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堯禪位于瞬,天下稱美,舜禪位于禹,四海敬服。燕國乃召公所封之國,《甘棠》之詩,傳頌至今,仁德猶言在耳。大王即為召公之后,若能法堯禪舜,讓國與相國子之,則海內(nèi)賢名仁德盡收于大王,大王便是堯舜再生。大王此舉退而能安享人主清福,進(jìn)而可收取天下之美名。”
公元前316年,燕國薊城燕王宮,縱橫家蘇代向燕王噲數(shù)次游說進(jìn)言,勸燕王噲禪位傳國給相國子之。
燕王噲繼位以來,燕國相對安定,與趙、齊、中山等國相安。燕王噲便沉湎酒色,對政事漸漸感到厭倦。
燕王噲又素來推崇堯舜,崇尚儒家,如今倦怠政事,欲要放權(quán)之意。
縱橫家蘇代來到燕國,燕王待為上賓,蘇代又結(jié)交燕國當(dāng)權(quán)人物相國子之。
蘇代在燕國數(shù)月,見如此情形局面,看出燕王心中之意,于是趁機(jī)進(jìn)言,游說燕王可效仿堯舜之事,傳位子之。
燕王雖有此意,但心中沉吟,傳位之意還尚沒決定。便問蘇代道:“寡人聽說齊國城池堅固,表里河山,又有長城要塞,是不是這樣的呢?”
蘇代答道:“齊國雖然有清濟(jì)、長城等險要可以固守,但老天不給他機(jī)會,國內(nèi)人民又疲憊,齊國國君能有何作為呢?如果大王不以質(zhì)子為恥,用金珠寶玉賄賂齊國大臣將領(lǐng),就可以滅掉他了。”
燕王噲不禁大喜,于是采納了蘇代的意見,以太子姬平為質(zhì),前往齊國,以表赤誠。
又賄賂齊國群臣,于是齊國群臣皆為太子平說好話,勸齊王結(jié)交燕國。
齊王甚喜,便同意燕王所請,與燕國結(jié)盟。
而燕國相國子之又與蘇代結(jié)為姻親,密謀奪取燕國最高權(quán)力。于是就指派蘇代與太子平一道前往齊國,伺奉公子平。
蘇代到齊國安排好之后,便啟奏齊王道:“臣請為大王說燕王,為大王進(jìn)獻(xiàn)燕國美女,再送金帛粟米,以為盟好。”
齊王大喜,便派遣蘇代回復(fù)燕國,燕王噲問蘇代道:“齊國有孟嘗君,賢名聞于諸侯,先生此去齊國,觀齊王之意,齊王可能要稱霸了吧?”
蘇代回答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燕王說:“先生何以言之?這是為什么呢?”
蘇代回答說:“因為齊王不信任他的臣下,雖有賢能卻難以任用,所以難以稱霸。孟嘗君雖然賢能,但齊王并不會重用他執(zhí)政。今相國子之,賢能不亞于孟嘗君,大王若能任用臣下,必能稱霸滅齊。”
燕王噲聽罷大喜,對蘇代道:“果如先生之言,寡人又有何不能重用相國呢?”
蘇代又道:”大王圣明!若欲謀取齊國,還需使齊王放松懈怠。臣請大王遴選燕國美女十人以贈齊王,再贈送金帛粟米若干,必能使齊王安心。”
燕王道:“若能稱霸滅齊,寡人何惜國中區(qū)區(qū)美女金帛粟米?盡憑先生之意。”
于是下令,選國中美女十人,黃金五百斤,粟米五萬斛,以遺齊王。
過了不多久,燕王又對蘇代道:“寡人本就有禪位相國之意,只是一時未得其便。今聞先生之言,寡人以為可也。但禪位之事,不知群臣意見如何?”
蘇代便進(jìn)言道:“大王可召集群臣一問便可。”
于是燕王設(shè)朝,問群臣道:“古往今來,君王多不勝數(shù),而只稱堯舜盛德巍巍,這是什么原因呢?”
大夫鹿毛壽便進(jìn)言道:“稟告大王,堯舜所以稱圣者,以堯能讓天下下于舜,舜能讓天于禹也。”燕王噲又問道:“然則禹又為何獨傳于子?開啟家天下?”
鹿毛壽回答道:“大禹的本意并不是要傳其子,本來是傳伯益。但大禹使伯益代理政事,而又沒有廢太子。所以大禹駕崩之后,太子啟便奪取天下。以至于后世論及此事,以為大禹之德不能相比堯舜了。”
燕王噲又問道:“寡人欲要禪位于相國,這件事當(dāng)真可以施行嗎?”
鹿毛壽跪伏于地下拜奏道:“大王圣明!大王若能行此事,便等同于堯舜!”
燕王噲聞言不禁大喜,便對群臣宣旨道:“寡人自領(lǐng)燕國王位以來,國家太平,人民安定。寡人欲要行仁德之政,造化燕國之民。今可仿照古制,禪位于相國!”
蘇代、鹿毛壽等便跪請燕王道:“大王既然決定禪位,便可選定吉日,在易水筑受禪臺,祭祀天地,舉行禪位大典。”
燕王道:“寡人即聽二卿之言,便必然遵之。今且便先去準(zhǔn)備,十日后,寡人將禪位于相國!”
言罷退朝,起座望后殿而去。
“大王圣明!大王乃堯舜重生,燕國幸甚!天下幸甚!”
在蘇代、鹿毛壽二人的跪拜回奏聲中,燕王噲滿意退朝,而殿下群臣,各自反應(yīng)不一,有的隨聲附和、有的面面相覷……
子之是燕國相國,身材魁偉,腰大十圍,十分勇猛,平素為人也很強(qiáng)硬,燕國滿朝自燕王之下都畏懼害怕他。
子之既然居相國高位,又結(jié)交豪強(qiáng),拉攏朝野勢力,在燕朝權(quán)勢熏天。
縱橫家蘇代再次來到燕國,見此情形,以為其游說之辭可售。便先對子之游說,子之正需要蘇代這套說辭,于是一拍即合。又跟蘇代結(jié)為姻親,蘇代雖然是燕王座上賓,卻已經(jīng)被子之收買拉攏了。
大夫鹿毛壽等,也都轉(zhuǎn)而依附子之,成為子之黨羽。
蘇代便是那大名鼎鼎的身配六國相印的縱橫家蘇秦的胞弟。
蘇秦游說諸侯,得以見用,曾經(jīng)一度身兼六國相位,名聞天下。
他的親弟弟蘇代、蘇厲看見他以游說之能博取富貴,便也跟隨兄長學(xué)習(xí)縱橫之術(shù),也各自小有成就。
雖然不能跟其兄蘇秦、張儀等相比,但自蘇秦、張儀死后,蘇代、蘇厲兄弟也是蠻聲諸侯的人物。
蘇秦后來在齊國事敗身死。蘇代便又來到燕國,準(zhǔn)備尋隙游說燕王,獲取富貴。果然能夠結(jié)交子之,勸燕王禪位,說辭得售。
縱橫家之宗旨,不過是以三寸之舌來博取富貴罷了。至于忠君護(hù)國愛民之事,倒是在其次了。
蘇秦如此、張儀亦如此,而蘇代也自當(dāng)如此。
縱橫家所做的事,如同商賈,商人逐利,縱橫家也是追逐富貴,都是為自己謀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