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改兗州刺史陳登為南州刺史,馮異任南州武衛將軍,段思平任交州地稅郎。
益州,以白起為益州大將軍,加征南大將軍,掌益州大營,武安鄉侯升爵武安縣侯,加少保。
改司州刺史李斯為益州刺史,加封秦國公。
升韓擒虎為益州武衛將軍,改謝安為益州地稅郎。
李斯這幾天,因為宗室俸祿的事情,被一眾宗室可是煩的不行,先后三番四次的請求外調。
這一次,李翔也就干脆遂了他的心意。
也是時候將他放出去了,這幾年,雖然同樣是刺史,但李斯這個刺史相比其他那些刺史可憋屈多了。
畢竟,司州的刺史,那可不是大權在握,作為官職比他高的,一抓一大把,根本沒有刺史該有的決策權。
而這一次,在安排各州主官,以及各大營主將的時候,李翔干脆將一些文武的爵位也升了升。
畢竟,三年前的中原大戰和南方大戰,這些功勞因為瘟疫的原因可還壓著一直沒封呢!
故而,白起、衛青這些,作為南方大戰以及中原大戰的總指揮,爵位都由原來的鄉侯變成了縣侯,甚至,白起還額外多加了一個少保的虛位。
至于同代宗族,如李牧、李斯這些,也一口氣全部給他們升了公。
在最開始的時候,李牧、李斯這些宗室,他們的官爵相比其他人并沒有什么優待,也只有一些老一輩,在立朝之后不久,因為太上皇的原因,封了一批公爵,甚至是王爵。
就比如說他那個嫡親二叔李明,立朝的時候只是一個鄉侯,但卻直接在不久之后又被封了一個親王之位。
太上皇這么多年,難得開上一次口,李翔也沒必要拂了太上皇的面子。
畢竟,大晉的公爵或者是王爵,又不是真的讓他們裂土分王,給他們封地的,也僅僅給他們多發一些宗室俸祿和食邑。
那個時候的大晉,還是李翔剛剛立草稱帝后不久,國力正是最鼎盛的時期,朝廷不差那點錢。
而這些事情,別人倒也沒法說什么!畢竟,這些人都是宗室,而且還都是宗室之中的長輩。畢竟,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了。投胎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一門技術活,羨慕是羨慕不來的。
不過,那一次,雖然因為太上皇的原因,又分了幾個公爵甚至是王爵,但是,也都是宗室的長輩,同輩之中,大多沒什么變化,就頂多挑了幾個表率,酌情給他們升了一下。
而這一次,同輩之中,表現最優異的那一批,李翔也給他們升了公爵,甚至作為宗室表率的李靖,爵位直接升到了齊王。
是宗室李翔這一輩之中,目前唯一一個有幸賜封王爵之人。
一下子停了宗室一年的俸祿,之后的宗室俸祿更是要減半,總要再給他們一個甜棗補償一下的。
交州,升王導為交州刺史,楊素為交州武衛將軍,李綱升任交州地稅郎。
揚州,改荊州刺史衛鞅為揚州刺史,秦瓊任揚州武衛將軍,于謙升揚州地稅郎。
南方大營,以常遇春為南方大將軍,加鎮南大將軍,升鄂侯。
有著南方大戰的功勞,尤其是朱元璋的那一份功勞,常遇春一躍成為大晉頂尖武將之一。
常遇春心心念念一個大都督之位,就算是李翔都有所聽聞。而諸葛亮在提出要廢除大都督職位之后,常遇春的反應也是最為激烈的一個。
畢竟,常遇春心心念念由副都督轉正為大都督這么長時間了,以他在南方戰場的功績,這么看,都少不了他。
光是一個朱元璋,就讓他成為了中原戰場和南方戰場功勞最大的幾個人之一。
但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大都督之位卻被砍了,他要是不鬧騰起來才奇怪呢!
所以,總歸還是要安撫一下的!
再說了,以常遇春的戰功和能力,也配得上五大營主將之一的位置。
接下來,五大營之中,不出意外的話,益州大營和南方大營的作戰任務,就相對較輕了。
南方大營,一方面是防備當初消失的朱元璋殘余力量。
另一方面,就是讓他們配合益州大營的作戰任務了。
至于益州大營,他們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虐菜局了,等到國力恢復到一定程度之后,接下來,將會由他們來橫掃東南亞。
本來,在剛開始的時候,李翔是沒有將東南亞放在心上的。畢竟,這個時期的東南亞,要多落后,有多落后。
可是,三年疫情期間,和東南亞有了接觸之后,這才開始關注起了這塊地方,了將他們拿在手里的想法。
無他,現在這塊地方,雖然在文明上確實是很落后,但是,關鍵是富呀!這塊地方,現階段可謂說是有錢有糧!
三年疫情期間,大晉在接觸到這塊地方之后,可是購買了不少的糧草!
要不是那個時候沒有余力的話,只怕那個時候,李翔就壓不住自己的貪心了。
事實上,東漢末年的東南亞,確實可以說他們落后,但是要說他們沒錢的話,就是冤枉他們了!
而且,以東南亞的氣候環境,稻谷那基本都是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的,故而,在糧食這方面,就算是叢林環境較多,可耕種的面積相對而言就下降了,但憑借著氣候環境,完全是老天爺喂飯吃。
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他們甚至還可以發展對外貿易,
東漢末年的今越南、老撾等地,由林邑國、扶南國、堂明國三個國家控制。余下,這都是大大小小,各種各類的小國了。
三國之中,以扶南國最為強大,它是當時典型的地方強國,三國時期已是達到鼎盛,其造船技術更是可與東吳相媲美,范蔓統治時期,扶南國就“乃治作大船,窮漲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孫等十馀國,開地五六千里”。
扶南國就依靠著麾下強大的艦隊,成為了東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霸主級國家。
與扶南國臨近的林邑國,它雖比不上扶南國,但卻也是一個小而強的國家。
《梁書.扶南傳》載:“舉兵攻旁小國,皆吞滅之,有眾四五萬人”,當時林邑國也是地方一小霸,周邊國家除扶南國外,皆受其控,一些小國更是被其所滅,而其兵力達四五萬之眾。
而據《南齊書.扶南傳》載:“國人兇悍,習山川,善斗”,林邑國人個個兇悍無比,尤其善長山地戰,也因此當時扶南國雖很強大,但亦不能吞并林邑國。
而林邑國更是時常派兵侵擾,更甚者當時的林邑國還時常率兵北伐東吳,且有時還弄得的東吳是損兵折將,“林邑先無田土,貪日南地肥沃,常欲略有之”。
248年,林邑國就興兵侵擾交趾、九真等地,并攻陷多座城池。從中可看出林邑國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的。
據后來的《南齊書.林邑國傳》載:“林邑有金山,金汁流出于浦。事尼乾道,鑄金銀人像,大十圍。元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楊邁欲輸金萬斤,銀十萬斤,銅三十萬斤,還日南地。大臣僧達諫,不聽。和之進兵破其北界犬戎區栗城,獲金寶無算,毀其金人,得黃金數萬斤,馀物稱是”。
就單單林邑一國,就擁有十分優厚的金銀銅礦資源,元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檀和欲伐林邑時,林邑國君主就希望用金萬斤,銀十萬斤,銅三十萬斤來議和,想想看這是何等的數量,單單就是為了議和就能拿出這么多的金銀銅,可想而知林邑國的富有,而且之后檀和僅僅就攻破北界犬戎區栗城,就獲金寶無算,毀其金人,更是得黃金數萬斤。
再說扶南國,借著先進的航海技術,是建立起了一個以海道為主的海外貿易網,借助著這個海外貿易,扶南國可是富得流油。
《南齊書.扶余傳》載:“貨易金銀彩帛。大家男子截錦為橫幅,女為貫頭,貧者以布自蔽,鍛金環鏆銀食器”,窮人都能用金用銀,可想其富裕。
也不怪李翔,在這三年期間,接觸到了東南亞之后,通過探查得知了東南亞現在的情況,原本對于東南亞沒什么想法的他,難得的壓不住自己的貪心了!
實在是,這塊地方也確實是有錢有糧的,拿下來之后,好好管理一番,絕對可以讓大晉的實力上升一大截。
鐵木真通過西征,可是吃盡了福利,讓元蒙的國力一度迅猛增長。
現如今,在得知了東南亞的情況之后,李翔已經開始計劃著,等到大晉的國力恢復一下,到時候再次開啟南征,也好好的吃一吃對外戰爭的福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