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小萊就順利地干起了助理。跟著這么個有實力的老師,小萊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自從遇見了這位作家老師,隨之而來的便是,她的夢想終于可以有實現的平臺了。小萊整個人也跟著開朗了起來。
沒有寫作靈感的時候,小萊會一個人坐上公交車,四處走動,四處觀望。有時候,她也會約上幾個朋友,和她們一起去花卉市場,看看鳥兒,聞聞花香,讓自己感受一下外界的靈動。
離開了官場,擯棄了如死水般寂靜的出版社,小萊來到了鄉野之地,只因一心跟隨著內心的想法,做個自由自在的人。
周六日,是她最忙的時候,一個人窩在那里寫稿子,沒有時間應酬,沒有時間收拾,只有一支筆,一本書,一臺電腦陪伴著自己。
打開文檔,她不停地敲擊著鍵盤,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因為她忙著掙錢,因為她的好朋友要結婚了,因為她需要攢錢隨禮。
隨禮,大概要追溯到農耕時期。人們為了維系彼此之間的關系,經常有各種來往,相互之間都會送一些貴重物品表示友誼。隨禮也稱“隨份子”,到了現代,隨禮漸漸以金錢表示。當然,各個地區的習俗不一樣,隨禮的數額也不太一樣。而且,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禮金也越來越大。
小萊也不喜歡聲張,她也不太清楚到底該隨多少錢,畢竟小敏算是她要好的朋友,她也沒有想過,會有那么一天,兩個人不再聯系。只是按著自己和她的情意在那里,說什么也不會太少,小萊也沒打算再回收。
這些時日,小萊只愿意宅在家里,一坐就是一天,只有在完成當天的稿件那刻,她才屬于她自己。
快到發工資的日子了,小萊看著日歷,馬上就要到朋友結婚的那一天了,再不發工資,她就要借錢過隨禮金了。
怎么辦?她臨時跟兼職那邊的負責人說了這事,沒想到那邊的人回復她,“已經發過了,可能到賬時間比較晚。”
那幾年,不像現在管理的這么嚴格,銀行還沒有全面實行征信體系,每個人都可以辦理好多張銀行卡,也不用處理那些閑置的卡。就是因為沒有什么限制,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不同銀行的多張銀行卡,也不用注銷。
小萊很快拿著卡,出了門,因為附近的銀行離得不遠,她一路小跑過去。到了銀行柜臺,小萊用身份證又辦了一張銀行卡,往里面存了一個禮數錢。這是她一個字一個字賺來的辛苦錢,她希望把這錢作為禮物,送給她一直要好的朋友,希望她能快樂幸福。
小萊,就是這么一個替別人著想的孩子,但現實世界里,她的朋友們卻一個個離她遠去。有時候,她太把朋友當回事兒了,反而會反其道而行之。
結婚前天晚上,小敏打電話來,告訴小萊,“需要提前到”,但是小萊沒有考慮那么多,因為她只請了半天假,晚上要寫稿子,所以沒辦法過去。
其實,小敏應該可以理解的,但卻讓人意外的是,這次見面,兩個人的友情會成為絕唱,天知道,小敏這個女孩子的心什么顏色的。
第二天一早,小萊就坐車趕去小敏家里。
一路上,小敏有些著急,不斷地催著小萊,“到哪里了?”小萊天性就是個慢性子,她總是不急不慢地說,“馬上,我剛打了個車。”
趕到那里,小敏已經穿戴整齊,坐在布滿喜慶的房間里,等著新郎官來接親。周圍都站滿了人,小敏喜歡結交朋友,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能來的朋友都到的差不多了。
小萊識趣地站在邊上,心里只有祝福。忽然,外面有人在放鞭炮,這表示迎親的隊伍快要到了,新娘子就要開始被“搶親”了。
朋友們都紛紛掏出禮金,塞到新娘手中。小萊最后一個,她拿出一個紅包,交給小敏,告訴她,里面有一張銀行卡,密碼是她的生日。
小敏非常感動,她拉著小萊的手突然有點緊。也許,這一刻,小萊做了一件非常得體的事情,給足了新娘面子,也贏得了眾人的贊許。仿佛,只有那些富豪們才會用這種方式,但沒人會曉得,小萊也會用,而且非常擅長。
這一刻,小敏好像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她身邊那個最不起眼的女生,才是隱藏最深的人才,恐怕,這是小萊最后一次見她。
終于,新郎官甩過眾人的阻隔,來到新娘子身邊,抱起小敏就要走,被眾人硬生生地拉住了。
“新郎官,你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才可以。”朋友們故意發難。
“第一個問題,你知道小敏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九月二十號!”
“你知道小敏的最愛是什么嗎?”
“是我!”
“不對!”
“哦,不是我,就是小火鍋!”
“最后一個問題,你真的愛小敏嗎?”
這個問題問的突然,新郎想了一下,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從旁邊掏出來一枚戒指,單膝跪地,對著小敏問到,“你愿意嫁給我嗎?”
沒想到,小敏又不爭氣地哭了,“我愿意!”
“我愛你!”新郎官輕輕地把戒指戴在小敏手上,完成了這次禮儀。沒想到,眾人開始起哄,“親一個,哎呦,親一個!”
新郎害羞地不行,但禁不住大伙兒一遍又一遍的喊話,只好對著小敏來了個狂吻。
這就是典型的“先婚后愛”式的婚姻,尤其是在大齡單身男女之中,最流行的方式。結婚前,都是雙方父母商定好黃道吉日,男方家哪一天來娶親,女方家也在那一天準備好一切,兩個年輕人就這樣完成了結婚的儀式。
這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思,兩個結婚的人竟然連求婚過程都省略了,這種只重內容,不重儀式的婚姻,時間久了也都存在各種矛盾。
好在小敏遇到了那個靠譜的男子,他也愿意給她一個體面的婚姻。這樣的人,過日子也比較省心,思想比較成熟,也愿意遷就女方,兩個人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小敏之所以這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也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系。本身就不是好高騖遠的性子,小敏做事也很踏實,可能跟自己的年齡有關。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在她遇到了不錯的結婚對象,很快就定下心來。
小萊跟著送親的隊伍,一起送新娘子趕往婆家。
在小萊的家鄉,每戶結婚的人家,都會在自個兒家里設置婚宴,邀請親朋好友坐席。這樣看起來,雖然麻煩,但比起訂餐廳,能節省好多份子錢。
說起來也巧,小萊竟然在婚宴上遇到了高中的一名同學,小翠。原來,她現在成了小敏的同事。這次是來送親,但讓小萊感到意外的是,小翠竟然跟陌生人一樣,沒有認出小萊。
這可能跟小敏脫不了干系。畢竟,小萊的一舉一動,小敏最清楚不過了。小翠故意不理小萊,可能跟小敏有關。小萊意識到這點,自顧自地笑了笑,就沒再理會她,誰叫自己那個時候混的很差呢!
平時,小敏沒少跟小萊嘮叨小翠,這次的場合,小萊算是真心看透了小敏。她沒有表現出來,也沒有馬上抽離,只是吃過飯,跟小敏道個別,和大家一起坐車回去了。
小翠比較愛顯擺,一個人開著車,跑在小萊的車前,感覺像是在炫耀什么,只不過,小萊根本就沒當回事兒,畢竟,她倆的友情尚淺。
回到單位,早已超過了請假的時長,同事們告訴小萊,趕緊準備新的稿件,主編外出采訪了,沒有帶她。哎,又錯過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沒關系,小萊還有最基礎的新聞稿要練習。
新的一期雜志也要進入最后一遍審核了。趁著下班的時間,小萊迅速地瀏覽了一遍,準備好資料,決定拿回家看。
炮竹聲聲入耳鳴,除夕夜夜歌舞屏。
又快過春節了,社里也沒有新的稿子,主編又忙著接私活,早早就給小萊她們放了假。
小萊也是閑著沒事干,但也不愿意回到那個家,只好待在宿舍里安靜的寫著稿子。姑娘們都回家過年去了。小萊也特別想回去好好過個完整年,但是一想到家中那個人,她都能預感到自己回去會是怎樣的情況。
索性,不再想這些難過的事情,小萊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地更新稿件。有時候,寫煩了,小萊會抽空看看老師的文章,找找思路。
“人只有不斷地推翻自己原有的思維方式,才能重塑新的有高度的想法。”這也是小萊在實踐了無數次的實驗之后,得出的結論。
寫作也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實踐,不停地總結,探討,才能真正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寫作技巧。
當小萊意識到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是年三十了。父母催著她回家過年,她實在逃不開,只能收拾收拾,坐車往家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