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群聽了趙柳茵的話之后,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后才重重的點了點頭。這段時間以來,他確實是很有壓力的。雖然在家里,姐姐李英英和娘親趙柳茵總是拿著他開玩笑,還總是告誡他,她們是不會像別的讀書的人家那里一樣,即使自家孩子屢試不第,還依然心存幻想的讓孩子一次次的繼續拿著自家的家底任意揮霍的。
很早的時候,李英英就對李司群說過,“之前的時候,咱們家的錢都是靠娘親一個人種地來的。娘親她一個弱女子,用田地把我們倆姐弟養活到現在這么大。現在你姐姐我已經長大了,已經到了可以回報娘親的時候了。你現在還小,回報娘親的事兒還不用你做。但這并不代表,你是不需要回報娘親的。相反,你不僅需要回報娘親,等你將來長成才的時候還要回報你姐姐我。你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說嗎?”姐姐李英英問這話的時候的表情,李司群直到現代依然記得一清二楚。
李司群記得當時落日的余暉撒在了他們兩個人的身上,為他們的身上沾染了一層淺淺的金紅色,像極了神話故事里的人物。本來李司群還想要和姐姐李英英分享自己的發現的,但抬起頭來李司群卻發現姐姐的神色是之前都沒有過的認真。看著這樣認真的姐姐,李司群即使心里再是想要玩的,但出于對自己姐姐的尊重,李司群還是把自己剛才想到的那些游戲統統的丟到了腦海的深處。
“司群,姐姐在問你話呢?”似乎是因為李司群長久的沉默,李英英雖然之前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自己這次帶著李司群出來是為了給以后李司群能有個良好的品格打下堅實的基礎的。但李司群畢竟年紀還小,雖然李司群的年紀在這么個古代社會已經被看作是半個大人了。但在李英英的眼里,李司群這樣的年紀還小。要知道在現代社會,李司群的年紀也就上個小學六年級,最多也就初中一年級了。
那么問題來了,在先睇啊社會普通人面對小學六年級或者初中一年級的孩子的時候一般是會怎么樣的呢?當然是要好好保護的辣,雖然這個年紀也是有很多的熊孩子的。但在現代人看來,或者說在現代社會的中國人看來。所有的孩子,都是祖國稚嫩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一個個家庭的希望。而也就是這樣的孩子們,在他們按部就班的上學、放學、考試、放假的不斷循環中,一步步的成長成為一個個年輕有為的青年人才。
就是因為深切的知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李英英才有了這么一次拉著年幼的弟弟爬到山頂(土坡的頂部?)去看夕陽的行為。
李英英的目的怎么可能僅僅是去看看夕陽那么簡單呢,當然是要分清主次,教育弟弟才是這次出來活動的重中之重。
既然心里存在著教育李司群的目的,李英英教育起李司群的道理也是一套接著一套,每一套都保證著些作為的時間真知都是只有很少人能知道的一件事情。
“司群,你剛剛在看什么?”李英英敏銳的察覺到李司群似乎是在走神,有些不愉的問道。
“沒什么。”李司群轉頭給了李英英安撫的笑容,雖然聲音依然是幼童的聲音,臉上也是依然帶著嬰兒肥的那張臉龐。不知道為什么此時此刻,即使是李英英也被李司群的笑容安撫住了。認真的看著夕陽余暉中的弟弟,聽他講他想要說的話。
“姐姐,我知道你心里到底在擔心些什么?”李司群伸手握住了李英英的手,然后看著李英英的眼睛認真的保證,“我以后長大之后,絕對不會向村子里老吳家的孫子那樣,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更加不會像那個誰一樣,一門心思的沖著科舉去,也不回頭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科舉的那塊料。為了能夠考上,更是連家都不管不顧的。”
那天臨近傍晚的時候,夕陽的余暉下。李司群的伸出手來和李英英的手掌相互用掌心拍了一下,做好了約定。以后無論李司群是天才也罷,是庸才也罷。如果李司群是靠家人的供養的話,那無論是哪次考試他都不許參加第四次。
當人了,如果將來李司群長大了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那他自己想要考多少次試,想要怎么考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在李英英看來,只要不用她和趙柳茵出錢,當然了讓李司群未來的妻子出錢也是不行的。只要李司群能考著自己的本事掙到錢財活下去,或者說能自己掙到錢去參加科舉考試,那她還有什么資格,有什么理由去反對自己的弟弟上進呢??
“司群,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短暫到僅僅只有幾十個春天、幾十個夏天、幾十個秋天、幾十個冬天而已。但人的一生也是很漫長的,一個人從出聲開始就會不斷有各種各樣的人在這個人的人生中出現然后又離開。”
“更加有意思的是,我們大家,雖然可能并不是全部,但可能大部分的人也是這輩子第一次做人。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的人好人,有的人是壞人。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遺臭萬年,還有的人則是默默無聞,泯然眾人矣。”
“司群,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未來?”李英英拉著李司群的手往山下(土坡)走,一邊走著李英英一邊天馬行空的說道。
“我的未來?”雖然李司群一直都是一個聽話的懂事的好孩子,但他在聽話懂事也只是個孩子而已。再加上平時也沒有一個人來引導,所以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問他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這種事情。
“我的未來?”李司群努力的轉動著自己的小腦子,把這個問題在腦子里想了又想之后,然后給了李英英一個較為符合常理的答案。“我想,我將來要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