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也知道朱棣的艱難,但是,他的殘兵敗將從江夏撤離之后,卻并沒有全部去幫助即將被四面圍攻的朱棣。
而只是由大將李文忠?guī)ьI少部分兵馬進入江淮,至于徐達,則是帶領其余的兵馬進入到荊南。
就算是他們的水師力量依舊強大,如果白起直接攻打荊南,水師有機會從長江之上威脅對方的糧道,按道理來講,一個優(yōu)秀甚至說是合格的將領,在沒有拿下江淮地區(qū)之前,不會冒這種險。
但是,沒得辦法,徐達賭不起。
無他,僅僅只是沒有賭的資本罷了。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就在荊南對抗南邊的楊素。
如果敵軍真的有一支兵馬進入到荊南地區(qū),這個可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情。
而且,就算打他們能夠威脅到敵軍的糧道,可說句不好聽的,晉軍有資格犧牲幾萬的兵馬冒險。
本錢多,自然可選擇的余地也就更多。
故而,他沒有去賭的資格,只能夠乖乖的回到荊南,構(gòu)建荊南防線。
尤其是王翦雖然帶領一支兵馬如同他所預料的那樣,從江夏地區(qū)夾擊江淮地區(qū),可是,白起卻做出一副隨時會渡江的準備,更是讓徐達精神緊繃了起來,更加不敢離開了。
同時,更加是讓伍子胥每天派出大大小小的巡查船無數(shù),就是為了可以隨時掌握白起大部隊的動向,防止對方有隨時度江的可能。
而另一邊,當位于荊南的朱元璋收到了姚廣孝的死訊之后,直接一頭栽倒在地上,險些暈死過去。
姚廣孝或許不是他最早的一個謀士,但卻絕對是他最重要的一個謀士,是他手底下當之無愧的第一謀主。
敬翔雖然同樣多謀善斷,但他卻更像是一個穩(wěn)定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朱元璋在以往大戰(zhàn)期間,可以放心大膽的交給他輔助朱標來穩(wěn)定后方,但真正能夠隨軍出征的,第一人選還是姚廣孝。
這一次大戰(zhàn),如果不是因為各個方向四面漏風,整個南方大戰(zhàn)開辟出了好幾處戰(zhàn)場,而徐達那里又壓力重重,朱元璋是絕對不會輕易將姚廣孝放開他的身邊,而是從大后方將敬翔調(diào)到他的身邊,參贊軍機。
但這一股腦的,終究是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朱元璋有時候也時常在想,如果他不是將一直在后方的敬翔調(diào)到他的身邊,而是讓他像前幾次那樣一樣,幫助朱標安穩(wěn)好大本營,陳慶之那區(qū)區(qū)的七千兵馬進入到揚州之后,這結(jié)局是否會有所不同?
只不過,這件事終究沒有后悔藥可吃!
不過,這也只能說明,朱元璋作為南方霸主,雖然身邊有百萬雄師,千員戰(zhàn)將,身邊的謀士更加如海如潮,但真正能夠達到當時頂尖的,也就只有姚廣孝和敬翔了。
在朱元璋的身邊,除了姚廣孝這個神級謀士以及敬翔這個絕世巔峰謀士之外,其他的那些人,如胡惟庸、朱升等人,到底還是差了一籌。
而且,他們那些人也沒有敬翔那樣,常年坐鎮(zhèn)后方的威望,對于朱標起到足夠的逼迫作用。
只不過,一場江夏之敗,雖然原本被當做目標的徐達僥幸活了下來,但朱元璋到底還是痛失一臂!
姚廣孝的逝去,對于整個揚州集團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打擊。
而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朱元璋采用姚廣孝遺計,于江淮地區(qū)行全民皆兵之計。
在部分地區(qū)實現(xiàn)全民皆兵,以應對目前各族戰(zhàn)場焦灼困難的局勢,這個計策,姚廣孝在之前就已經(jīng)提出了。
只不過,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沒有下定決心真正來實施這個計策。
全民皆兵,這幾個字,聽起來非常的簡單,但真正實現(xiàn)之后,所代表的,
很可能就是浮尸百萬,流血千里。
江淮地區(qū),這一仗打下來,恐怕將來會是滿地鮮血,尸骨鋪滿大地。
當朱元璋下定了決心之后,整個揚州地區(qū)就高速的運轉(zhuǎn)了起來,很快,在錦衣衛(wèi)的全力以赴之下,這一道命令,沒幾天的時間就已經(jīng)傳達到了江淮地區(qū)的朱棣那里。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一脈相承,兩個人都是狠辣無比之人,但就算是他看到這一道命令之后,也不由得猶豫了小半天,這才一點點的開始下達命令。
首先,那就是全面對于江淮地區(qū)的糧草進入軍事管制狀態(tài)。
像中原地區(qū)的趙匡胤,這場仗從一開始打,就直接對于糧草進入全面軍事管制狀態(tài)了,將老百姓手中所有的糧食都收了上,集中發(fā)放。
說是集中發(fā)放,但其實基本都被主要來保障軍事了,老百姓每一次分糧的時候,幾乎都是都能夠照鏡子的清湯了,一大鍋米湯,里面的米都沒十粒。
反正,就勉強吊著老百姓一條性命,說是會餓死嗎,但也不一定,反正,還是有機會活下來的。
但是,肯定是沒力氣動彈了!
不過,朱元璋這邊在糧草上的情況就比趙匡胤那邊好多了,因此,一直以來,對于糧草也只是半軍事的管制狀態(tài)。
直到了現(xiàn)在,才在江淮地區(qū)進入到全面的軍事管制狀態(tài)。
等到過了幾天之后,才開始召集一些有點年紀,但勉強還能夠稱得上一句精壯的半精壯壯丁入伍。
而且,還基本不給他們配備裝備,讓他們自備裝備入伍,家里面的鐮刀,菜刀或者是鋤頭,這些都可以。
接下來,就基本都是一些送人頭的戰(zhàn)役了。
明明是一場埋伏戰(zhàn),但卻埋伏著非常粗糙,所埋伏的一方,反被打得七零八落,被殺了一個四分五裂。
火攻被識破之后,反而是自己被燒了一個全軍覆沒。
南方多水,水攻也出現(xiàn)了意外,同樣是苦了自己。
這么一通折騰下來之后,這些人就已經(jīng)死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送人頭的戰(zhàn)役,但基本都是一些不給晉軍俘虜?shù)臋C會,不少都是非常粗略的火攻之計,反正被人家燒上一把,可不就是全軍覆沒嗎?
只不過,隨著大量的「士兵」戰(zhàn)死,剩下那些百姓的民憤,也開始被一點點的激發(fā)了出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