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程老爺子說的那個價格之后,李英英秀氣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程老,這家主人,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把鋪子給賣了嗎?”說實話,李英英在看到這家鋪子里有井的時候,就預(yù)計到這家鋪子的價格會比別的鋪子要高上一些。但讓李英英沒想到的是,這間鋪子主人的要價不僅價格比別的鋪子要貴上三成不說,竟然還有臉要格外的安家費!一開口就是十兩銀子。
不是李英英她舍不得錢,別看李英英現(xiàn)穿的簡單樸素,但李英英可是有著,將近百兩銀子傍身的小富婆呢。讓李英英不高興的,是這家人的作態(tài)。不論是在上輩子還是在現(xiàn)代,這都是她頭一回聽說,買人家的鋪子,還要給人家安家費的。怎么著,把別人當(dāng)成什么了?冤大頭嗎?
聽了李英英的話,程老爺子尷尬地苦笑了一下。慢慢的開口解釋道,“這一家人倒也是真心想要賣鋪子的,李姑娘您先別著急,聽小老兒慢慢的跟你說。”
原來這家鋪子的主人姓趙,原先是,這家的男主人是個鞋匠。只不過,年前的時候這個趙鞋匠生了重病,一命嗚呼去世了。家里只留下了一個半大不大的兒子和趙鞋匠的媳婦。鞋匠的媳婦之前都是在家里縫縫補補,做做家務(wù)的。對于鋪子里的營生,是一概都不粘手的。而兒子又還小,趙鞋匠只來得及交了些最簡單的東西。
城里雖然住的舒坦,但城里買菜燒柴都是要用錢的。看著手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兩銀子,趙鞋匠的妻子就發(fā)起了愁。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后。以后的日子還那么長,自己還有個兒子要養(yǎng)。就算不供應(yīng)兒子去學(xué)堂里讀書識字,那,娶妻生子總是一定要的。這一樁一件件的,可都是需要錢來辦的。
自然而然的,趙鞋匠的妻子就把主意打到了,丈夫留下的那個鋪子上面。心里是盤算著,這么個鋪子,賣出去的錢怎么也夠她后半生的吃穿了。再加上她們家的鋪子里有口井,所以說不大但卻是口甜水井。將來買鋪子的人,過來開店的話。用這口井里的水吃飯洗衣都是可以的。不用像這條街上,其他鋪子里的人那樣,還得雇人上街挑水吃用。所以趙鞋匠的妻子就把鋪子的價格往上提了一提,鋪子也就比別家的鋪子賣的貴了三成。
本來這鋪子比別家的鋪子貴了三成也就罷了,這鋪子地方好,且院子里有個小小的水井也方便。來問的人自然也是多的,所以熱鬧的時候有三家人共同在問。要是那個時候這位未亡人能夠知足,順勢把鋪子賣出去也就罷了。誰知這竟是個不知足的,看著,即使她把鋪子的價格拉高了三成,但依然還有這么多人想要買他們家的鋪子。于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她就又觍著臉加錢,美其名曰安家費。
而且,她也不是一開始就敢要那么多的。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試探性的往上加了五兩銀子。面對趙鞋匠媳婦的這種臨時加價的做法,中人和買家都是不高興的。但因為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了,買家又是個不缺錢的,想了想還是答應(yīng)了趙鞋匠媳婦加價的要求。可讓這些人沒想到的是,因為他們太過輕易的同意反而讓對方心里起了更多的貪婪。于是,在第一次臨時要求加價之后。這位年輕的未亡人又一次要求加價,這次要的錢可比上次要多的多,這次又要了十兩。
面對趙鞋匠媳婦又一次的加價,實在是讓這些真心實意拿著銀子來買鋪子的人很生氣。但看著趙鞋匠媳婦一副可憐兮的樣子就強行忍耐了下來,再一次的答應(yīng)了對方無理的要求。
可讓這些買家沒想到的事,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趙鞋匠媳婦也就是趙寡婦這樣的人。于是再一次嘗到了甜頭的趙寡婦,到了最后忍不住又加了一次價格,依然還是用的是安家費的這么個借口。這次又要了三兩銀子。
趙寡婦她的這種做法,不僅讓之前,想要買他鋪子的那些買家惡心。共讓,之前幫她引薦買家的那些中人們厭惡。
這都馬上要到最后一步了,而且本身這鋪子賣的就比這條街上別的鋪子要貴,現(xiàn)在竟然還要加錢。于是,被趙鞋匠媳婦,也就是趙寡婦臨時漲錢的做法弄的不高興的那些買家們就都表示這鎮(zhèn)子上賣鋪子的這么多。他們買誰家的鋪子不是買,何必就為了這么一口小小的井和這么個貪婪的女人打交道呢。再說了,這個鋪子確實是還不錯。但這是建立在這個鋪子,有一口小小的甜水井方便人隨時取應(yīng)上的。本來這幾個買家想要買這個鋪子,為的就是這么一口甜水井。不僅平常里日用自家方便,便是遇到了荒年也是不怕的。
但趙寡婦這么一次兩次三次的加價,主要是惹惱了想要買這個鋪子的買家和中人。
不說她這鋪子本身的要價,就是她這接連三次的加價要的所謂的安家費,就是十八兩銀子了。整整十八兩銀子啊,這些錢放在鄉(xiāng)下里都可以買上三畝良田,就是擱在鎮(zhèn)子上也能買上一個小小的房子了。拿著這些錢去兩個人來幫著干活看店了。還有這鋪子本身才多少錢,不過是四十兩銀子罷了。這鋪子本身就要的比這街上別的鋪子更貴一些,現(xiàn)在又接二連三的要安家費,實在也太貪心了些。于是,想通了,這其中的關(guān)竅之后,不僅買家拂袖離去,中人也是懶得管的。
“既然這樣,那這位趙寡婦可想把鋪子給賣了嗎?”知道了這其中的前因后果之后,李英英的眉頭就皺了起來。雖然還沒見過這個趙寡婦,但聽程老爺子這么樣的描述。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多么聰明的人。而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不強。什么誠信和體面了。雖然李英英對這個鋪子很喜歡,但比這個鋪子更好的地方也不是沒有。這個鋪子的好處只是里面有一口可以方便吃水用的甜水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