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木工房這邊,林大虎跟李有田兩個人正在下棋。
他們現在帶的學徒都已經能夠獨立工作了,而且聽了林小荷的建議,他們聘請了別的地方成熟的木匠,簽訂了雇用的合同。
這些木匠都是拿工資的,但是屬于多勞多得。
你干的多,工錢也就高,干的少,工錢也少。
所以他們兩個現在已經不怎么親自動手了。
主要是負責質量方面的把關。
林小荷曾經說過,產品是一個企業最有力的武器,只有保證質量,才能長遠發展。
在這一方面,他們做的很細致。
有誰做工不細致的,發現第一次返工,第二次對不起,走人。
鄰里木器坊的這兩個老板都不是難說話的人,而且工資給的高,還管飯,這種活上哪找去?
所以這些人為了自己的飯碗,也會把活做的細致。
上百人的工坊,現在就算是在鎮子上都能排的上號了。
“大虎哥,小荷的意見,你覺得怎么樣?
咱們也搬去鎮子里?”
林大虎有些遲疑:“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一直做不了決定。你怎么看?”
“我倒是覺得沒什么。其實小荷說的對,咱們工坊現在越做越大,咱們這山溝溝里運輸什么的都太麻煩了。
咱們這生產出來的東西,運輸成本占了咱們全部成本中的兩成還多。
鎮子上不一樣,挨著官道,那馬車來去自如,運輸很方便。
咱們甚至可以把東西銷售到別的鎮子,甚至縣城里面去。
而且有一點小荷說的對,鎮子上生活方便啊。
咱們孩子要讀書,青山學堂的教育肯定要好一些。
醫館也多,有個頭疼腦熱的找郎中也方便。
我是打算好了,要是你跟小花嫂子決定去鎮上,我們也搬過去。
這半年賺了不少錢,買個院子也不費事兒。
咱們兩家的地,都有人種,到時候只管收租子就好。
你也不想一輩子就窩在這個小山溝里吧?
以前咱們不敢想這些,現在日子到底是不同了。”
林大虎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那就等等吧,等小荷的店面開起來,安穩了,再找個日子,去鎮子上找處房子看看。”
這邊林大虎動了搬家的心思,這邊林小荷正在胖揍李天成跟鐵蛋。
“成哥,你看,我就說咱們會被胖揍吧?你還不相信。”
鐵蛋揉著屁股在一旁幽怨的看著正在挨揍的李天成。
李天成嘴里求著饒,臉上卻笑嘻嘻的。
“打是親,罵是愛,你不懂。
你看,咱姐打了我這么多下,就打了你兩下。
這說明什么?說明她疼我不疼你。”
鐵蛋翻了個白眼:“我覺得這是你犯賤,你喜歡挨揍,你挨吧。
姐,使點勁,你看,他還在笑呢。”
寒澈在一旁看的直樂呵。
“鐵蛋,你知道你們今天為什么挨揍嗎?”
“我覺得吧,肯定是成哥偷吃了禮物,我不讓他吃,他偏要吃。”
寒澈沖他豎了個大拇指。
本來兩個小家伙還挺懂事,說話也討喜。
結果你吃了蜜餞,干啥要把核留在里面?
弄的一包蜜餞沾的都是你們的口水,不揍你們揍誰。
“哥哥偷偷告訴你,下次偷吃記得把果核丟掉,不能讓你姐發現,知道不!”
李天成聽了這話,羞愧欲死。
“果然跟鐵蛋在一塊久了,腦子都變笨了。”
林小荷打累了,被他提溜到一旁罰站。
“你說你們兩個,我都教了你們多少次了,一點記性都沒有。
今天再給你們上個課。
你們決定送禮給別人的時候,那一定是在你能力范圍之內,體面的東西。
這是禮貌。
你們兩個上門蹭吃蹭喝,我不生氣,因為你們是我弟弟。
但既然提了東西過來,就是為了表達你們的心意。
現在你們的心意被狗啃了,這也就是我,要是別人會認為這是侮辱,知道么?”
兩個小腦袋小雞吃米似的點個不停。
寒澈不會覺得林小荷在小題大做。
教孩子,就是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
況且她也沒真個生氣,打他們兩個,根本就沒用力。
“行了,課上完了,今天你們挨的揍就是讓你們記住什么是禮節,以后要記住了。
話說你們兩個這兩天不用上學的嗎?”
“嘿嘿,我們跟先生說,我們要來考察青山學堂的教學水平,先生答應了我們的游學請求。”
林小荷無語,就你們兩個小屁孩,知道個什么教學水平。
鐵蛋在一旁搭腔道:“就是,姐姐,你要是能當我們的先生就好了。
先生講課一點都不好玩,都聽不懂。
但你教我們,我們就能聽懂,學的也更快。”
這一點倒不是恭維。
常為先跟林小荷交流過這個事情,其實常為先已經做出了改變。
但是老學究的做派,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改變的。
相比其他先生,他講的已經算是粗俗易懂了,但跟林小荷一比,依舊不在一個水平上。
林小荷平日里教他們,多半是趣味性的課堂,更容易讓他們記住知識點,從而學習到新的知識。
這東西,還真沒辦法教給別的先生。
“你們兩個想累死我?
教你們兩個笨家伙已經夠累的了,先生這活,誰愛干誰干。
常先生的課我聽過,他是個有學問的好先生。”
李天成殷勤的給林小荷倒了一杯水,笑道:“常先生自然是好先生,可如果我們真的到了青山學堂這邊來,其他先生可未必是好先生。
姐,你還記得我們上次弄的那個斗獸棋交流大賽不?”
林小荷點了點頭,這事情她還有印象。
那是李天成第一次策劃比賽。
“我們比了識字的水平,比了背書學問。
青山學堂跟我們同齡的人,根本就沒有可比性。為此常先生還獎勵了我們一天假期。
所以青山學堂未必就真的比我們學堂好。”
寒澈在一旁說道:“這話未免說的太絕對了。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青山學堂每一屆科舉都能送出去幾個秀才童生,這就說明他們對科舉的套路更加熟悉一些。
常先生也是從青山學堂出來的,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就算到了青山學堂定然也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