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給小朋友們檢查作業時,發現了兩個小朋友寫了關于《丑小鴨》的讀后感,很是有趣。
第一個小朋友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家伙,他的丑小鴨在和鴨媽媽一起去游泳的時候迷路了,游進了蘆葦蕩。而丑小鴨在四處尋找媽媽,大聲呼喊媽媽的時候被獵人發現,然后被一槍打死,獵人回去后熬了一鍋鴨子湯。然后小朋友的感想是他也想喝鴨子湯。
只能說這個結局很倉促,明顯是小朋友不想往下寫了,再者嘛,小朋友肚子有些餓了。
而另外一個小朋友把丑小鴨的故事寫完整了,卻是寫不出來感想。他跑過來問我,我卻是不知道該怎么跟他說。我是該告訴他“只要你努力,就算是丑小鴨也能變天鵝”這個虛假的道理,還是應該告訴他血淋淋的事實。
最后,幾番糾結之后,我還是準備告訴他事實。
我問他:“丑小鴨為什么能變成天鵝啊?”
他說不知道。
我又問他:“丑小鴨是鴨子嗎?”
他說不是,是天鵝。
我就對他說:“你說的對,為什么丑小鴨能變成天鵝,因為他本來就是天鵝啊。他本來就是落在鴨窩里的天鵝。”
這時,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嘴巴也微微張大,顯得十分的不可思議。
這時,我又問他,丑小鴨是什么時候知道他自己是天鵝的?
他回答說是因為他偶然看到了水中的自己,發現自己長得漂亮了,跟那些天鵝一模一樣。
我問他這個時候丑小鴨還像以前那樣東躲西藏嗎?他立馬說當然不了,他開始和天鵝一起玩。我說那是為什么,他說因為丑小鴨變得漂亮了。
我說,是的,他變漂亮了,于是他就不自卑了,變得自信了。他問我什么是自卑,什么是自信。我說,丑小鴨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就把自己藏起來,沒有朋友,也不敢和別人一起玩,這就是自卑。而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漂亮后,開始有了朋友,說話也大聲了,這就是自信。
他說,“那我明白了,我也很自信,上課也舉手發言,有很多朋友。”
“那丑小鴨的變化是因為變漂亮了,所以外表也是很重要的,小朋友們就要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凈凈的。”
“丑小鴨的身份也變了,從一只鴨子變成了高貴的天鵝,于是他也就自信起來了。”
“那我們要不要學習丑小鴨呢?”
“額,我不知道。”
“孩子,你想想,人是不是都會老,老了就不好看了,這樣你就會不喜歡你的爺爺奶奶了嗎?你爺爺奶奶會因為不好看而變得自卑,不和你們玩了嗎?”
“當然不會。”
“你如果當了班長,你就會和以前不一樣嗎?還會和以前的同學一起玩?”
“當然會。”
“那你看,我們不能像丑小鴨一樣因為外貌的變化而變得自信,不能因為身份的變化而變得自信,如果變丑了,我們就不再開心了嗎?因為不當班長就再也不笑了嗎?”
“我們不能因為外物而動搖我們的內心,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不管丑不丑我們都要自信,不管是同學還是班長,我們都要自信。”
“嗯,我明白了,我要做一只自信,內心強大的小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