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下午,她在空間里面修煉了許久,原本就很餓,鐘氏做的蘿卜絲面條又是幫助消化的,所以睡到半夜餓慘了。
瞧她一臉迫不及待等著要吃肉的表情,鐘氏笑了笑,麻利的穿衣穿鞋。
“都想吃肉了,看來這肚子痛應該全好了。”
“娘,我去山澗洗菜。”
平日里,洗菜這種事,都是燕淑沁姐妹仨做,今兒早上某人迫切的想要吃飯吃肉,十分勤快的拿了一只木盆,從背簍里取了好些鮮嫩的野蘑菇還有其他蔬菜,拿去外面的山澗清洗。
燕淑蕓的一日假期已經結束,想著燕淑蕓吃過早飯之后,還要去徐氏皮草店做事,鐘氏洗了把手臉,也麻利的揭開鍋蓋,往鐵鍋里面加水準備煮飯。
鍋里水開之后,她拿著木瓢瓜去打開裝米的麻袋,準備取米做飯,卻發現麻袋里面的大米好像不太對勁兒。
怕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她將手里的木瓢瓜放下,拎了拎那裝米的麻袋。
麻袋很重,里面的大米大約有十斤左右。
這袋大米是前日去大興鎮集市買開工飯食材時候,一起買的,當時也就買了十斤,已經煮了兩次,為何還有這么重的分量。
正在整理床鋪的燕淑沁見她拎著裝米的麻袋發呆。
“娘,你怎么了?”
鐘氏仔細掂了掂麻袋的重量,確定重量差不多是十斤,便對燕淑沁道;“沁兒,娘覺得這袋子里的大米好像變多了。”
“娘,怎么會呢?”
燕淑沁不相信,走到鐘氏的身邊。
鐘氏接著道:“這袋大米是咱們前日在大興鎮集市上買的,當時也就買了十斤,咱們已經吃了兩頓了,可這袋子里的大米好像一點都沒減少,沁兒,你掂掂。”
燕淑沁提起麻袋,掂量了一下,確實跟鐘氏說的一樣,麻袋很沉,感覺大米一點都沒少。
“娘,這是咋回事呢?”
燕小四洗好菜回來,正好看見親娘跟大姐在研究那袋大米,心里咯噔了一下。
昨兒半夜,她肚子餓,進入空間喝了幾口靈泉水,順便從小洋樓地下室的倉庫里取了一點大米加進麻袋之中。
當時她正餓得難受,想到香噴噴的大米飯,一個不小心就多加了一點進麻袋,沒想到,親娘跟大姐這么快就發覺不對勁兒了。
“娘,大姐,你們在瞧什么呢?”
她將裝菜的木盆放下,假裝一臉懵懂的走到鐘氏跟燕淑沁的身邊。
燕淑沁拉著她瞧裝大米的麻袋,道:“小四,你有沒有覺得,咱們家大米變多了。”
燕小四噗嗤笑了一下,擺手道:“怎么可能,娘,大姐,你們以為咱們家這破麻袋是寶袋嗎?糧食少了,能自動添滿。”
寶袋,那只是一個故事。
鐘氏跟燕淑沁也覺得不太可能。
燕淑沁道:“咱們已經吃了兩頓了,可是咱們家的大米確實一點都沒減少。”
燕小四拎起麻袋,伸手去摸了摸麻袋的底部。
“娘,大姐,這麻袋直接擱地上都有些潮濕了,干燥的大米吸了水氣,重量肯定會有所增加,并不是咱們家的大米變多了。”
聽她這話,鐘氏跟燕淑沁伸手去摸摸那麻袋餓底部,手感確實有些潮濕。
兩人這才打消了心頭的疑慮。
鐘氏道:“看來不能將裝糧食的麻袋直接擱地上,好在小四發現得早,否則這些大米受了潮,會發霉。”
燕淑沁附和道:“今兒有太陽,將這些受潮的大米拿出去曬曬吧。”
聽兩人的對話,燕小四松了口氣。
看來,以后不能從空間里面取糧食,偷偷放進袋子里了,親娘跟大姐多懷疑幾次,她都不知如何解釋了。
吃過早飯,燕淑蕓獨自下山,前往大興鎮徐氏皮草店做工。
鐘氏跟燕淑沁在家拾掇昨兒采回來的那些野蘑菇。
首先得將那些野蘑菇拿去山澗里清洗掉泥沙,然后才將洗干凈的野蘑菇在開水里過一遍,撈起來瀝干晾曬。
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卻非常耗費時間。
昨兒采回的兩背簍蘑菇,鐘氏跟燕淑沁起碼要拾掇一天的功夫。
“娘,大姐,我們走了。”
燕小四跟燕淑雪各自背了個背簍,出門的時候,燕小四跟鐘氏,燕淑沁打了聲招呼。
鐘氏跟燕淑沁正蹲在山澗旁清洗野蘑菇,鐘氏抬頭看,見二女兒跟小女兒背著背簍正要進山,便叮囑道:“雪兒,你看著小四一些,別讓她走遠了,響午,你們便趕緊回來。”
燕淑雪答應了一聲。
進了山林,燕淑雪正在采野蘑菇,燕小四走到她身邊,雙眸亮了亮,道:“二姐,昨兒吃的那刷把菌在什么地方采的,你不是說要帶我去看看嗎。”
瞧她一臉好奇的樣子,燕淑雪只好先帶她去看。
姐妹倆在松林里穿梭了片刻,燕淑雪停下腳步,伸手指著前方的一片沙土,道:“咯,昨兒吃的刷把菌就是在那處沙土上采的。”
刷把菌竟然喜歡沙性土壤。
燕小四嘴角揚了揚。
空間靈泉旁邊那塊地,正好也是沙性的土壤。
刷把菌已經被采摘了,那塊沙地上只剩下一些刷把菌的根。
燕淑雪見燕小四蹲在那沙地里,用手翻開泥土,一臉濃厚的興趣。
“小四,你翻泥巴在找什么呢?”
燕小四頭也不抬的回答:“我看看這沙土里面有沒有刷把菌的根,若是有根,明年還能長出刷把菌呢,二姐,你先去其他地方采蘑菇吧,我待會兒來尋你。”
“那你自己小心一些。”
燕淑雪叮囑了一句,便背著背簍走了。
燕小四用手將帶有刷把菌孢子,根須的沙土壘在一起,等燕淑雪走遠了,她凝神,利用精神力將那些沙土全部送進了空間里,拋撒在靈泉旁邊的那塊地里,然后澆灌一些靈泉水。
做完了這些,她才去找燕淑雪,一邊采藥,一邊幫著燕淑雪采野蘑菇。
不知不覺,日頭已經正當空。
四姑娘山上的野蘑菇真是多,出來不過半日的功夫,燕淑雪身上的背簍便要裝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