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鄭玉千恩萬謝地上轎而去,這位內侍才抬手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剛要回去,就見衛王和太傅不知何時站在不遠處,連忙躬身施禮,心中慶幸著,看來鄭玉的表現,這兩位都已看到眼中了,省得自己再稟報了,不然的話,鄭玉那套做派還真是不好學。
“看來鄭玉此人倒真是忠心耿耿。”衛王沉聲說,臉上已不見了方才在大殿之上的陰沉。
太傅適時地恭維道,“這還多虧了先王圣明,年齡在二十七歲以下的人,早就不知何為齊國,而只知我衛國了!”
衛王臉色更加好看起來,因為當年這還是他在太傅的點撥下,親口給先王出的計策,讓先王因此高看了他一眼,最終將太子之位給了他。
“那么,那個唐文清今日又到底是不是有意的呢?”衛王和太傅在王宮的花園中緩緩地踱著步。
“老臣還是看不出什么來,今日唐文清割袍斷義和提到衛國成立的年份,可是在隋老將軍出手之后,而且,這唐文清畢竟是在天佑長大的,自幼所受的教導自然和衛國國內不同……”太傅慢慢地說著,可不管怎么說,關于唐文清,他們永遠都沒有定論,這可真讓人頭痛。
轎子里,鄭玉心里恨恨地想,“唐文清,今日的仇,我鄭玉算是記下了,早晚讓你連本帶利地還回來!”又把玩兒著那兩盒子藥膏,扯出一個歪斜的笑容,“哼哼,幸虧我夠機靈,最后來了那么一番表演,不知這算不算因禍得福呢?看來衛王此人,還是很好對付的!只要想法子把唐文清這個禍害給除了,這衛國就是我鄭玉的天下了,不過,以后還是得多用點功,像今日這么愚蠢的錯誤,再不能犯了!”
迄今為止,衛國成立二十四年,所以只要年齡在二十四歲以上的人,其實沒一個是衛國人,他們要么是從中原國叛逃出來的,要么是齊國投降而來的,今日的殿試上,包括衛王在內的文武百官之中,年齡低于二十四歲的,幾乎沒有,畢竟,四品官兒,不是那么容易當上的,就連新科進士們中間,都有年齡超過二十四歲的,何況是官員們呢?!
所以,倘若按照鄭玉今日的說法兒,連父親和祖父都要算上,那么鄭玉就是將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罵了進去!
于情于理,像這樣的常識性錯誤,鄭玉是不該犯的,這個失誤若說起來,最終的根源還在當今衛王的身上。
衛國立國之初,先王很為平民怨而頭疼,尤其是那些哭天喊地念祖宗的文人們,著實令當權者討厭。這時,年僅十一歲的現在的衛王,當時的三王子,給先王出了個主意,發明了一種名為“忠心匾”的東西。
“忠心匾”要花錢買,不過,這個錢可不是交給王上,而是分發給平民百姓,每日的清晨,只要是被官府記錄在冊的富裕人家,都要在家門口擺上散錢,然后,只要是路過的人,喊上一句,“忠于衛國,忠于王上”主家就要給一個錢,每天要散滿一個時辰,由里正、保長等監督、記錄,官府還會派暗探等不定期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