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贏高決定離開淮陰回商縣。離開淮陰的前一天,他又跟韓信又在河邊相聚。
這次兩人都沒有談?wù)摫w略,而是在贏高告訴韓信自己要離開淮陰時,韓信默默不語,兩人的談話陷入了沉默之中。
半響,韓信才開口說道,“兄長真的要離開淮陰嗎?”
三天的時間,韓信已經(jīng)將贏高引為自己的知己,見贏高比自己年長,就以兄長稱呼他。
“對,我必須要離開淮陰!壁A高不容反駁的說道?吹揭荒槻簧岬捻n信,贏高開口問道,“韓兄,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嗎?”
雖然贏高很佩服韓信統(tǒng)兵才能,可他還沒有想過將韓信招到自己的麾下,至少現(xiàn)在他覺得還不是時候。
“信一生所學(xué),皆在兵法韜略,平生只為能夠統(tǒng)兵百萬,開疆?dāng)U土,封侯拜將,名垂青史!表n信很自信的說道,“然則今之大秦各地安靜祥和,早已沒有了戰(zhàn)爭,就沒有韓信施展才能的地方。即便是九原還在跟匈奴開戰(zhàn),可九原大軍選拔又注重身份,精銳大軍只選老秦子弟,韓信韓人之后,又生在楚地,肯定得不到重用。所以,今后也只能靜待時機(jī)了!”
韓信說的很對,對武將而言,亂世才是他們建功立業(yè)的最佳時機(jī),歌舞升平的年代還真不是他們施展抱負(fù)才華的年代。而且,贏高也很清楚九原軍二十萬精銳確實是清一色的老秦子弟,剩下的十萬守卒才是各地征伐的材官(秦時的一種地方預(yù)備兵兵種。),這些人在九原確實得不到重用。他們沒有仗打,建功立業(yè)自然就成了空話,所以韓信這么說也無可厚非。
“總有一天,有會你施展自己才能的機(jī)會!”半響,贏高才幽幽感嘆一聲說道。
“兄長放心,自從跟你交談的這三天時間信又了解了很多東西,懂了很多道理!表n信很興奮的說道,“你曾說,為將者當(dāng)上識天文下知地利中通人和,當(dāng)披肩執(zhí)銳,勇于身先士卒,臨難不顧,賞必行,罰必信;當(dāng)剿其敵軍,撫敵民心,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當(dāng)還功與眾,退賞為兵!
“你還說,為將者當(dāng)執(zhí)法無情,守法當(dāng)先,治兵有道,領(lǐng)軍有方,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使士兵情知一死也愿決一死戰(zhàn)而臨難不退;為將者當(dāng)識人才,用賢才,交良友,行正道,收民心,整軍心,明大義,掌天地!”韓信很認(rèn)真的說道,“兄長這些話信當(dāng)銘記于心,信將時刻銘記兄長的教導(dǎo),今生絕對不會辜負(fù)兄長的期望。”
“我相信你!”贏高很肯定的說道。
這幾句話是贏高在跟韓信討論兵法韜略時他給韓信提出的建議,沒想到他只說了一遍,韓信就已經(jīng)將這些話深深的記在了心里。
不過秦時紙張還沒有出現(xiàn),書籍以竹簡為主,就是大秦國府存檔的機(jī)要檔案都是以竹簡記錄,只有很重要文書才用羊皮紙。贏高的這一番言辭道出了作為一名將軍必須要遵守的準(zhǔn)則,韓信又是深通兵法韜略的人,他豈能不清楚這幾句話對一員統(tǒng)兵將領(lǐng)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牢牢的記載心里。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贏高在跟韓信暢談時時常有這樣的宏談高論,才會讓一向自視甚高,不將任何人看在眼里的韓信對贏高佩服不已,甘愿以兄待贏高。
可能是因為贏高告訴了韓信自己要離開的緣故,今天的韓信說話很少,不像往常跟贏高相聚不是大聲的談?wù)摫w略,就是暢談他心中的大志向,F(xiàn)在卻只是靜靜的坐在贏高身邊,贏高不說話,他就不回答。
兩人就這樣沉默了良久。
贏高想了想,還是決定說出自己的想法,“韓兄,你既然稱呼我一聲兄長,我就該叫一聲信弟!
“韓信既然稱呼你為兄長,就已經(jīng)將你當(dāng)成了自己的大哥!表n信很誠懇的說道,“大哥理當(dāng)叫我信弟!
贏高聽韓信承認(rèn)了自己這個大哥,他心里非常的激動,只是他的涵養(yǎng)功夫已經(jīng)大成,即便心里欣喜不已面上卻沒有變現(xiàn)出任何的喜色,而是面色沉靜的說道,“既然你也認(rèn)我這個大哥,我就想問你一句,我這次離開淮陰,你又沒有了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活計,你用什么維持自己的生計呢?”
“你有遠(yuǎn)大的志向,想靜待時機(jī),這樣的決定確實沒錯,我也很支持你!壁A高痛心疾首的說道,“可你總不能一直這么有一頓沒一頓的過吧?”
韓信了解贏高,他知道這不是贏高在譏諷自己,而是真心為自己好才會說出這番話,他沒有惱怒,而是覺得心里暖暖的,便低著頭說道,“是信無能,沒有學(xué)到什么手藝,不能養(yǎng)活自己,讓兄長憂心了。”
“我也不是在責(zé)怪你,你自由熟讀兵書,懷有大志向,又怎么能被俗事牽絆呢?”贏高見韓信一副認(rèn)錯的模樣,語氣也委婉了很多,“所以為兄這里還有一些錢財,就留給你吧,用了這些錢財你就不愁生計,就將心思花在研讀兵書上面吧!還有,這是為兄日夜研讀的一本《孫子兵法》,今天也給你吧!”
贏高說著將一個包袱遞給了韓信,里面除了有五十金之外,還有一本書寫在羊皮紙裝訂精良的《孫子兵法》。這本書的贏高在離開商縣時特意為韓信準(zhǔn)備的禮物。
“兄長,這怎么使得啊,信不敢承受兄長的大禮!”韓信一眼便看出了包袱中露出的用羊皮紙裝訂好的兵書,不敢接受贏高的大禮。
韓信不敢接受贏高的大禮,不是因為這五十金,而是因為這本《孫子兵法》。
因為在始皇帝焚書坑儒時,他將天下所有的兵書收集到咸陽,除了在太尉府留下一部分之外,全部都付之一炬給燒沒了。所以民間藏有兵書的人家很少,而韓信熟讀的《六韜》也只不過是刻在竹簡上面的一少部分殘卷,這還是他祖上流傳來的東西。
現(xiàn)在贏高將用羊皮紙裝訂的全本兵書送給他,這對精研兵法韜略的韓信,酷愛兵書的韓信而言,簡直就是一份價值萬金的大禮。而且他還聽到贏高說這是他自己日夜研讀的兵書,韓信知道贏高精研兵法韜略,又怎么能奪人所愛呢?
“你這是什么話?作為兄長難道就不能送你一本兵書了嗎?”贏高見韓信不敢接受,就佯裝大怒,吼斥道,“你將來是要出仕為將,要拜上將軍的人,不精通兵法韜略怎么能夠統(tǒng)兵打仗呢?俗話說的好,主將無能就得累死三軍。為兄可不想你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想你的封侯拜將是用數(shù)百萬士卒的尸骨堆積而成的!
贏高這一番斥責(zé)深深的震撼了韓信,特別是他的這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徹底顛覆了韓信心中上將軍的形象,這句話對拜將封侯的描述太過貼切,這使得韓信再次認(rèn)識到了自己今后要是做了上將軍會肩負(fù)多大責(zé)任。同時,他也被贏高吼斥的難以應(yīng)答,便應(yīng)聲回答道,“多謝兄長,信就收下了兄長的大禮!
“這就對了嗎!”贏高爽朗一笑,將包袱遞到了韓信手中,韓信接過包袱,取出里面的用羊皮紙裝訂精良的兵書,看到上面的《孫子兵法》這四個字,欣喜的不能言語,又再次拜謝贏高。
贏高則是含笑著點點頭,受了韓信這一大禮。
韓信得到兵書,就急忙翻開研讀,這一讀就忘記了一旁的贏高。贏高則是不去打擾贏高,徑直離開了河邊回了客棧。
第二天清晨,他和呂媭、白方在旭日之中踏上了西歸商縣之路。
三人出了淮陰城都沒見韓信來送贏高,呂媭為韓信打抱不平,他對韓信這么好,韓信卻連送一送的心都沒有,白方則是沉默著不說話。
贏高對呂媭的抱怨爽朗一笑不以為然。
三人就這樣有說有笑,很快消失在淮陰城外的田間小路上。
然而,贏高不曾看到的時,就在他和呂媭、白方三人的身影消失在田間時,韓信出現(xiàn)在了剛才他們經(jīng)過的小路上,他對著贏高遠(yuǎn)去的方向深深的一拜,凝望了良久,才徑直回了淮陰城。
韓信不親自送贏高不是因為他多忙和多薄情,是因為他不舍。自從父母去世,他就一個人獨(dú)自生活,這期間他受盡了世人的唾罵,看盡了世人的冷眼。沒想到在淮陰城只認(rèn)識三人天的贏高卻對他欣賞備至,除了不愧余力的支持他之外,還像大哥一樣照顧和關(guān)系他。
所以,在韓信的心里贏高就成了他的兄長。
而且,贏高在兵法韜略方面的見解也讓韓信引為知己。古代有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做人準(zhǔn)則。韓信將贏高引為了自己的知己,就有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慷慨想法。
故而,他才會故意躲著沒有送贏高,是不想在贏高面前坦露出自己這方面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