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秦晉咂了咂嘴,口中干的已經沒有一絲唾液,麻痹的雙手緊緊攥著被鮮血染成暗紅色的長槍。同羅部蕃兵左右包抄,三面強攻,鐵騎滾滾試圖將一切阻擋它前進的東西碾壓粉碎。他第一次見識到了蕃軍強悍戰斗力的可怖。僅僅瞬息之間,憑借著突然襲擊創造的優勢蕩然無存。</p>
<p>一直躲在軍陣后的縣廷佐吏被眼前場面刺激的幾欲崩潰,口中念念有詞,竟是連佛祖和太上老君都一齊請來,保佑他能平安順利的返回新安城中。</p>
<p>心念電轉之下,秦晉知道這一仗如不力拼,等待他們的就是無情的覆亡。</p>
<p>“弩手,掩護側翼!”</p>
<p>這道命令完全是在盡人事聽天命,弩手們的臂力早就被掏空了,即便還能夠勉強開弩弓上箭,其效率也不足以威脅疾馳而至的騎兵,那么剩下的只有棄弩持刀與騎兵力戰。</p>
<p>話音未及落地,蕃軍騎兵就轟然而至,狠狠的撞上了承受過十數波沖擊的長槍陣。</p>
<p>“殺!”</p>
<p>面對如此絕境,**不但沒有崩潰,反而聲勢陡起,喊殺嚯嚯。</p>
<p>身在騎兵鐵流中的咄莫見到此情此景,無情的冷笑了兩聲,**的回光返照未免也來的太快了。之前讓這些軟腳雞占了突然襲擊的便宜,現在由他親自指揮,讓這些愚蠢的**見識見識,同羅部鐵騎的厲害!</p>
<p>“加速!加速!沖上去,沖垮他們!”</p>
<p>咄莫身邊的數百鐵衛,甲裝俱全,比普通的同羅部士兵精良的多,戰斗力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語。有了主將首領的加入,同羅部蕃兵爆發出了驚人的吼聲,戰馬鐵甲撞到刺林一般的槍陣,頃刻間人仰馬翻,肢殘臂斷。</p>
<p>對此,咄莫面不改色,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種怪異的槍陣就會被騎兵沖擊的支離破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那支軍隊能夠抵擋住同羅部騎兵,尤其是他的貼身鐵衛,的用命全力突擊!</p>
<p>一波又一波騎兵像泛濫的黃河之水不斷沖擊著阻擋他們的槍陣。</p>
<p>咔擦一聲,秦晉手中的長槍終于不堪重負而折斷,龐大而又沉重的戰馬嘶鳴一聲重重的砸向了他,一名長槍兵見機極快,竟脫離了自己的位置又以長槍前刺試圖阻擋馬匹砸中秦晉。</p>
<p>“少府君小心!”</p>
<p>隨著提醒之聲,長槍噗的沒入馬腹,但沖擊力仍舊不竭,強大的慣性帶著長槍竟將那長槍兵生生的甩了出去,甩到了槍陣之前,蕃兵鐵騎馬蹄叩地,轉瞬間他就被碾成了一攤碎骨爛肉。</p>
<p>這一幕快的幾乎讓人不及反應,還沒等悲傷的情緒涌上秦晉的腦袋,同羅部的騎兵便又沖了上來,情急之下他就地一滾試圖躲開戰馬的踐踏,同時借勢抽出了腰間的橫刀,胡亂向馬蹄間揮去。</p>
<p>騎兵的速度極快,秦晉這一刀揮空,駭然發現竟然又有三四匹戰馬緊隨而至,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以躲開,難道這就結束了嗎!一瞬之間,秦晉發現自己在最后時刻感受到的竟然不是恐懼,而是一種極不真實的錯覺,好像面前一切不過是臆想中的場景。</p>
<p>疾奔的戰馬突然倒地,緊隨其后的則是避讓不及人仰馬翻,羽箭嗖嗖,團結兵的弩手救了他。再次逃脫死身魔爪的秦晉趁著蕃軍騎兵一滯的功夫,從雪地上一躍而起,抽出插在馬腹中的長槍重新返回槍陣之中,準備迎接下一輪沖擊。</p>
<p>到了此時此刻,再也用不著什么指揮,所有團結兵都是憑著直覺和一股血勇之氣,做最后的堅持,被動的承受著蕃軍騎兵一波又一波,無休止的沖擊。</p>
<p>再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槍陣將會被沖垮,秦晉嘴里苦澀無比,裹著血腥寒風的戰馬再次呼嘯而至。</p>
<p>長槍軍陣的傷亡不斷攀升,第一排的長槍兵死傷殆盡,第二排也是殘缺不全,第三排開始直面騎兵的沖擊,原本僅僅六排的縱深變得更加脆弱,只要蕃軍騎兵再沖擊一陣,或許他們就徹底崩潰了。</p>
<p>讓秦晉稍稍感到欣慰的是,側翼騎兵并沒有硬沖,在一陣弩箭之后,僅僅是蜻蜓點水一樣的一撇而去。事后,秦晉分析戰況時,才明白側翼的騎兵為何不發力猛沖,并非是他們懼怕團結兵的蹶張弩,而是如果他們沖進團結兵的軍陣之后,勢必會阻擋正面沖擊的蕃軍,倘若如此,豈非又陷入了混戰?</p>
<p>只不過,臨戰之時,哪有時間考慮那么許多,更何況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已經有蕃軍騎兵透陣而過,同羅部蕃兵戰斗力之持久,韌性之強悍,遠遠超出秦晉的認知。</p>
<p>幸運的是,后續蕃軍騎兵沒有跟上,之前被沖擊到地的長槍兵竟然不死,翻身躍起,又將缺口重新堵上了。</p>
<p>“少府君看!蕃軍后翼亂了,好像,好像也打了起來!”</p>
<p>一直躲在混在長槍軍陣中的佐吏居然活了下來,他指著新安城的方向大聲喊著。</p>
<p>此前,秦晉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交戰上,經過佐吏的提醒才赫然發現,蕃軍騎兵的后方竟然與**戰成了一團,只不知這股**究竟來自何處!</p>
<p>“兄弟們!朝廷的援兵到了,已經殺出新安城夾擊叛軍,都堅持。猿志褪莿倮 </p>
<p>逮著機會的秦晉立即以此提振士氣,果然,到了強弩之末的團結兵槍陣竟然再次爆發出了陣陣喊殺!</p>
<p>然而,士氣終究不是實打實的兵力,蕃軍騎兵的戰斗力實在不是團結兵可以匹敵的,同羅部即將徹底掌握了與戰場的主動權。</p>
<p>驟然間,秦晉原本逐漸散亂的瞳孔聚攏起來,就在距離他十步之外,黑旗獵獵,分明是一桿將旗。將旗之下層層簇擁的又分明是主將一般的人物。</p>
<p>他想也不想,立即命令身后的弩手發弩射擊!但卻一直沒有反應,回頭一看,心卻已經涼了半截,原來一股下馬步戰的蕃軍騎兵和弩手戰在了一起。</p>
<p>無奈之下,秦晉拾起了被丟棄在雪地上的蹶張弩,幾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拉開弩弓,上好短尾羽箭。有了弩箭射擊經驗以后,他特地將弩身壓低,以抵御強弩激發一瞬間的強大后坐力。</p>
<p>扣動機括,羽箭閃電般射出,帶著秦晉最后的希望……</p>
<p>……</p>
<p>新安全城有五千丁壯,隨著鄭顯禮的一聲令下,沖出城來的足足有三千之數,盡管是打了蕃軍一個措手不及,而使戰場陷入一片不分你我的混戰,可是丁壯的戰斗力畢竟難以和百戰的蕃兵相比。丁壯們每殺死一個蕃兵,可能就要用三條命,甚至五條命去換。</p>
<p>以這種傷亡的速度,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丁壯們就會因為傷亡激增而潰散,然后被一一擊殺!鄭顯禮對戰況如此悲觀,但手中的陌刀卻沒有半分猶豫和遲疑。</p>
<p>鄭顯禮身邊有幾十個從安西帶回來的老兄弟,這些人跟著封大夫滅國十數,殺人無算,就算同羅部的蕃兵再強悍,敵我力量再懸殊,也不可能將他們嚇倒!他們緊密的集結在鄭顯禮身邊,結成了無堅不摧的小型軍陣,像磨盤一樣碾壓著沖上來的蕃兵哪一處的蕃兵氣勢大盛,他們就殺向哪里。</p>
<p>但他們畢竟人數太少,對于整個混戰的戰場來說,有如杯水車薪。往往一眨眼的功夫,竟然就能看到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丁壯被同羅部的蕃兵砍翻在地!</p>
<p>“難道我真的要死在新安了嗎?”</p>
<p>鄭顯禮如此絕望的想著!</p>
<p>金鐵交擊的聲音急促的回蕩在新安城外的戰場上空,好半晌鄭顯禮才回過神來,是鳴金之聲!</p>
<p>蕃軍撤兵了?</p>
<p>鄭顯禮簡直難以置信,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沒有聽錯,混戰的蕃兵在節節撤退。</p>
<p>究竟發生了什么?這是蕃兵的詭計,還是另有原因?</p>
<p>但不論是什么原因,鄭顯禮的胸中都騰起了前所未有的求勝欲望,絕望不再絕望,只要堅持住,堅持到蕃兵悉數撤走,就能挨過這慘痛的一戰!</p>
<p>“是秦少府!是秦少府!”</p>
<p>突如其來的歡呼讓鄭顯禮步伐一陣凌亂,抬起頭來透過重重蕃兵,卻見“秦”字戰旗獵獵招展,正以看得見的速度向己方前進。</p>
<p>“蕃兵敗了,兄弟們殺!”</p>
<p>意識到勝利近在眼前,鄭顯禮發出了一者狂吼,便再次殺入戰團。蕃兵聽到鳴金聲后,戰意明顯大不如前,這讓他撿了個大便宜,一陣橫沖直撞后,竟然一口氣接連斬殺了數十蕃兵。</p>
<p>隨著兩軍勝利在城外會師,鄭顯禮見好就收,只列陣虎視眈眈,防止撤退中蕃兵又做反戈一擊!</p>
<p>半個時辰后,蕃兵終于全數撤離了戰場。</p>
<p>而新安城外已經成了一片橫尸場,漫山遍野被染的一片血紅!</p>
<p>雙方不及寒暄,立即撤回城中,同時又專門派出人清理戰場。</p>
<p>到了天擦黑時,清點尸體的工作基本完畢,這一戰丁壯死傷近兩千,蕃兵留下的尸首不過區區七八百之數。而團結兵的損失最為嚴重,出戰時八百人,返回新安則僅僅剩下了不到四百!</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