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私生情愫
王月桐不言語,楊大夫只好嘆息一聲。
“到時候不管她怎樣胡言亂語,都不要管她,更不要現身。”
楊大夫一番囑咐過后,這才一步三回頭的出去。
這房間里來來回回也走過了幾撥人,不知在里間等了多久,王月桐才聽到那略為熟悉的聲音。
“楊大夫,你這么急匆匆的給我送了信兒,把我給叫過來,可是有王爺的消息了?”
王月桐坐在里間,本已經有了些許的困意,一聽到范賢淑的聲音,卻登時清醒了過來,身子不由自主的往前傾了傾,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王爺的消息自然是有的……來,您先坐下,咱們坐下慢慢說!”
楊大夫忍不住瞧了一眼隔間的簾子,語氣一頓。
范賢淑只關心有無夜青冥的消息,倒是沒注意到他神色之間的異樣。
“那王爺現在何處,可是得以讓我掛上一面?”
范賢淑神色急切,看來對此事是期盼已久。
“這個,王爺暫時還不能來見你。”
楊大夫與她繞了個彎子。
“你也知道,王爺現在進不了京,在外面又遇上了點兒麻煩。現在皇上當政,王爺事事都要小心,所以啊,這事兒你還得再多等等!”
聞言,范賢淑甚是失落,想到自己已經等了那么久,卻連個準信兒都沒有,心中難免有些喪氣。
“那,那敬王妃可是在王爺的身邊?”
她突然問起了王月桐,倒是叫楊大夫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他可是知道,王月桐此刻就在簾子后面聽著呢。
“這,王妃現在并不在王爺跟前兒。”
楊大夫說了實話,但也沒跟她透露太多。
“看來,王爺也沒那么喜愛王妃,不然的話,又怎會不日日帶在身邊呢?”
范賢淑面色有些得意和釋然,僅僅以自己的狹隘之見,就隨意的否定了二人之間的感情。
此言一出,可讓楊大夫大感汗顏,急忙轉了話頭。
“那個,夫人啊,您要是想早點見到王爺,我倒是有一個好法子!”
楊大夫低頭擦了擦額上的汗,給她斟了一杯茶。
“什么法子?快說來聽聽!”
范賢淑顧不得喝茶,忙湊上去問道。
“若說此事啊,還得請夫人您親自出馬。您也知道,近日宮中不甚太平,月貴妃和皇上之間生了些嫌隙。”
“王爺的意思是,想請夫人您去宮里小住幾日,就待在月貴妃的身側,在這中間做個和事佬,也算是為王爺盡些心力了!”
說到月貴妃,范賢淑卻忍不住嗤笑一聲。
“現在朝中上下和后宮之中,哪個不知道月貴妃和太子之間那點兒腌臜事呢!你讓我在她宮里待上幾日,也撫平不了皇上的怒氣啊!”
范賢淑雖然不懂朝政之事,但對于后宮之中那些愛昧的傳言,了解的倒是很透徹。
“這個啊,是王爺親口吩咐的。王爺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難道您連王爺都信不過嗎?”
她一個婦道人家,楊大夫也不跟她講什么大道理,只一個勁兒的將夜青冥抬出來,試圖慢慢說服她。
“那,王爺做的這些,不會對太子殿下有什么壞處吧?”
范賢淑多多少少也是會顧忌一下,畢竟皇上直到現在也不太相信大學士,如若今后也如此的話,他們還得設法回頭去找太子。
所以,這一條路無論如何也不能堵死。
“這個您放心,王爺所做的事不會對太子不利。再者說了,月貴妃好歹也是太子的人,先拉攏一下她也不是什么壞事。”
在楊大夫的三寸不爛之舌的說合之下,范賢淑這才點了頭。
“好吧,既然此事對王爺來說舉足輕重,那我便做個順水人情,也好讓王爺盡早歸朝。”
楊大夫跟著附和了幾句,跟她說了些入宮之后該注意的事,這才把人給哄走。
送走了范賢淑,回想方才自己那般虛偽的奴才樣,又想到這一幕都被王月桐盡收眼底,楊大夫真是恨不得抽自己的兩個大嘴巴子。
“王妃……”
楊大夫見她遲遲未曾出來,便抬手掀開簾子走了進去。
結果,王月桐早就已經躺在里間的小榻上,睡了過去。
楊大夫心中大松了一口氣,忙躡手躡腳的退了出去。
這時,王月桐緩緩的睜開雙眸,熠熠的眸光之中無悲無喜,只是覺得這房中有些悶,隱隱讓人透不過氣。
而另一邊,范賢淑得了夜青冥的消息,此時正按照他的指令,帶著些禮品歡歡喜喜的往宮中去了。
楊大夫已經提前跟秦太醫通了氣,讓他轉告月貴妃,屆時一定要想方設法把范賢淑留下來。
因為范賢淑之前是皇后和太子那邊的人,所以,為了避嫌,她只能假裝不知月貴妃和皇上之間有矛盾,只裝作是來給皇上最寵愛的月貴妃送禮來的便可。
如此一來,即便皇上心中不快,也不能表露出來。
范賢淑最是會裝傻,她到了宮中之后,先是派了下人給皇上那邊遞了禮品,這才掉頭去了月貴妃宮里,與她閑話了半晌。
而月貴妃那邊自然也是得了消息,為了暫且自保,她便聽從了秦太醫的話,順勢將范賢淑留在宮中小住幾日。
得知這主意是王月桐所出之時,秦太醫心中大感震驚之余,更多的是對她的感激和敬佩。
震驚的是,王月桐的心思如此細膩,竟能從這么一點蛛絲馬跡之中看出端倪。
感激的是,她得知此事之后并沒有在人前拆穿他,也未因此笑他一廂情愿、兒女情長。
而真正讓他感到敬佩的是,她竟會不動聲色暗中幫了他一把。
要知道,月貴妃若是就此死在皇上手中,太子手中就沒了翻身的王牌,對王月桐來說也算是少了一份威脅。
是以,在如此情形之下,她還能顧及他的感受,真可謂是為人有血有肉,行事面面俱到。
因著動了范賢淑這一步棋,秦太醫與月貴妃暫且都安全了,但此時王月桐心中是何等滋味兒,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最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