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兩名討人喜歡的皇孫來覲見,皇帝扶著貴妃的手,復又坐下。
宣旨太監一疊聲地傳下話去,不多時,珠圓玉潤的譽王妃黎靜姝領著兩個兒子走了進來,俯身跪下磕頭,“兒臣攜兩名皇孫給父皇、母妃請安,父皇萬圣金安,貴妃娘娘萬安。”
譽王妃身后的兩個孩子,也隨母親一起有模有樣地跪下,口中念念有詞:“孫兒給皇爺爺,皇祖母請安。”
皇帝展顏道:“都起來吧,到皇爺爺身邊來。”
個頭較高的,是譽王嫡出長子柴瑋曄,已長成翩翩少年的樣子。他一絲不亂地理理淡粉滾銀邊團紋錦袍,端端正正跪坐到御座下首。
矮上一頭的柴瑋軒,是譽王妃嫡出的小兒子,已經貼到貴妃身上,“皇爺爺,皇祖母”的喊個沒完。
皇帝高興地逗弄著小孫兒,又對譽王妃道:“你父親身子可好些了?這段時間,譽王府里沒什么大事,多去看看你父親。”
黎靜姝忙跪下謝恩,“謝父皇掛念,家父只是偶感風寒,在府里靜養幾日,兵部的事情一點不敢耽擱。”
鄭貴妃也跟著附和道:“黎大人最最盡職,自己病著,也日日往兵部跑,大周的臣子若都這樣,陛下也可高枕無憂了。”
皇帝看了貴妃一眼,“后宮不得干政,兵部的事你怎么會知道?”
意識到自己言語有失,貴妃煞白了臉,一時征在那。
見貴妃滿臉尷尬,譽王妃朝大兒子輕輕蹙眉,柴瑋曄從容起身拜道:“皇爺爺,孫兒近日再讀《左傳》,又通讀《公羊傳》和《穀梁傳》方才明白圣人以‘微言’明‘大義’,用心良苦。”
皇帝點頭贊道:“曄兒好學,小小年紀就讀完《公》、《穀》二傳,便是孔圣人七十二弟子中,能與曄兒比肩的,恐怕也沒幾人。論儒學,當今又有誰能講得過老尚書令,若得他點撥,曄兒才學不可限量。”
譽王妃欣喜地望著兒子,皇帝對大太監范柯道:“安排下去,年滿十歲的皇孫,已學完四書五經的,都在崇文館另開一堂,由朝中名宿授課。譽王長子柴瑋曄,請老尚書令單獨教授。”
聽到這話,九歲的柴瑋軒也趴到地上磕頭道:“皇爺爺,軒兒要和大哥一起,軒兒也是國家棟梁,也要讀‘公羊’和‘母羊’。”
皇帝愣了一下,隨即捧腹大笑起來,貴妃和譽王妃也撐不住笑出聲。皇帝摟過一臉懵懂的小皇孫,使勁忍住笑道:“瑋軒啊,圣人言‘因材施教’,你先和其他兄弟們,在大館里認真聽師傅講課,等把你的‘公羊’,‘母羊’通讀完了,再和你大哥一起聽老尚書令講學,可好?”
柴瑋軒看一眼滿臉喜色的母親,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什么事惹得陛下如此好笑?”一陣環佩叮當,宮女太監簇擁著鳳冠霞帔的劉皇后走了進來。
譽王妃母子忙跪下請安,貴妃懶懶地站起身,行了半禮。
“皇后來得正好,曄兒天資聰慧,朕已吩咐讓林尚書令單獨為曄兒開壇講學。皇后也要時常提醒各府皇子皇孫,務必朝乾夕惕勤勉謹慎,不可有一絲疏忽倦怠。太子府里的幾個孫兒,整日斗雞走狗,尤其是宏兒,作為皇長孫,只知道和那些以武犯禁的江湖人來往,心思一點沒放在正事上,怎為弟妹表率?”
皇帝想到軟弱的皇太子和渾渾噩噩的皇長孫,不免心煩。
劉皇后低頭一一應了,臉上保持著一絲不亂的莊嚴,貴妃看著地上的孫兒,眼里閃出光芒。
皇帝自和皇后說話,鄭貴妃帶著兒媳皇孫告退出來,回到自己的瑤華宮。宮女太監領著瑋曄、瑋軒兄弟倆出去玩,譽王妃隨貴妃走進內間。
由兒媳服侍著喝完一盞茶,鄭貴妃遣退左右,沉聲道:“林府的丫頭回來幾天了,你們可見過面?”
黎氏柔順道:“我這位遠房表妹,和表舅一個性子,自視清流,不喜權貴。況且王爺從前對她......”黎氏說到這里,抬頭看了貴妃的臉色,“......因此我們還不曾見過。”
鄭貴妃嬌媚的眼挑起責備,叱聲道:“說你老實厚道,你還真當是夸贊。你也留點心,皇親貴胄之家哪有事事順遂的?你不用心學著謀劃,早晚王爺的大事叫你給耽誤了。”
黎氏對這位貴妃婆婆本就十分忌怕,此時見她動怒,不由得雙膝一軟跪了下去,顫聲道:“兒媳愚鈍,母妃切勿氣壞了身子,兒媳明日就去林府。”
鄭貴妃把手中的茶盞王案上重重一放,“你去,你去管什么用,帶張嘴去就行了?”
黎氏不敢再答話,只連連磕頭。
看兒媳這個樣子,貴妃強按下怒氣,硬著聲音道:“和林氏一起來的,還有她九歲的女兒,那小女孩以前就能和曄兒他們兄弟倆玩在一起。”
黎氏終于回過神來,連聲道:“是,是,兒媳明日把曄兒軒兒都帶上,見孩子們玩在一塊,表舅再不好說什么的。”
貴妃白了兒媳一眼,不耐煩道:“你母親是林成的表姐,按理說林成再怎么也該幫著譽王府說話,可是這老家伙冥頑不化,空得圣上信任,對修兒沒有一點助力。”
說到這里,鄭貴妃壓低聲音道:“你回去跟修兒商量著,想辦法和林府結門親。我倒要看看你這位表舅得有多頑固,若是孫輩的親事結成了,他還是不是整天嚷嚷‘匡扶正統’,站在皇后一邊。”
這位貴妃婆婆是鄭家嫡女,生得貌美嫵媚,自小嬌生慣養,進宮后長年圣寵不衰,因此每每說一不二,她定下的事,容不得半分違拗。
黎氏向來懼怕婆婆,又想著表舅家那個孫女白凈可愛,長于書香門第,家教甚好。結這門知根知底的親事,倒勝過汴京城里盤根錯節的親貴。想到這里,黎氏笑著道:“‘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的便是母妃,低娶高嫁,于我們兩家也相宜。只是曄兒將來是要襲王爵的,便宜了這小丫頭做王妃。”
貴妃搭著兒媳的手站起身,冷冷道:“別這么沒眼力,便宜別人,也是便宜自己。林成門生故舊甚多,得他相助,便是得了朝廷內外的人心。皇后仗著自己是正宮,事事壓本宮一頭,論出身論恩寵,本宮哪一點輸給她?她只有那個不成器的太子。哼,過不了多久,太子還不是給我家悅兒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看著吧,劉辰那個大將軍,得意不了幾天,皇上百年之后,還不定是誰住進慈安宮。”
------題外話------
請愛粉們同步關注“七月之南”微信公眾號,“七月之南7”微博(微博要加數字7)。
以上兩處個人平臺,主要放一些小說里有趣的歷史典故、詩詞共賞,以及創制隨感。
《公羊傳》、《穀梁傳》、《左傳》被稱為“春秋三傳”,用于解讀孔子所著《春秋》。大家有興趣了解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