本來熱鬧的山村也安靜了,以前雞鳴狗叫炊煙裊裊的山村一片衰變的景象。
蕭不已走在通往山村的石板小路上,看著四周滿目的翠綠松柏,聽著草木中的蟲鳴聲。一切都那么熟悉,五年了,整整五年沒有回過小山村了,走在石板路上,感受著石板于腳底生硬的接觸,蕭不已心想,小時候光腳在石板路上來回跑鬧也沒感覺這條熟悉的石板路有些硌腳,蕭不已會心一笑,緊了緊背上的迷彩背囊,挺了挺胸膛,昂首闊步的向山村走去。
蕭不已的父親蕭傳銘從前是臥牛村唯一的小學老師。由于山路難行再加上孩子都很小,臥牛村就成立了自己的小學,老師就是蕭不已的父親,蕭不已的父親是村里當時唯一的老高中生,在當時也算是文化人,能寫一手好字,還懂幾句英語。可以說在臥牛村3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是蕭父的學生,蕭父在村里也很受大家的尊重。蕭傳銘這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村里孩子,前些年,教育改革臥牛村小學由于孩子少,再加上配套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不強,被裁撤了。蕭傳銘這種沒有編制的鄉村教師也就被下崗了,下崗后的蕭傳銘很是郁悶蕭條了一段時間。整日無所事事唉聲嘆氣,有時早晨還會下意識的夾起,有些褶皺的課本背著手向學校走去,走著走著才會一下驚醒,自己已經不是老師了,學校也沒有了。等走到學校看著用石頭壘起來的教師,用水泥板拼接成乒乓球桌,唉聲嘆氣一遍,又往家走。蕭傳銘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村里教過的學生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包括自己的兒子蕭不已,本以為只要自己還在教書就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可誰曾想學校說沒就沒了,自己也跟著下崗了。
時間長了蕭傳銘也就習慣了不當老師的生活,每天早起,從家一路走到學校,即能鍛練身體也能沒事駐足和老鄉聊聊天。回到家吃完飯,就和蕭母李春蘭下地,伺候自己家的那一畝二分地。家里還養了雞鴨鵝和一條看門狗。沒事喂喂雞鴨帶著看門狗進山采摘點山珍,日子過得也到愜意。
蕭母李春蘭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這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這輩子就和農活打交道了。對山里的山珍那是一肚子明白。什么時候進山采黃蘑菇,什么時候進山打野果,哪里有野鴨蛋,比蕭父那是明白太多了。李春蘭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一雙兒女,女兒嫁到了縣城,兒子馬上也要復原回家。李春蘭最近掰著手指頭算著日子,一有時間就拉著蕭父進山,希望能夠多采摘點山珍,給即將回家的兒子做頓好飯。作為母親別的給不了孩子,給自己的孩子做頓拿手的飯菜,成了李春蘭最近的頭等大事。
蕭不已的姐姐蕭蘭香,也和大多數村里的年輕人一樣,早早的就進城打工討生活了,山里的孩子老實本分,任勞任怨能吃苦。這么些年在城里也立柱了腳,姐夫是城邊的,也是本分的人,兩個人結婚后先后買了房,還開了一家專賣山貨的小店,日子過得也很滋潤。
青灰色的石頭房,用石頭壘起來的矮墻已經近在眼前,蕭不已的腳步不自覺的就快了起來,多少日出現在自夢里的家鄉。自己終于回來了,五年的部隊生活,蕭不已沒有機會回家。也不能給家里過多的說自己的部隊里的事情。蕭不已真是體會到游子歸鄉,近鄉情怯的感覺。家越來越近可是腳步確是越來越重,看著眼前熟悉的環境,蕭不已的眼睛紅了,村口的大槐樹還在,記得小的時候自己和小伙伴像皮猴子一樣在樹上爬上爬下,自己還在大槐樹上摔下過來,當時可嚇壞了父母。炊煙已經從各家的煙囪里冒了出來,聞著熟悉的柴火氣息蕭不已的心里越發的緊張起來,使勁眨了眨眼睛,讓自己看起來正常一樣。緊了緊肩上的迷彩背包,深深的吸了口有絲涼意的空氣。抬腳向村里走去,因為已經到了做完飯的時間,山里人家就是這樣,雖然太陽還在樹梢高高掛著,但是各家的煙囪已經冒起了炊煙。村里的石板路上已經沒有了人影。
通往自己家的石板路沒有變,現在感覺有些硌腳的石板路彎彎曲曲的通向村子的深村,自己家已經映入眼簾,感覺家里的石頭矮墻好像真的變矮了,自己記著入伍的時候家里的矮墻到自己的下巴,現在矮墻好像只能到自己的脖子下邊了,蕭不已站在矮墻下伸手比了比,還真是石頭壘的矮墻怎么變矮了,蕭不已不由得會心一笑,自己真是太長時間沒有回家了,看見什么都感覺無比親切,自己當兵走的時候剛滿剛滿17歲,現在五年過去了,又加上部隊里平時的訓練自己可不是又長高了嗎?蕭不已被自己的“萌蠢”給逗笑了。
耳邊傳來熟悉的對話聲,只能聽見聲音,但是聽不清在說些什么。蕭不已剛剛平復一下的心情瞬間又變得激動起來。他知道是自己的父母在屋里說些什么,可是聽不清。
越過矮墻往里看房子沒變,還是四間青灰色的石頭房,門上和自己走的時候一樣掛著竹子編制的門簾,山里蚊蟲多,家家戶戶都掛著門簾,即能遮擋蚊蟲和陽光又能透氣,山區要潮濕一些,屋子里透氣了也能祛除潮氣,讓房子變得冬暖夏涼。
山里人就是這樣懂得就地取材為己所用,后山有個山溝,里面長滿了毛竹,春天的時候山里人回去后山的山溝里挖竹筍,新鮮的竹筍不能保存大家挖到竹筍以后要不就給家里添個小菜,要不就做成竹筍干,即可以留著自己家吃也可以拿到集市上買些錢補貼家用。夏天的時候,大家就去砍些老毛竹,編些涼席或者門簾有的還會編一些小框小簍之類的,自己用或者賣錢都可以,自己家里的門簾涼席都是母親編的,記得小的時候,母親的雙手就像會變戲法一樣靈巧,自己在邊上蹲著看母親編涼席,不知道母親是怎么弄的,拿起一根很細的竹篾,幾下功夫就給我編了一個活靈活現的螞蚱。當時自己瞪大了眼睛看也沒能看明白母親是怎么編制的。
蕭不已看著門上的竹簾愣起了神,忽然門簾從里面打開了,一個端著不銹鋼水盆的女人走了出來,多么熟悉的身影,蕭不已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眼淚就要擰開閥門的水龍頭,怎么都控制不住。女人可能是要去倒水,看見矮墻外有個往家里看的身影也愣住了。不銹鋼的臉盆掉在地上,臉盆和石板發出刺耳的撞擊聲,臉盆里的水也順勢灑落在女人的褲腿和鞋子上。女人不顧自己已經濕透的褲腿和鞋子,踢開臉盆疾步向矮墻外的人影跑去,可能是因為石板不清也可能是因為太過激動,幾步的路,女人有好幾次都差點摔倒。一邊跑一邊喊:憨娃子,憨娃子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