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卓一回來, 在屋里坐了小半天兒,跟娘親,姐姐、舅母、嫂子和姑姑說著話, 今天恰好有兩匹母馬下駒, 一群人又從屋里到馬棚。
李青卓上次來邊城還是四年前,現(xiàn)在營地里頭沒啥太大變化, 只是肉眼可見的人多了, 看上去有點擁擠。
外面變化可是太大了, 一列列房屋整齊,家家戶戶門前房后都堆的滿滿的, 柴禾垛自然是最高最大的, 拉著的線上晾曬著蘑菇、藥材和臘魚, 下面一群雞圍著草垛找蟲子吃。
男人們在新城干活,女人們也不閑著, 在六月的時候特意去了南面的林子,各家各戶都摘了一車蘑菇回來。
邊城的蘑菇生的肥美, 燉肉放上一些, 大人孩子都忍會忍不住多吃半碗飯。
外頭的百姓們逃荒而來,在短短的時間里, 就在邊城扎下根,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比從前還要好。
早在信中就知道家里從野外撿回來不少馬, 可親眼看到長長的馬棚, 李青卓還是有幾分意外, 這也太能生了, 大大小小快有三百匹了, 怪不得老四給他的信里, 天天都是喂馬,喂料。
揣崽的母馬這幾個月一直被照顧的很好,她們都不是第一次生了,躺在地上,被老邢頭摸著腦袋,順利的產(chǎn)下兩個壯實的小母馬。
被一群人圍著,白色的小母馬從娘親的肚子里出來,四條濕漉漉的小短腿在地上彈動著,蹬著地,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馬、驢和騾子在農(nóng)家里就跟家人一般,這兩個小馬駒出生后,大家都喜氣洋洋的,李茂玉把一直準(zhǔn)備著的溫水端過去,兩匹母馬低頭喝了半下,然后輕輕的碰了碰自己的孩子。
母馬和馬駒單獨呆在寬敞的圍欄里面,母馬需要格外精心照料一陣子,這期間也要仔細的照看小馬駒,一直到母子都沒事,才會回到棚子里面。
幾只小狗崽小短腿試探著往馬駒那邊倒騰,毛毛用爪子按個把它們壓在地上,低低的叫了幾聲。
從小受到姐姐管教的桃子也在旁邊狐假虎威的叫喚著,警告它們不要亂來。
小毛球從爪子下脫身,抖了抖身上的毛,蹭到李青文的腳下,特別委屈的“吱唔”著。
李青文忍住沒有抱它們,而是摸了摸毛毛的腦袋,“做的好,辛苦了!
他得給毛毛立威,要不這幾只鬧的厲害,毛毛不好管它們。
沒有得到安撫的幾只毛團子,磕磕絆絆的往李青卓腳下跑,李正亮一把將它們抱起來,嘴巴對著它們靈活的毛耳朵,小聲嘀咕道:“別去找我二叔,小心讓你們背百家姓……”
李正亮偷偷的瞄著李青卓,他覺得小叔比爹還可怕,他爹只會打屁股,二叔卻要他背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恐懼仿佛能夠感染,狗崽們抖了一下,不敢再去看李青卓。
李家養(yǎng)的雞依舊是最多的,因為照看不過來,專門有三個人幫著鏟雞屎,喂雞。雞糞最臭了,如果不及時墊土鏟糞,太陽一曬,能把人活活給熏死。
另外,上千只雞吃的也多,光雞食,都夠人忙乎的了,更別提還得防著大母雞和大公雞的撲打和撕咬去撿蛋。
雞圈這邊的人手不是固定的,凡是欠李青文家?guī)凸さ,誰有空就過來。
因為舅舅家燒磚,李青文家的雞圈都是青磚壘起來了,隔一塊砸一根木頭,木頭和木頭中間掛著麻繩拉著的網(wǎng),防止雞飛出去作亂。
一開始,陳氏不想養(yǎng)這么多雞,家里的騾馬都經(jīng)營不過來,這么多雞養(yǎng)著操心都不過來。李青風(fēng)不愿意,他覺得養(yǎng)三五十只雞根本不夠吃的,哪像現(xiàn)在,這么多,想吃就抓幾只,邊城地方夠大,要養(yǎng)就多養(yǎng)。
當(dāng)然,他原話不是這么說的,李青風(fēng)說咱們家的人少,可江淙他們?nèi)硕喟,他們四五十個大男人,一頓飯就得十幾只雞,養(yǎng)少了他們都不夠吃的。
陳氏當(dāng)然知道兒子心里頭想的是啥,但想到江淙他們經(jīng)常外出,確實沒法養(yǎng)這些活物,自己家多養(yǎng)點,他們吃起來也方便,這才同意了。
因為雞圈的味道不咋好,李青風(fēng)就沒讓幺弟和二哥太靠前。
李正顏在李青卓的懷里,小姑娘胖乎乎的手捧著二叔的臉,吐著口水泡泡,“下、下去……”
李青卓摸了摸她腳上的小鞋,看穿的好好的,這才蹲下身,將人穩(wěn)穩(wěn)的放在地上。
李正顏學(xué)會了走路,她松開了小手,急急的走到旁邊的土坑旁邊,蹲在地上,從腐爛的草中捏出一個東西,走回去,遞給李青卓,“二叔,給!”
李青卓剛低頭,旁邊的李正明就驚叫一聲,“啊,蚯蚓,蚯蚓!”
小丫頭手里抓著一根長長的蚯蚓,細細的身子還在扭動著,李青文雞皮疙瘩冒出來,但他到底年紀(jì)大點,比小侄子臉色好些。
李青卓掏出手帕,把蚯蚓接過去扔進雞圈,然后給小侄女擦手,“這東西臟,以后不要用手抓。”
李正顏乖巧的點頭,小白牙露出來:“知道了,二叔!”
這個土炕里面是野草爛葉子養(yǎng)的蚯蚓,專門用來喂雞,村里的嬸子奶奶都說,吃這個母雞下蛋勤。
“仔兒教大家伙這樣養(yǎng)蚯蚓的。”李青風(fēng)自豪的道。
李青文握著小侄子的手,叔侄倆遠遠的繞過蚯蚓炕。
蛋是真香,蚯蚓是真的不敢多看。
他們剛走過雞圈,村里的一群大小孩子都跑過來了,他們跟李青風(fēng)和李正亮打著招呼,眼睛卻看著李青文和李青卓。
這群大小泥猴子,看到李青卓時,莫名的有點不敢靠上前。
就這樣,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去看野鴨子,不用李青風(fēng)開口,孩子們就自動去岸邊的草叢里去找野鴨蛋,一個個的堆放在旁邊的草簍里面。
七月天太熱,野鴨子都不咋下蛋了,一個個在水草之中游著,看上去比岸上人可自在多了。
“這里從前是土包,后來夯城墻,一片都挖空了……”李青文給二哥解釋道:“正好用來養(yǎng)鴨子!
李青風(fēng)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把南邊的鴨子和蛋都抓到了這里,又從樺樹林里頭裝回許多鴨蛋,現(xiàn)在這一片野鴨子可不少,一同叫起來,村里家家戶戶都能聽的到。
養(yǎng)鴨子的北面有一塊淺水,在大太陽底下走了半天,大家身上出了不少汗,李青風(fēng)帶頭下河洗澡,順便指點幾個孩子游水。
李青文和李青卓倆人坐在河邊的草地上,哥倆一起說話,毛毛擋著李正顏,不讓她往河邊走。
一直到李青云過來喊他們回去吃飯,李青風(fēng)像是趕鴨子一般把水里的孩子們攆上岸,李青文一個個的數(shù)過去,一個不少后,一群人頂著大太陽往回走。
怕李青文曬壞了,李青卓把自己的外衣給他披在頭上,自己只穿了一件薄衫。
在京城這幾年,雖然讀書苦累,但到底不在日頭底下干活,李青卓白的發(fā)光,李正明看二叔都得瞇著眼睛,嘟囔道:“晃眼……”
李青文聽他說話笑個不停。
回去的路上,李青卓抱著小侄女,背著裝滿了雞蛋的沉甸甸草簍,步履輕快。
李青文十分羨慕,他二哥不做力氣活,但一把子力氣還在,他現(xiàn)在抱著小侄子都累的噓噓喘氣,他得慢慢鍛煉。
哥三個帶著侄子侄女和大狗狗崽回到家,發(fā)現(xiàn)廂房和小棚子里面堆滿了菜和魚、蛋還有米糧啥的,一問才知道,這些都是鄉(xiāng)親們送來的,給李青文補身體。
他們那一片,誰家有生病的,親近的人會過來探望,都不空著手,多少帶點補品。
李青文昨天回來,許多人沒準(zhǔn)備好,這不,今天上午都送來了。
不單他們村,其他幾個村子也都來了,雖然從前不咋相熟,但都在偏遠的邊城安家,各家各戶想要好好過,必須相互幫扶,李家平時幫大家伙很多,這個時候不用相互打聽,早早的便來了。
這么多菜可吃不完,要是曬蔫可就糟蹋了,陳氏給方氏送過去一車,又往伙房送了一些。
李青文到家,姜氏頂著大肚子給他們倒洗臉?biāo),李青卓趕緊接過去,姜氏扶著腰,讓自己的倆小子往后站,等李青文和李青卓洗完,才讓這倆泥猴過來。
李正顏不用動手,她二叔洗完臉就用帕子給她手和臉都擦的干干凈凈。
狗崽崽看著旁邊,把前爪伸向李青文,李青文接住了,握住上下動了動,問它,“你也要洗手手?”
狗崽崽叫了兩聲,李青文笑,扯過旁邊的小板凳,單獨拿了一塊麻布,讓小侄子往布上倒水,然后用濕布給它擦小爪子。
擦完一只,狗崽崽滿意的把左前腿放下,又抬起了右前爪。
李青文看著他剛擦完的爪子毫無忌憚的踩在蓬蓬的灰土里,雖然知道白費力氣,還是依著它,把右邊的爪爪也給擦了擦。
狗崽崽滿意了,顛顛顛的跑去跟兄弟姐妹們玩去了。
李青文站起來,先把這塊布洗干凈,又重新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