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鎮的位置離鄉寧府就不近,離它隔壁的南明府城就更加偏遠了,離靜遠書院的入學考,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所以元大川決定提早出發,早到總比遲了強。
姜氏為父子兩準備行裝干糧,都打理妥當后,心里的慌亂擔憂,還是齊齊涌上心頭。
“寧兒,那個靜遠書院好是很好,可它規定不取秀才功名,不得出山,這一待得多久?要不還是別去了…或者咱換家書院私塾什么的行嗎?”
“娘,別擔心,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有最好的書院可以讀的話為什么不讀?”
“可是萬一被人發現,知道你是個…”
“娘!”元寧打斷她脫口而出的話,耐著性子輕聲安慰,“兒子我這般聰明,一定會見機行事的,請您放寬心。”
……
無論姜氏怎么心焦憂慮,還是送走了這對父子兩。
已經有過坐馬車經驗的元寧,覺得牛車應當也差不離,現實總會給他狠狠來個響亮的巴掌。
“寧哥兒,你怎么樣?還好嗎?怎么暈的這般厲害?”
元大川蒲扇般大的手,一下又一下的用力拍在元寧背上。
吐的昏天暗地的元寧:爹,求別拍了,我胃要出來了……
半個時辰后,總算緩過來的元寧,再次白著小臉,腿哆嗦的上了牛車。
擔心兒子身子吃不消,元大川只好用最慢的速度前行。
這龜爬的速度終是讓元寧好受了些,也給了他些許適應的時間。從初初的各種吐,到還能忍的白著臉,再到現在可以隨著牛車各種節奏的搖擺。
人果然是適應力最強的生物!
……
東南府紅城綠瓦隨處可見,街道寬敞七橫八縱,路上馬車如龍,行人更是絡繹不絕。
每家街鋪門店,門前彩旗飄揚,各類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一眼望去書生學子眾多,皆作青衣長衫的打扮,手持紙扇,偶有爭論辯策,比賦作詩出彩者,便會博得眾人大聲稱贊叫好聲。
元寧嘖嘖稱奇,真是聞名不如一見吶。
選了家小的價錢便宜,卻顯得很干凈利落的客棧。元大川將東西放好,又給兩人叫了一葷一素的飯菜。
“寧哥,還有兩天才考試,先好好休息一下,要不爹帶你在府城逛逛?”
自從兒子一直以來都表現的極其自律,讀書簡直都快到了自虐的地步。元大川就再不舍得對他嚴厲,孩子懂事但終歸還小,為人父的哪有能真正做到不心疼的。
元寧正在用手撫平衣角,久坐后留下的褶皺。聽到這話想也沒想的拒絕了,“不用了,爹。我還得在這待不知道多少年呢,自有見識的時候。”
元大川心想這也是,留給孩子和同窗一起游玩的機會,還能同時增進雙方情誼,這樣更好。
之后的兩天里,元寧是哪兒也沒去,連客棧大門都沒邁出去過,只安心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再熟背一次書本內容。
這次得好好發揮才行,無緣丁院某人就好,這便會打破了原有的劇情后續所有發展。
不過目標直取丙院的話,元寧不敢對元大川說。怕被說成好高騖遠,在他們的心中能考上丁班一班就是天大好的事了。
靜遠書院分四院三班,甲乙丙丁四院,一至三班。丁院啟蒙,丙院初學,乙院基礎,甲院應考。三班最次一班最好。
等級分明,教學嚴苛。每月每旬一考評,每年憑成績升班入院。三次考評吊車尾就得被請退,競爭非常激烈。
靜遠書院被譽為天才弟子集中營,來應考的都是對本身極其自信的天才。這里沒有后門可走,不接他人推薦,只憑自身天賦考取錄入。
最讓各學子趨之若鶩的當然是它的科考成績。每年甲院一班的應考生,生員錄取率是百分之八十,舉人錄取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這是個很恐怖的數據,代表著升至甲院,只要你自身足夠優秀最少也能是個秀才。
寒窗苦讀十余載,為的什么,還不是科舉入士,金榜題名天下知么。
尤其是對寒門弟子而言,只論天資不問出身,這很是難得的相對公平。入學成績評了特優的還能免除所有束脩,又無疑給了他們減輕了讀書的負擔。
可想而知入學考那天,會有多聲勢浩大,人山人海了。
……
“寧哥兒,天晚了該歇著了,明兒早還得趕去書院呢。”元大川看著已經坐了半天都沒動彈的兒子,終是忍不住勸道,這孩子怕是有些看書瘋魔了。
從之乎者也里掙脫出來的元寧,方后知后覺到自己一直保持這一個姿勢,久到腿麻脖頸酸。
將手中的書本放下,燈暗字小的看著確實有些累,眼前發暈。
“爹,您先睡吧,別管我了,我去院里打套養生拳,洗涑了就回來。”
為了能光明正大的打拳,當初元寧還想方設法的編了套完美的說辭。
聽到爹應聲說好,元寧這才出門去了院中,先打了套太極舒展身體,再跟著練了幾遍詠春拳,直到整個人大汗淋漓,在無人的浴室洗了個痛快澡,才不緊不慢的回了房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