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知道你的意思,兒臣知道怎么做。”
“好。”
皇帝欣慰地看著閔宥安,其實皇帝一直沒有對付皇后,就是想要皇后擔心之余去找太古王。
皇帝這是在給皇后聯合太古王造反留時間,這樣他就可以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幫助閔宥安一起產出掉太古王的這個隱患。
他還在世的時候,手里的兵權尚且還能自己把握,但是一旦他去世之后,自己手里的這點兵權也不知道最后會落入誰的手里。
“你去跟你母親道別,之后出發。”
“是。”
閔宥安來到靜安宮,自從上次夏桐笙和敬貴妃吵架過后,閔宥安便再也沒有來靜安宮。
不是不想來,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對敬貴妃。
“母妃,兒臣來看看您。”
敬貴妃一早就收到消息,得知自己的兒子又要出征,心里難免難受,“兒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敬貴妃并不知道皇帝的病情,以為這次跟之前一樣,只是尋常的出征,但是她不知道這次牽扯到奪嫡的事情,兇險的程度比以前難上萬分。
“您放心,兒臣一定會注意安全的。”
兩人在一起吃過飯,閔宥安便回到府里。
夏桐笙還被禁足在東苑。
雖然知道,現在不是見夏桐笙的時候,可是閔宥安還是忍不住去見了她。
“本王三日后出征。”
夏桐笙根本就沒有跟他說話,心灰意冷。
“那天你可以出門。”
沒有得到夏桐笙的回應,閔宥安裝作冷漠的一笑,“你別想太多,堂堂王爺出征,身為王妃不送,傳出去本王怕丟臉。”
夏桐笙抬眼看了一眼閔宥安,閉上眼睛不再理他。
夏桐笙心里是生氣的,如果他開口說想要她去送他,夏桐笙一定回去的。
但是沒想到閔宥安僅僅只是因為他的面子。
不去,說什么都不去。
這三天,簡直度日如年,夏桐笙每天除了照顧一一,就是在糾結要不要去送送閔宥安。
她的心里就像是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個說:畢竟是出征,危險程度還是很高的。
另一個卻在說:他都不在乎你了,你還在乎他干什么?
三天后,夏桐笙心里還是沒有結論。
嬰伶在一旁看著干著急,“小姐,王爺的大軍馬上就要出征了。你真的不去看看嗎?”
“不去!”
嬰伶不是看不出來,說不去,可是小姐一副魂不守魄的樣子那是不想去的樣子嗎?
果然沒多久,夏桐笙便撐不住了,“嬰伶,大軍現在是不是已經出發了?”
“小姐,還沒有出發。”
“走,我們去送送他。”
得知夏桐笙要出門送閔宥安的消息,一群保護夏桐笙的暗衛連忙跟著一起跑過去。
可是路上夏桐笙不小心撞到一個小孩子,小孩子的家長非要拉著夏桐笙要賠錢。
夏桐笙出來的及,身上沒有帶錢。
給那個婦女首飾,可是婦女覺得首飾是假的,根本不認。
夏桐笙沒有辦法,來到典當行,把首飾當了換了錢,給了婦女這才算完事。
不過這件事耽誤太久了,夏桐笙怕看不到閔宥安,沒有去皇宮門外,而是直接來到大軍出城的城門。
此時大軍浩浩蕩蕩地,有序地正在出城門。
作為將領的閔宥安估計此時早就已經出了城門。
夏桐笙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突然她看到了城門。
她快速爬上城門,看著遠處那個背影。
千萬人之中,她一眼便看到了那個背影,是那么的熟悉。
“王爺,我來送你了,你一定要平安。”
直到隊伍盡數出城之后,夏桐笙才從城樓上下來,之后便回到王府,乖乖地待在東苑沒有出去。至于王府的事情都是高靚在打理。
皇后在皇宮收到消息,“你是說閔宥安和夏桐笙鬧掰了?今天閔宥安出征,夏桐笙也沒有去送她?”
“是,奴婢聽侍衛們說,王爺為了等王妃特意將大軍出征延后一炷香的時間,沒想到還是沒有等到安王妃出現。”
皇后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還真是沒有想到,他們兩個竟然會鬧脾氣。知道他們倆因為什么生氣的嗎?”
“奴婢聽說是因為王爺在寵幸了王府里面一個侍妾,王妃吃醋了,所以變成這個樣子了。”
“男人都一樣,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皇后目光伶俐。
瑞爾問,“娘娘,現在要不要對夏桐笙動手?”
“不用,本宮留著她另有用處。”
皇后還想著用夏桐笙的身份做文章呢,就算閔宥安沒有戰死沙場,那他一定會受夏桐笙的身份連累。夏桐笙現在在皇后這里可是一個香餑餑,更是對付閔宥安的利器。
插在閔宥安心口上的利器。
閔宥安,只要本宮在,你就別想得到皇位。
整整一個月,夏桐笙沒有任何有關于閔宥安的消息,皇后收到的消息都是太古王如何如何大獲全勝。
夏桐笙更加擔心。
皇后擔心閔宥安還有后手,所以連夜寫信給東辰的皇帝以及南冶的南樂大人,讓他們二人派兵攻打東辰和北閔、南冶和北閔的交接之處。
條件是,如果閔宥安能戰死沙場,而且閔止傅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皇后愿意給他們兩國一國一座城池。
況且東辰皇帝早就看準這個時機,想要攻打北閔,現在北閔的皇后給了那么優厚的條件,他更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閔止傅對于皇后的這個計策贊不絕口,心想這樣一來,就算閔宥安可以活著回來,但是閔宥安手里的軍隊必然損失慘重,這樣在奪嫡的時候閔止傅便更多一分的機會。
第二個月,皇帝看著閔宥安傳到京城來的秘密書信,太古王盤踞在千機之地的勢力終于被連根拔起。
而這時,邊關告急。
南冶和東辰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樣,同時對北閔發難。
林九陽先一步率軍趕到邊關御敵,閔宥安帶著和太古王作戰后的殘兵弱將隨后趕到。
南冶和東辰兩國的聯手,北閔一國自然不敵。
第三個月,邊關告捷,同時也傳來閔宥安戰死沙場的消息。
閔宥安的尸體正在從邊疆送往京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