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三破法則
“有多麻煩啊?”
我這么問著,心里卻是充滿了希冀的。眼巴巴地望著秦麟,我幾乎覺得自己的眼睛里都快要發光了。
為了殷無雙的小命,我還是很愿意去學點兒道術,可是天底下沒有那么圓滿的事情,就算我樂意學,殷無雙也等不住不是?
“這術法太過狠厲,乃是用自己的靈魂做賭注。你可知道?”秦麟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是問道。
我一猜就覺得他這是又要開始賣關子了,可這節骨眼兒,哄著他高興比較重要。于是我忍著心里癢癢撓似的好奇,還是耐著性子表示,“我不知道啊。”
秦麟這么問,其實他根本早就知道答案的,所以我回答了之后,他就解釋起來。
簡單地說,天底下的術法,大部分都是通過自己的念力,借用天地之間的自然元力,然后通過特殊的方法來釋放這些能量。
所謂的道家,追求的是天地自然,也就是說,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自己與自然合二為一,達到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的境界。
也就不難理解,道家所謂的順應天道,自在逍遙,說的其實是一種舍得,一種放下,一種順應自然而為的態度。
但殷無雙用的這術法,卻幾乎算得上是逆天道而行。所以用過之后,無論是要破除,還是對自身的影響,都是十分大的。
原本他的靈魂,應該好好地待在自己體內,這是最自然的情況。而他卻用術法將自己的魂魄強行逼出體外,這就是第一個逆了天道的地方,但這并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在許多特定的情況下,魂魄離開肉身也不是不可以的。
可是,接下來,殷無雙又是使用了術法,將自己的魂魄固定了下來。這是為了防止魂魄離開肉身太久,而自行消散。對于殷無雙來說,是逼不得已,但對于天道來說,這卻是實打實的逆天之舉。
天地間陰陽兩界的規則,一旦要打破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勢必會需要承擔其后果。
殷無雙破了這陰陽的規則,所以他的魂魄雖然離開肉身也不會消散,但卻會始終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得脫離。這便是天道對于這一術法的懲罰。
一個人的魂魄被死死固定在一個地方,永生永世都不得離開,這不可謂是不嚴重的懲罰了。
然而,殷無雙卻生生地在這懲罰上頭,又打破了一次規則。原本應該是生生世世都不得動彈的魂魄,卻存在了一絲被釋放的可能性。
而這個可能性,也就是我。
如果我的念力超過了殷無雙,那么他的魂魄將會可以自由行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這一魂,從此就算是從天地自然的法則之中脫離了出來。
用秦麟的話來說,那就是脫離了生死輪回,這對于陰陽兩界的平衡,可算不得是什么好事。
這些內容,要理解起來其實有些麻煩,我也是聽著秦麟講了好長時間,才總算是明白了。
但越是終于明白了,于是能夠體會到殷無雙這術法有多么變態。這相當于是什么?相當于是三次打破了自然規則!
要知道,平時能夠見到的那些滯留在陽間不肯離開的鬼魂,就已經是強大到不行的靈魂了,或許數十萬人之間,也未必能夠出一個這樣的存在。但即便如此,也只不過是打破了一次自然法則。
而殷無雙的術法,卻是三次打破自然法則。
難怪秦麟會說,只要破開了他的術法,他這一魂就會脫離生死輪回的束縛。有本事三次破了法則的人,生死輪回又如何還能再束縛他?
不過話說到這里,我就有些擔憂起來了,因為……我要是沒記錯的話,秦麟身為陰君,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會破壞陰陽平衡的事情了……
“所以,你能不能幫忙啊?”問的時候,我幾乎有點兒小心翼翼了。
殷無雙也是沉默地看著秦麟,從他的神色來看,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個術法真正的原理,只是知道可以這樣做而已。
道家的傳統,一向都是實踐派的。很多東西他們只知道怎么做,卻是不知道為何的。
所以現在聽完秦麟的說法,估計他的心里也絕對不平靜,只是他在想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他這術法三次破了天道規則,就算你的念力真的超過他,解開術法之后,也會令他壽元大減。只怕活不了多久了。”秦麟看著我說道,“還有,我身為陰君,自然不能幫他去破壞天地規則,或者說,我是沒有這個能力去破壞……”
聽到這兒,我只覺得心都涼了半截。可是秦麟的話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是他不能幫忙,而是他真的幫不得這個忙啊。
可我還是不肯死心,他既然肯花時間這么解釋,那就說明,應該還是有一線生機的不是?
不過我真是拿不準他肯不肯幫忙,所以只能干等著他最后的決定。
“那個……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就算了。我其實只是不想讓道門的秘術被傳出去,萬一被有心之人得到,會是個大麻煩。還有就是斬魔刀,你們要是能找到的話,直接毀了我的肉身,它總是能自己回道門去的。”
殷無雙這時候突然出聲道,我一驚,這不是交代遺言的語氣么?當即我就十分氣憤,直接道,“你這是說的什么話?就算是秦麟不方便幫忙,我總是沒問題的。大不了……大不了我去學道術……”
說道后來我就有點沒底氣了,要在短時間內超過殷無雙的水平,根本就不太可能啊!
而殷無雙的眼神也充分地說明了問題,連這家伙自己也不太信我說的。
我只能拿眼瞪著他,其實只是不想他說得好像馬上就要死了似的。
正在我倆大眼瞪小眼的時候,秦麟忽地嘆了口氣,說道,“罷了,總之這件事也是因你而起,本身已經沾染上了因果,無論結果如何,這一劫的躲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