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就不舒坦似得
一番溫存后,四爺提起了正事,“還記得你懷弘修時,那封匿名信嗎?”
“當然記得了,那件事,爺不是說過,是被朝堂之事牽連了么?”她嘟囔道。
“嗯,這件事情是大哥做的。”
他向來是個謹慎穩重的人。
在事情沒有確定前,不會胡說八道。
就算事情確定后,他也不一定會說出來。
而是把事情完全處理好,并落下帷幕,他才會告訴她。
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他認為男人就該這樣,將外頭的事情處理妥當,讓女人安心。
“啊?”若音有些詫異。
其實,她一早就猜到是皇室的人。
她想到了太子、八爺、九爺......
甚至懷疑過,是后院的人干的。
但就是沒想到,是那個看起來和她們完全沒什么交集的大阿哥。
她統共都沒見過大阿哥幾次,究竟什么怨什么仇?
于是,她不解地問:“大哥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啊?”
“你只需要知道,他現在被皇阿瑪下令幽禁終身,別的你不需要知道。”他不想她知道的太多,那樣反而對她不好。
不為別的,有時候知道的太多,與煩惱是對等的。
“哦。”若音沒有再多問。
她知道爭權奪利,就跟打仗一樣。
打仗時,死的不止是士兵和將士們。
還會殃及那些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
權謀之爭也是一樣,既然開始明爭暗斗。
自然就會牽連到后院的女人和孩子。
嚴重點的,還會牽扯到女人們娘家的外戚。
想明白后,若音糯糯地道:“謝謝爺.”
她敢肯定,既然四爺知道是大阿哥干的。
那么,以他腹黑的程度,應該沒少摻合。
只不過,他的城府很深,極有可能插手了,也是不動聲色的那種。
四爺:“......“
此刻,無聲勝有聲,很快兩人就相擁著入睡。
次日早朝,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
康熙一上朝,就將所有矛頭都直指八爺。
“八阿哥柔奸成性,妄蓄大志,私下勾結黨羽謀害胤礽。”他的視線落在八爺身上,命令道:“來人,將八阿哥鎖拿治罪。”
聞言,八爺站在原地,一如既往的溫潤儒雅。
仿佛上首的康熙,說的不是他。
“謝皇阿瑪隆恩。”他叩首行禮,無比從容。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算是被懲罰,被賜死,也得規規矩矩謝罪。
其實,早在大阿哥被終生幽禁時,他已經想過了最壞的打算。
是福不是禍,是禍終究躲不過。
這一幕,讓九爺、十爺、十四阿哥,紛紛替八爺著急。
尤其是剛剛成年的十四阿哥,滿臉的擔憂和焦灼。
因為康熙說的不是圈禁,也不是聽候發落,而是鎖拿治罪。
這種情況,往往就是帶下去后,被完全控制住。
最后無非就是賜白綾、毒酒,或者別的懲罰,反正逃不過一個死字。
十四阿哥向來夠義氣,加之他的性子本就爽朗又莽撞。
此時眼睜睜看著侍衛就要把八爺帶走。
他“噗通”一聲跪下,忿忿不平地道:“皇阿瑪,八哥素來溫文爾雅,待人親切隨和,處事體貼細致,文武雙全,待兒臣也是極好的,怎么到了皇阿瑪嘴里,就成了謀害二哥的罪臣了!”
“皇阿瑪,兒臣覺得十四弟所言極是,希望皇阿瑪再好好考慮考慮。”九爺也跟著附和。
就連十爺也緊跟著跪下,懇求道:“皇阿瑪,您是不是對八哥有什么誤會,不管怎樣,兒臣懇請您三思。”
見狀,康熙冷笑一聲,沉聲道:“好,朕把你們培養成才,你們一個個,就是這樣孝敬朕的!”
“九弟、十弟、十四弟,你們都不要再說了。”八爺淡淡制止。
于是,九爺幾個,當真就跪在地上,一言不發。
然而,八爺這番舉動,在康熙看來,只會更加的激怒他。
這不明擺著,他的臣子不聽他的話,可別的人卻能讓他們聽話。
他認為他的威嚴,受到了嚴重的挑釁,勢必要出了心中這可惡氣。
康熙難得在朝堂上氣得不輕。
他怒目金剛地走下臺階,大步流星地朝十四阿哥走去。
當他走到十四阿哥跟前時,抬腳就踹在了十四阿哥的左邊胸膛。
康熙幾歲起就練武,年輕的時候,沒少親征戰場。
所以,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而他這一腳,幾乎是用了八成的力氣。
把跪著的十四阿哥,踹得身子直接往后倒,并移動了一丈遠。
人在生氣的時候,毫無道理可講。
怒氣完全沖脫了理智的枷鎖。
這話可以用在康熙身上,也可以用在十四阿哥身上。
十四阿哥本就有滿腔的正義沒有說出來。
要不是被八爺制止,他才忍住了。
如今被康熙這么一踢,情緒就徹底爆發,心中的那些話,不說出來就不舒坦似得。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坦蕩地看著康熙。
質問道:“皇阿瑪寧愿聽信別人妄言,就不多了解一下八哥,查查八哥到底有沒有犯事么?”
在這里,帝王是一個國家權利的象征。
皇帝說的話,就是真理,不分對錯。
所以,沒有人敢頂撞圣意。
尋常人若是抗了圣意,那是要殺頭,要誅九族的,就算是大臣都不例外。
尤其十四阿哥還當著王公大臣的面,傷了康熙的面子和尊嚴,動搖他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還質疑他不公平,顯得康熙像是因為自私,擔心八爺風頭太盛,才要動手的。
這會子,八爺沒敢再勸阻了。
因為他發現,他越是勸阻,就越會激怒康熙。
然而,康熙聽了十四阿哥的話,什么話都沒說。
只是雙瞳更顯犀利,通身的寒氣逼得人不敢再窺視。
他左右顧望,似乎在尋找什么東西,能比踹人更快解決掉十四阿哥。
最終,他的視線落在一旁架著的寶劍上。
那寶劍是他年輕時打仗,專門找名匠打造的,一直放在太和殿的左側上架著。
劍柄和劍鞘都是赤金打造。
上面鐫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
下一刻,他走到寶劍旁,一把抽-出金黃的刀鞘,就朝十四阿哥走去。
那刀鞘一出,就發出刺耳的“鏗鏘”聲,折射-出刺眼的寒光。
閃得眾人條件反射性的閉下眼睛。
待眾人緩過神來,才發現那長劍堪比大刀,足足有四尺長。
嚇得眾人大氣都不敢喘,只是隔得遠遠地替十四阿哥求情。
“皇上,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啊。”
一個個的,聲聚淚下,可身子卻退得離十四阿哥甚遠。
似乎生怕被波及,或者濺了一身血。
眼瞧著康熙提著長劍,到了十四阿哥身旁。
就有一道藏藍色的身影,擋在了十四阿哥身前。
“皇阿瑪請息怒,十四弟還小,不懂事,說話不分輕重。”
四爺比十四阿哥年長,他本來就是跪在十四阿哥前頭的。
如今他撐開雙臂,就將十四阿哥擋在身后。
加之他身軀偉岸,幾乎將十四阿哥完全給遮住了。
方才他也看見了,康熙手里的劍,劍身筆直,鋒芒而銳利。
傳聞此劍鋒芒無比,刺擊可透甲,橫豎可傷人。
要是一刀下去,只怕是腦袋呱呱落地。
而他也知道,人在發怒的時候,是不講道理的。
但過后,就會為憤怒時的所作所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然而,四爺也能理解,康熙的所作所為。
今日,康熙若是不將十四阿哥的鋒芒壓下,此事將會鬧得滿城風雨。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皇帝,被兒子指著鼻子質問。
若是還不采取點行動,將來臣子們該如何看他,還會尊重他嗎?
如果大清的朝臣,黎明百姓的人,都不會敬重他,那大清就如同一盤散沙。
別國的人聽了后,就更加蠢+蠢欲+動,認為大清的皇帝好欺負,想要侵犯土地。
但是......四爺不信康熙會真的要了十四阿哥的命。
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阻止。
這會子,康熙站定在四爺跟前,一雙眸子掃了眼后頭的十四阿哥。
只輕輕一掃,那雙老練的眸子里。
就透著一種凜然的寒氣,和絕對權威的倨傲。
“很好,果然是好兄弟,朕今兒便成全你們。”
自古以來,皇帝的權威,比什么都重要,是不容挑釁的。
古人常說,天子一怒,伏尸百萬。
就是指明,沒有什么比得上皇威浩蕩。
為了穩住權威,就是死多少人,流多少血,都不足惜。
只見康熙舉起長劍,就要劈下,而不是所謂的橫砍。
這要是落下,四爺整個人,恐怕會被劈成兩半。
“皇阿瑪息怒,息怒啊......”向來老實穩重的五爺,沖了出來。
幾乎不參與朝政,從不多言的五爺。
在這一刻,伸出雙臂,緊緊攬住十四阿哥和四爺的肩膀,將他們兩個護著。
見狀,十三阿哥也跪行到康熙身旁,抱著康熙的腿。
“皇阿瑪,求您饒了十四弟和四哥吧......”
由于五爺為人忠厚老實,又從不參與爭儲。
加之又是太后膝下長大的,這讓康熙不得不多掂量了幾分。
他手中的劍,懸在了空中,遲遲沒有落下。
看著一個個兒子,跪在他的面前,終是將劍從一旁放下,沒有砍下去。
一雙眸子里,居然閃過一抹異樣的光芒。
就像是被怒意包圍的人,想要打架,尋求突破點。
最后在旁人的勸阻下,逐漸冷靜過來。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打架,總是會有攔架的人。
有時候并不是非要見血,要了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