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纓去了房間拿包里的止血包扎的東西,果然還是得隨身攜帶一些必需品。
“你……”五嬸子看到顧長纓解開小明的衣服,想要包扎,欲言又止。
“你自己狠心,看著自己的孫子被傷害都無動于衷,我可做不到,自己冷血無情就不要在這里,你不救我救!”
五嬸子臉上一派灰暗,眼底閃過一道愧疚。
她默然地離開了,而她女兒則盯著滿手的血腥和小明奄奄一息的臉,不知道在想什么,顧長纓可沒時間去想。
“小明,跟我說說話,不要睡過去,現在還不是晚上呢,白天睡覺可是會被太陽公公笑的……”她一邊轉移她的注意力一邊擦他身上的血。
傷口密密麻麻,有舊傷也有心傷,都是縫衣針刺的,幸好沒有扎得很深,顧長纓看著瘦瘦小小的她,突然想到之之和點點,鼻子有些酸澀起來。
可憐的娃。
“姐姐,我不睡……”
“乖孩子,小明,你平時最喜歡玩什么游戲呢?你傷好了我陪你玩好不好?”沒有傷到要害,還好。
都是背上的傷口多。如果是脆弱的腹部……后果不敢設想。
“我最喜歡……看媽媽織毛線衣……”
“……”多好的孩子。
“可是媽媽平常不理我……媽媽是不是很不喜歡我啊?”
一個渴望和母親接觸、得到關愛的孩子。
“你媽媽那是……”顧長纓努力想找合適的措辭,可是想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欺騙他。
“小明,你喜歡你媽媽嗎?”
顧長纓將血擦干凈,又簡單消了毒,才包扎起來。
“喜歡。”他不假思索。
“說說你媽媽哪里好,能讓你這么喜歡?”
他想了一下,“媽媽會織毛線衣,”雖然毛線衣從來都不是給他穿的。
“媽媽會唱歌,唱的很好聽……”
雖然,他覺得媽媽好像是在唱給另一個小孩。
他很小的時候記得還有一個小孩,不知道那個小孩去哪了,媽媽不說,奶奶也不讓問,自從那個小孩不見之后家里的人一個個接著離開了。
爺爺掉進了井里,第二天媽媽打水時才發現人已經泡脹了,此后那口井就沒再開過,可雖然沒有喝過井里的水,卻總覺得家里的水喝起來味道怪怪的。
接著是爸爸跟著其他人去山上打獵,碰到野豬,被撞死了,村里的人將他抬回來時只有腦袋和上半身,下面都被啃得不剩了。
之后……
是村里接連出怪事。
所有的小孩和壯年開始不是莫名其妙溺死就是生病,漸漸地很多人都開始搬走,所有人都覺得村里有臟東西,他不知道什么是臟東西,只知道很多人都開始不正常了。
所有小孩子也不能隨便出門了,平時去上學時都是周末才會回來,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有人又病重了。
他身邊的小伙伴也病了,或者莫名其妙就死掉了。
他一開始并不知道什么是死,但一個個小孩失蹤之后才明白,原來死就是再也看不到他們了。
所以,小時候那個不見了的小孩,是死掉了。
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她經常跟他說的,對不起她。
以前他還小時媽媽還很正常,但是長大點后媽媽就越來越不正常了。
經常打他,沒有原因。
奶奶說媽媽染上怪病了,不認識他了,所以要理解她。
媽媽以前是很溫柔的,關心他照顧他,還給他講故事,教他寫字,雖然她說自己只讀到了小學五年級,但媽媽還是很聰明的,她會的東西那么多……
“……”顧長纓不知道該說什么,心里重重地嘆了口氣。
“你看看你干的這叫什么事!這是你親兒子!”顧長纓看著女人,冷聲道。女人垂著頭,聽到小明的話不知道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只是怔怔地看著小明,眼底有些掙扎。
唉,那個小鬼害人不淺啊。真是喪心病狂了。
別指望一個惡鬼又人性了。他們竟然還這么天真,以為妥協就能相安無事,息事寧人?
一個嗜血的小鬼害人就難停下來了,害的越多,怨氣越盛,越是會失去理性和人性。顯然她已經不是第一次作案了。
“姐姐,媽媽不是故意的……”
小明為女人開脫,聽得顧長纓更心疼了,真像之之。
“媽媽讓我不要過來的,但是媽媽病起來就會傷害自己,我不能讓她傷自己,媽媽會疼的……只要媽媽清醒了就不會打我了。”
“你啊……”
“小明,身上疼不疼?疼就說一聲……”雖然解決不了什么。
“不疼的……”
顧長纓想要將小明帶出去,這里環境逼仄,還陰暗,臟兮兮的,顯然不適合養傷,細菌容易感染。
她還得去找村醫來看看呢。畢竟自己這包扎手法也是生手,頭一回需要自己動手的,難免緊張。
可小明卻不想離開。
“我不想留下媽媽一個人,媽媽會害怕的……”
“……”唉,顧長纓嘆了口氣,看著還呆木的女人,“小明,你身上有傷,要治好,不然會發燒的,這樣你媽媽更緊張,乖一點好嗎?等你好一點再陪著媽媽?”
多好的孩子啊,真是越乖的孩子越被忽視。
想想那些找她咨詢的父母,不少都是因為從小太過溺愛孩子,而讓孩子逆反、心浮氣躁,脾氣大,沒有家教、動輒辱罵父母,甚至動手動腳,一個個吃好穿好,用好的,潮流時尚,攀比,盲目追星,三觀扭曲,不愛國,容易被不良風氣帶歪,要么白白胖胖要么則打扮光鮮亮麗,一旦要求被不斷滿足,某一天不被滿足時就會露出本性。
顧長纓更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不是精神分析學派說的性本惡,孩子是可以教育好,是可以在其遺傳決定一些閾限的基礎上不斷往好的方向引導的。
情愿嚴格些也不能太溺愛。
當然,所謂嚴格不是暴力,因為暴力只會衍生暴力,孩子雖然在小時不能以暴制暴,但會將其在實施者受到的壓抑替代性地在其他情境下對其他對象發泄,只有又機會。
這樣也容易產生侵犯性,導致未來侵犯行為的發生。這是高相關的。雖說不是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足夠讓家長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