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公子姬職在韓國為質,已近有兩年了。
公子職在韓國形同軟禁,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為質他國,處境尷尬,處處需得小心謹慎,以免引起誤會。特別是結交豪杰這種事情,更是不能做的。
所以公子職除開定期去韓王宮中朝拜等額定的禮節之外,此外也就在客舍讀書,或與從人外出郊游,如此度日而已。
公子職最盼望的便是早日脫離這樊籠,回到故國。
公元前316年,燕王讓國與子之,消息傳到韓國新鄭,韓王笑道:“燕王老矣!糊涂至此。”于是請公子職前來赴宴,席間對公子職道:“你父禪位子之,退位為臣。子之既然掌國,恐難見容于公子。不知公子對此有何打算呢?”
公子職聞知燕王讓國消息,心中也又是驚詫又是擔心,但自己只是庶子,地位卑微,對此又有何能為呢?
公子職在韓國日久,以往父王在位時候,還往往差人前來捎話問候,如今子之即位,已經數月沒有人來問候了。
公子職心下郁悶,韓王為其設宴置酒解悶,見韓王問,公子職便答道:“羈旅之人,位卑言輕,故國有變,令職聞之心亂如麻,不知所從。敢請大王指教。”
韓王見公子職人物英偉,雖然年輕,言談卻頗有深沉之范,心中感觸。便對公子職道:“寡人有心相助公子,怎奈有心無力。公子且暫安心居于新鄭,待時機到時,寡人一定相助公子歸國。”
公子職心中憂悶,謝過韓王,退居館驛,擔憂著故國安危,總是夜不成眠。
不久,燕國薊城來人,對公子職透露說子之已經盡掌國政,燕王居于別宮,毫無權力。子之又罷黜燕王親信,嚴防諸位公子歸國。所以半年以來,都不派人來問候在他國的諸位公子了。并叮囑公子職還是暫時呆在韓國為上,以求明哲保身。
公子職不禁又更加憂悶,一日,便帶了數位從人,來到韓國新鄭城郊外,散心解悶。
行至郊外一偏僻處,荒草之中,見有一廢棄小廟,甚為殘破,內中供有一人像,模糊不能辨,也無刻字,不知是誰。
公子職心中怪之,便令人問附近田中耕作老父,老父答言:“此為聶政廟也。立了有一百多年了,早已經無人祭祀。你問老朽,老朽尚還能知,若一般尋常人者,他都不曉得呢。”
公子職聞言不禁慨然嘆道:“如職能夠有如此俠義之士相助,何愁心中志愿不能遂呢?”于是便在聶政廟前,鞠躬三番而敬之。
話說這聶政,為二百余年前的齊國俠客豪杰,膽勇蓋世。因為殺了人,為避開仇家而與母親姐姐一齊來到齊國,藏身與屠者之間。
時濮陽人嚴仲子與韓國人俠累為友,兩人游學求宦,俠累貧困,生活無以為繼,嚴仲子出身商賈,頗有資材,于是便出資相助俠累,俠累得嚴仲子資助,求宦得成,被韓哀侯用為相國。
俠累雖然才學能力出眾,但品行惡劣,為人見利忘義。一旦身居高位,便將故舊之人統統忘記了。
嚴仲子也有求宦之心,聞知俠累已經位至韓相,于是便前往韓國,求見俠累幫忙通達韓王,俠累恐嚴仲子來韓國,如果辦成,一旦也身居高位,勢必將危及自己。竟然恩將仇報,不僅不見嚴仲子,還處處阻撓嚴仲子來韓為官,并還暗中派刺客暗殺嚴仲子。
嚴仲子求官不成,差點為刺客所殺,幾乎送命。便不能在韓國立足,于是心中大恨俠累,離開韓國,來到齊國避禍。
嚴仲子來到齊國,暗中尋訪勇士俠客,聞知聶政勇猛俠義,于是訪問到聶政母親與姐姐家的住所,厚相接納,以自己母親姐姐事之。此后每隔一段時間便親自送來金銀。聶政聞知此事,便尋見嚴仲子問道:“客有什么事情需要在下幫忙嗎?”
嚴仲子卻說沒有,只是欣賞欽佩聶政為人,所以才如此相待。
而聶政心中知道嚴仲子必然有要事需要自己幫忙,聶政是俠客,俠客的處世標準是什么?——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這便是聶政的行事標準原則。
見嚴仲子相待母親和姐姐如此之厚,聶政必須要報答,不然就有辱俠客之名。后來聶政又一次問起,嚴仲子才說明自己與俠累的恩怨,二人已經恩斷義絕,不共戴天。
聶振聽后,不禁目眥盡裂,氣沖斗牛,怒道:“此種見利忘義之徒,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必然誅之!”
于是便對嚴仲子道:“老母尚在,不能行此事,待老母歸天之后,聶謀必為仲子手刃此賊,以雪仲子之恨!”
嚴仲子親自跪下為謝,當下饋贈聶政金銀更加豐厚。一兩年之后,聶政老母病逝西去,聶政辦理好后事,道:“是可以為仲子行此事了。”便來到衛國濮陽,見嚴仲子。
嚴仲子道:“俠累身居韓相國高位,宗族勢力甚眾,義士此行,需要多少車馬人等,我當盡量備齊。以此輔助義士成功。”
聶政笑道:“從衛國到韓國,并沒有多少路程,且殺人國相,如果人多陣勢大,反而不利于行事,我一人前往足矣。”
嚴仲子再拜感謝,長跪不起。聶政哈哈大笑,不顧而去。單刀入韓國,來到國都相府前,見韓相俠累正在府前高坐,周圍有持戟衛士數十人,聶政打聽得實在,府前坐上那人的確是俠累。于是便登上臺階,突入來到俠累面前,衛士尚不知聶政要行刺。俠累見有陌生人來到近前,正欲問時候,聶政已經從衣內掏出單刀,刺向俠累胸口,俠累中刀,尚欲要令甲士前來護衛,聶政抽出刀來,鮮血噴濺而出,俠累大叫一聲倒下,隨即一命嗚呼。
聶政手刃俠累,為嚴仲子報了仇,衛士已經從四面趕來,聶政手提單刀,與眾甲士格斗,一番混戰,又殺甲士十余人,刀刃已卷,氣力已竭,聶政自知不能免,于是橫刀笑道:“吾此番不辱俠客之名也。”
于是用刀劃破自己的面皮,以免使人認出自己,血流滿面,然后再用刀剖腹自盡而亡。
韓相被刺,韓王便下令將聶政尸首曝于市上,三月不見人識得。韓國人終究不知刺客是誰,為誰人所指使。
后來聶政的姐姐得知韓國相國被刺殺,不知刺客為誰的事,便悲傷道:“這必定是我的弟弟做的。”于是前往韓國,見尸首,果然是,哀哭不已。韓人驚問,答言緣由,天下方得知其事。聶政的姐姐也因為悲傷過度而死在聶政身旁,韓人憐憫厚葬之,天下稱其為烈。也都暫嚴仲子善能得士。
后來韓人為聶朕立廟以紀念,二百余年過去,此事久遠,后人漸漸忘記,所以不曾來祭祀聶政廟,廟宇也逐漸荒廢棄置了。
公子職當然知道聶政刺殺俠累的事,今見聶政廟,心中甚有所觸,嘆道:“當今之世,可還有似聶政這等俠義之士乎?如職能遇此等俠士,必以國士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