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他不愿意贖我,怎么就成了我不貞潔了?”
“妹妹說就是因為我,她都不能說個好人家了……”
“你怎么不去死啊?你為什么還不去死?你去死。磕憔筒粦摶钪,你就不應該回來。這樣的話,我不知聽了多少,可我不想死,我才十八歲……”
聽著她們的訴說,青璃眼中沒有淚水,但她卻覺得心沉甸甸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言可畏這四個字不知逼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她們明明是受害者,為什么成了被眾人指責的對象?
親人逃離龍潭虎穴,不是應該高興嗎?
為什么要逼死她?
待親人死去,他們再為其痛哭流涕,有何意義?
身病易治,心病難醫。
醫者,不僅要治身病,心病更要醫。
“你們……是怎么想的?”
哭聲,斷斷續續的停了。
“我們不是怕死,而是覺得就這樣死也太不值了。”
“對,為了旁人的三言兩語就去死,不值當。那你們對未來有何打算?若是你們的家人來尋,你們還回去嗎?”
青璃思路再三,說道,“我收下你們也可以,但有幾個問題你們需要想清楚。第一,我不是什么大戶人家的小姐,也不是什么大俠,我身上沒多少錢。如果你們要跟著我就需要隨時做好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準備,有可能只是挨餓受凍,有可能是丟掉性命,你們自己取舍一下!
“第二,我御下不嚴,平時怎么打鬧都無所謂,可一旦觸及我的底線,我是不會給你們改過的機會!
“第三,就是之前說到的,你們還愿意回家嗎?我不是覺得回家不好,只是我不想自己培養的人才平白無故的流失。”
“想好了再來找我!
對于未來,青璃心中已有成算,只是還欠些火候。
待青璃用完晚膳再看小院兒時,還有六位女子待在那里。
嗯,走了兩個。
素云在青璃耳邊說道,“姑娘,她們幾個已經是下定決心要跟隨姑娘了,她們想徹底拋下過去,請您為她們賜名!
“起名字我也不在行,你讓她們起個自己喜歡的就行,不過只是個稱謂而已!
“好!
“等等!彼卦普叩臅r候青璃又叫住了她,“你待會兒安排一下她們的吃住問題,然后收拾完所有人在大廳等我!
“好!
青璃回到房間,在手鐲里東翻西找,終于在某個犄角旮旯找出一本草藥圖鑒。她記得這是她小時候最先看的一本書了,師傅要她一字不漏的背下來。可她雖然記得很快,但忘得也快。
如此也只有反復記憶,將其化為本能才不會忘記。
青璃將這本圖鑒原封不動的拓印出十本,然后抱著這十本圖鑒來到大廳。
“我不是個愛拐彎抹角的人,我有話就直說了,你們都識字不?”
好家伙,除了素云和趙以恒,其他人都不識字。
唉~
又得延后了……
“我這里有十本草藥圖鑒,常見的草藥都有,上面有圖可以參照。來,素云,給她們發下去!
到這里,青璃忽然有了一種當老師的感覺。
這感覺還挺不錯的。
書本發下去之后,素云拿著自己那一本翻了翻,臉色微變。
“姑娘,這太貴重了……”
“不要叫我姑娘,要叫我師傅。從今以后素云就是你們的大師姐了,教你們識字的任務也交給她了。”
素云也是個爽利人,聽青璃這樣說,她當即便是一個叩拜大禮。
“素云拜見師傅,師傅交代的事情素云一定竭盡全力!”
一場拜師禮就這樣風輕云淡地過了,趙以恒本來也想拜師的,但青璃卻拒絕了。她依然會教趙以恒醫術,但卻不接受做他的師傅。
第二日一早,青璃推開房門便看見了辛苦練字的小徒弟們。小徒弟們其實年紀都不大,素云年紀最長今年也才二十五。別的都是十七八居多,也有一個十五歲的小姑娘。
青璃沒有打擾她們,她帶著趙以恒來到往日義診的地方,可是她義診的旗幟卻被人扯下來扔在地上。
趙以恒急忙跑過去將旗幟撿起來,將上面的塵土彈干凈,可那幾個鞋印卻怎么也弄不掉。
“姑娘,您看……”
“八成是來找我們麻煩的!
迎面走來幾個大漢,那大漢中間還簇擁著一個男子。那男子一身華服,手上、脖子上、頭上掛滿了金飾,一身橫肉。
男子撩了撩劉海,自以為帥氣地說道,“姜青璃,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你是誰?”
男子臉色頓時一僵,“你別告訴我,你忘了!”
“沒忘,卻是沒見過你!
“你!半個多月前在老虎山,你還拿刀嚇唬我們,還不給我們開鎖,最后還是官兵把我們放出來的!”
“哦~”青璃恍然大悟,隨即一想,“不對啊,那天見的人個個瘦骨嶙峋,可你這……這半個多月的伙食不錯!”
“小爺我在老虎山呆了十天,瘦了二十斤!小爺的娘心疼小爺,這半個多月給小爺補回來三十多斤!
看著小胖子沾沾自喜的模樣,青璃無語地搖了搖頭。
“你這樣身體會吃不消的。”
“怎么會?我消化得可好了,說著說著又餓了。煎餅,把那兩個紅糖煎餅給小爺!
“是!
他坐在攤位前的小凳子上,青璃由衷地為凳子擔心,這是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趙以恒看這個胖子十分不順眼,終于沒忍住開了口。
“你就因為我家姑娘沒有先放你,所以你現在來扯了我們義診的旗幟是不是?”
胖子三下五除二將嘴里那口煎餅咽了下去,說道,“不是小爺干的,小爺也是剛剛看見你在撿旗子的。不過我大概知道是誰干的,多半就是王家那小崽子,那天我倆被關在一起的!
“他為什么要搗亂?不管怎么說,我們姑娘也算他一個恩人,如此恩將仇報也不怕遭雷劈!
“恩將仇報的事兒他家做得不少,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們家風一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