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他們去砍柴,三小沒辦法,只得去村子里溜跶,拿著彈弓看能不能打點打麻雀。
半個小時后,三小準時回來了,很自覺地進屋復習功課,于盼盼就坐在旁邊織毛線衣,三小有不懂的隨時都可以問她,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于盼盼準備了豐盛的午飯:紅油豬手,紅燒魚,素炒茼蒿,主食是大米飯。
送走三小,于盼盼看到外面陽光很好,就拿了把椅子坐在屋外的曬谷坪里邊曬太陽邊織毛衣,于波兩兄弟的鞋已經做好并讓他們帶走了,現在也沒別的事,就爭取早點把兩件毛衣織好,等他們下周來時好帶回去。
于磊因為于盼盼不給幫忙,只好趁早自己糊屋子,因為于倍休息,就讓于冰去上工,讓于倍幫他的忙,報紙早就準備好了,可是兩兄妹卻不知從何處入手,忙活了半天,也只糊了一扇墻,想想還有那么多地方要糊,心里就煩燥,看到于盼盼悠閑地坐在那里織毛衣,心里的火更是蹭蹭地往上冒,恨不得跑過去把她胖揍一頓,只是想到她的兇悍,自己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只得生生地憋著這口氣。
其實他們家的屋子也不大,跟于盼盼家一樣,就是一個小套間,即里外兩間屋子,加上二樓兩間和一間拖屋共五間屋子,堂屋是兩家共用的,另外就是廚房和廁所,豬圈雞圈之類的了,說白了就是一棟四扇的房子平分成兩半,于大明和于大志一人一半,就連拖屋也是于大明分到了樓下,于大志分到了樓上,這是于老爺子生前分好的。
晚上,于盼盼早早地進了空間,她把放在別墅地下室的小型碾米機、磨粉機、榨油機、面條機、米粉機各拿出一臺,搬到車庫里安裝好,別墅里有這些東西,還要感謝前世的爺爺奶奶和叔叔,雖然他們在她父母去世后就把她扔到了孤兒院,但在得知她發跡了并每年都資助孤兒院時就找上門來,她也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不就是想要沾點光嗎?有點小錢的于盼盼也就盡量滿足他們,過年過節還會給他們買些禮物,最后一次來他們說想開個小型加工廠,于盼盼認為不是什么大事,二話沒說就在農機廠給他們訂了最新的機器,而且每種機器都訂了兩臺,可是人就是得寸進尺,她的叔叔看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并當場就給農機廠下了訂單,付了預付款,又要求于盼盼給他的兩個兒子在城里買房子,給他的女兒買車子,于盼盼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就把他叔叔一家趕了出去,并從此斷絕關系,在農機廠買的機器也被她放進了地下室。
于盼盼把些機器安裝在車庫里,這時她慶幸當時蓋別墅的時候準備了兩個車庫,而且還夠大,每個車庫可放兩臺車,現在一個車庫用來做小小的加工廠,另外一個車庫就放著她的兩輛車。
把機器都安裝好后,于盼盼一口氣就碾了兩千斤米,把谷碾成了米,不管拿出來吃還是賣都方便了,不要去找地方碾米了,她可以放開吃大米飯了。碾好米后,她又把泡好了的十斤黃豆磨好,然后做成豆腐,留下兩板水豆腐,其他的全部作成豆腐干,再把一半的豆腐干放進鹵水里煮,做成鹵豆腐,自從回到這個時代,她還沒吃過豆腐,她早就想吃豆腐了,不論是水嫩的水豆腐,還是麻辣豆腐干和鹵豆腐,都是她的鐘愛的。
做完這些,她又在空間里看一遍,發現從別墅后院移栽過來的果樹又結果了,而從外面移進來的板栗和油茶樹也開花了,種下的果核也長成了米多高的樹,過不久就能結果了,種下的竹鞭也長出了竹子,移進來的松樹,杉樹等樹都長到了一米多高,河里的魚也長大了不少,并且繁殖了很多小魚,草地上兔子增加了不少,雖然殺掉了些大兔子做臘味,但兔子繁殖很快,現在還有二十多只兔子,鴨子和鵝蛋各抱了一窩,鴨子增加了二十只,鵝增加了十只,珍珠雞和貴妃雞分別增加了二十二只和二十只,另外還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即土雞,是于盼盼用家里的母雞生的蛋帶進空間孵的,一窩出了二十六只雞。
星期一早上,于盼盼又開始去黑市賣東西,這天她挑了一籮筐的大米和一籮筐的野豬肉,大米和豬肉都是人們喜愛的物資,不到一個小時,兩籮筐東西全部賣完了,于盼盼就找票販子買了四十尺布票和五百個蜂窩煤的煤票。
從黑市出來,她先去供銷社給自己三姐弟每人扯的一套衣服的布料,姐弟三人很久沒穿過新衣服了,于盼盼穿的大都是楊冬梅的舊衣服,于波兄弟則是于大志的軍裝改的,另外給師父和師母扯了兩塊軟緞。
看到時間還早,就卻去了收購站,收購站還是上次那個圓臉姑娘上班,于盼盼順利地進入了上次進的那個倉庫。
倉庫里靜悄悄的,于盼盼不想象以前一樣去廢紙堆里翻,她決定用精神力尋找她需要的東西,重生回來后,她每天晚上都堅持練習精神力,現在她的精神力可以覆蓋一千多米,在這個范圍內,什么都逃不出她的感知,可以與一般的精神力異能者相比了,現在,她用精神力來找東西,還真是大材小用。
于盼盼先用精神力感知一下外面,發現那個圓臉姑娘在看書,一時半刻不會進來,就站到倉庫的中間,把精神力慢慢發散開來,很快,就覆蓋了整個倉庫,一時之間倉庫里的東西一一展現在她的腦子里:在一個角落的廢品下,有一個樟木箱子,里面裝滿了書籍,里面大都是英文和俄文原版書,它的旁邊一本封皮為四書五經的書里,其實里面是個首飾盒,還有些散落在各處的歷代名人字畫和幾本古籍,還在那些破銅爛鐵里發現了兩枚春秋時期的刀幣和兩個青銅酒樽,都被于盼盼收進了空間,出來時帶了幾本高中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