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張柔:大家好,我叫張柔,字德剛,漢族,河北保定定興人,生于公元1190年,經(jīng)歷宋金元三個王朝在這個世界上活了79歲,是蒙元五朝元老。在一些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來看,我就是個標準的的大漢奸。因為我是漢人,但我所率領的部隊卻是滅南宋的主要武裝勢力,是蒙古三大漢族武裝勢力之一,為元統(tǒng)一中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歷任榮祿大夫,河北東西路都元帥,昭毅大將軍。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晉封蔡國公。
我于金末在河北組織地方武裝,在金政府任為經(jīng)略使。公元1218年,在狼牙山與成吉思汗的手下交戰(zhàn),馬失前蹄被俘,隨即投降蒙古,官任原職。任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1232年,奉名隨窩闊臺汗調(diào)伐金,隨速不臺圍河南開封(汴梁)。我是個喜歡收藏書的武將,在攻破金國都城汴梁后,我不要金銀財寶,單獨到金國的國家圖書史館運走《金實錄》和秘府圖書;(后來我把它獻給了元朝國家圖書館。1234年,被窩闊臺汗升任為萬戶,兼管軍民,成為獨據(jù)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
1259年我隨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還,令我領蒙古軍和漢軍留駐扎白鹿磯待命。
,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下詔班師。第二年,我獻《金實錄》于朝廷,因為漢族人山東軍閥李璮先投降在背叛的原因,忽必烈開始不相信漢人,我趁機以年老為口實退休交出了兵權,受封為安肅公。但在公元1266年,忽必烈又起用我為工業(yè)部長,和元朝的政治和城市建設總設計師劉秉忠共同營建大都,也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城。
9、
史天澤:大家好,我叫史天澤,元朝人,經(jīng)歷了宋金元三朝,成吉思汗、在窩闊臺、貴由、蒙哥、忽必烈五任大汗手下都任過高官,歷任河南經(jīng)略使、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中書省右丞相等值,我是漢族人,因而在某些所謂的愛國主義者眼里,我也許算是大漢奸。但我這個大漢奸為漢人做的好事,是他們的八十輩祖宗加起來也無法辦到的,我是忽必烈最早在開平府的幕僚之一,我時時刻刻力勸蒙古統(tǒng)治者不要在戰(zhàn)爭中屠城,不要傷及無辜,早在武仙二次占據(jù)真定被擊退后,蒙軍主帥怨憤百姓反覆,將城中居民萬人驅(qū)趕出去,欲殺眾人示威。我阻止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子民,不過是被賊脅制。何罪之有?”百姓都獲釋放。我還勸阻蒙古統(tǒng)治者不要橫征暴斂。
在金朝滅亡后,蒙古大軍繼續(xù)南伐西征,賦稅繁重。急于星火。百姓不能立辦,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人錢代輸,利息很高,稱羊羔息。事后又驗戶籍向百姓征斂,百姓中有的賣盡田產(chǎn)、妻子都償還不完。我奏準朝廷,由官府代民償付本息。我傾自己的家資,與族屬官吏共同替百姓償還了這筆高達十三萬兩白銀的債務。
監(jiān)郡忙哥撒兒讓蒙古軍數(shù)萬散布于州郡之間,砍伐桑樹,毀壞莊稼,百姓無法生存。我奏明太后,令其全部退后到嶺北。從此田里生產(chǎn)得以恢復。
(1274),我受忽必烈皇帝之命,與伯額總領大軍20萬乘勝伐宋。大軍從襄陽水陸并進,到湖北鄂州,我因病重北還,在臨逝世前上奏世祖忽必烈:愿天兵渡江,慎勿殺掠。
所以墾請那些口頭的愛國主義者看在我替人民做過這么多好事的份上,口下留情,不要罵我是漢奸。
10、
旭烈兀:中國公民,你們好。我叫旭烈兀,是伊爾汗國大汗。(伊朗、伊拉克)蒙哥和忽必烈是我的大哥,忽必烈是我同母的二哥。我和忽必烈在用戴大哥蒙哥作大蒙古國可汗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大哥在他的政權穩(wěn)定后,派我西征,我隨即成為西征大軍的統(tǒng)帥。1252年,怯的不花為先鋒,率1.2萬人先行西征。第二年,我率主力軍出發(fā)渡過阿姆河。從此離開了生我養(yǎng)我的蒙古大草原,也離開了蒙古貴族之間的勾心斗角,到一片全新的天地去開拓我的世界了。
我首先攻下里海以南的亦思馬恩派穆斯林宗教國,接著遭殃的是巴格達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發(fā)。這個已傳了36代,歷經(jīng)508年的王朝,在我的打擊下不堪一擊我兀先用決梯放水淹沒了哈里發(fā)的主力軍和統(tǒng)帥,接著以圍城戰(zhàn)迫使哈里發(fā)棄城出降這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使數(shù)十萬居民死于非命,有著500年文化積累的巴格達城遭受了浩劫,哈里發(fā)本人則被縱馬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