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腹背受敵,臨安城那邊又接收不到消息,康親王已經有了動作,他們肯定是要回去報信的。這種大事,曾從軍身份太低,說的話也沒什么分量。若是他回去,怕是還沒見到皇帝,就被康親王的人殺了。長安就更不行,曾從軍好歹還有官職,不管楚世銘如何看重長安,長安都只是一個下人。
因此,只能是楚世銘或者是少將軍中的一人回去報信,事情或許還有轉機。楚世銘領皇命守在邊關,按理說未經皇帝召喚,楚世銘不能私自回京。但是,少將軍頭腦簡單,容易動怒,不夠冷靜,很容易被利用。
這臨安城里的水太深,楚世銘怕他應付不來。但是少將軍是將軍長子,邊關的將領多是將軍親信,而且少將軍在邊關多年,也有一定的威望,因此,若是少將軍拿著令牌回去,怕是不會有人不服氣。
這樣想來,就只能這樣安排了。于是,權衡利弊之后,楚世銘便做出了安排。曾從軍與長安看守蠻荒城,繼續操練兵馬,隨時待命。少將軍拿著令牌回邊關,防止南戎國借機生事。而他則即刻出發,火速前往臨安城。
這么決定,楚世銘收拾好行裝,一刻都沒耽誤就上路了。楚世銘,騎著黑馬,經過穆清帳前,也沒通知她,只是遠遠地望了一眼,就趕往了臨安城。
剛走到蠻荒森林,楚世銘遠遠的就看到了一群身材魁梧的大漢,剛想拔劍,就看到了一個人在向他揮手,手按在劍上,蓄勢待發。等著走的近了,楚世銘將手拿開,勒停了馬。這人正是曾從軍無疑。
當初少將軍和曾從軍是分開行動的,曾從軍負責在蠻荒城的周邊,收兵買馬,這些人都是楚世銘的鐵粉,被曾從軍洗腦了,才來到了這里。
他們從曾從軍這里得知,康親王可能要謀反,本就一腔熱血了。又聽曾從軍透露,前些年的海賊的叛亂,那與海賊勾結的官員,正是康親王的手下。就更嚷嚷著要追隨世子了,鏟除逆黨了。
雖然說,這些人,是在康親王的治理管轄下,才能安定,但是他們都清楚,是楚世銘趕走了海賊,還在城里開了藥鋪,并把他們的特產帶到臨安城的人面前,讓他們能安定富裕起來。
所以說,他們覺得,一大半的功勞都是楚世銘的。更何況,曾從軍說,海賊的事,本就極有可能是康親王的陰謀,眾人對康親王的感激就更少了。畢竟,與海賊的那場戰斗,他們的親人,不是傷了慘了,就是死了。
但相應的,對楚世銘的感激就更深了。因此聽說,楚世銘有需要,這些漢子都自愿和曾從軍一起,來支援楚世銘。
雖然,楚世銘的個人魅力占了絕大部分,但是,不得不說,曾從軍真的很有能力,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集齊了上千人。雖然不多,但是很是難得,楚世銘覺得,自己真是沒有看錯人。
不過,楚世銘的計劃里并沒有他們。楚世銘想著安排曾從軍去蠻荒城與長安匯合,但是曾從軍還沒說話,那些漢子就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