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和無隱這邊,宮里的消息跟風魄的消息,幾乎前后腳傳來。
無名喜形于色,撫掌大笑,背著雙手在廳內(nèi)來回踱步,神情激動,“真是天助我也!”
無隱為討好他,也笑,快要看不見眼了,深深彎腰,拱手抱拳,“恭喜師父!”
無名聞言,驀地驚醒,發(fā)覺自己失態(tài)了,掩飾般地咳了下,神情換為威嚴,走到椅子上坐下,喝了幾口茶,想到什么,抬頭看向無隱,“參與修筑的幾家皇商,經(jīng)營木材石料,你熟?”
無隱眸光一變,正了神色,“是!”
無名冷漠道,“最近因暴君一月趕工出新宮的皇令,整個皇城烏煙瘴氣,怨聲載道,不出事也要出事,出了事的,也該眾人皆知。”
無隱會心一笑,“人命關(guān)天,再沒有比死人更大的大事了,不必推波助瀾,便會傳得沸沸揚揚!
“此事交給你去辦。”
“徒兒告退。”
無隱走后,無名將一杯茶飲盡,站起來,離開了自己的府宅,一路步行,穿過大街小巷,來到工部尚書府。
府上,楊尚書正在書房提筆練字,心無旁騖,渾然忘我。
“楊尚書好雅興!
頭頂忽地響起一個人的聲音,楊尚書嚇了一跳,手中筆險些給扔了。
他抬頭看見身側(cè)的人是無名,定了定神,未語先笑,親切不失恭敬,沉聲道,“不知尊者駕到,有失遠迎!
說著,將無名請到了主位上。
戰(zhàn)爭,在歷朝歷代都是牽動人心神的大事,楊尚書在朝為官,又是老臣,體會更深,心思更重,而且慌了神,生怕兩國真的打起來,百里念駐守邊關(guān)的大軍,損耗了戰(zhàn)力,以至于無力跟遲聿手中的言家軍對抗。
他需要找一個主心骨,無名不來找他,他也是要找過去的。
楊尚書先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擔憂,無名也不跟他賣關(guān)子,直接道出辰砂大軍壓境的內(nèi)情,安他的心。
楊尚書聽完后,老臉猙獰,只覺辰砂太子將戰(zhàn)爭視為兒戲,簡直不可理喻!
但同時心中的一塊大石落地,臉上的笑容多了真心實意,“太好了!”
無名神色含笑,整個人洋溢著偽善的寬厚仁慈,語氣漠然,“今日本尊者過來,是要你安排幾位德高望重的朝臣,死諫。”
說白了,就是讓他找一些民間聲望高的大臣,在勤政殿外自殺,用鮮血,給遲聿多添一樁罪孽,將民怨激發(fā)到另一個高度。
楊尚書聞言,神色變得凝重,眼中暗沉無亮色,“我明白尊者的意思,這件事就交由我來辦。”
“另外,皇宮那里,多一些勞役,辛累致死!沒日沒夜趕工,誰也受不了。”
無名輕飄飄地說出狠毒的話。
楊尚書沒有異議,改朝換代,歷來伴隨著人血白骨,行大事者,要不拘小節(jié)。
無名達到了此行的目的,不再多待,起身離開了。
……
無名回到自己的宅子后,一個人在幽暗的密室中待了許久,終于,在夜色覆蓋天地之時,他做下決定,盡快尋一個時機,找上蘇玦。
……
外有辰砂虎視眈眈,內(nèi)有暴君不干人事,將整個叢葉攪弄得一團亂,上至朝堂,下至民間,人心惶惶,仿佛天要塌了,無助而絕望。
一日又一日,朝野上下幾乎日日都能聽到什么地方死了人,而其死因,或直接或間接,無一例外,都跟宮內(nèi)正在趕工的那座宮殿有關(guān),血腥、恐懼的氣氛籠罩整個叢葉。
這一日早朝時,以一身風骨的老太傅為首,十幾個文武官員,在遲聿的龍椅下,跪求以邊關(guān)戰(zhàn)事、天下蒼生為重,清點糧草運送支援,并收回一月筑成新宮的皇命!
遲聿居高臨下地看著一應(yīng)站出來的人,不待他說什么,一個接一個,撞柱而死。
其他分列而站的大臣,對這鮮血淋漓的場面,似乎深受觸動,不再是往日的噤若寒蟬,哀泣、嘆息、痛哭、憤慨……各種聲音混在一起,昭示著一場反抗序幕的拉開。
遲聿對此視若無物,一雙暗紅的鳳眸,瑰麗到極致,攝人心魂,卻涼薄無情,眼底涌動血腥殺伐,驚人的氣勢自周身散出,如一座風中馳騁的大山,轟地一聲,朝每人頭頂壓下。
殿內(nèi)所有的聲音戛然而止,所有人整齊地跪倒一片,承受力差的,全在瑟瑟發(fā)抖。
鎮(zhèn)定自若的人只有蘇玦一個,他頭垂著,看不到神情。
“還有人要死諫?”
遲聿一聲問出,陰涼森寒,宛若陰曹地府的閻羅王。
無人敢動。
“散朝。”
遲聿丟下一句,站起身,離開。
他對十幾人死諫的事,竟無半分追究,倒是出人意料,多少人都在想著,他會震怒,抄了那十幾個人的府邸,并誅殺九族,然而他沒有。
他的反應(yīng)實在有些反常,但沒人多想,只有慶幸。
眾人離開勤政殿,漸漸散了,但出了宮門后,又如一股股溪流般,暗中匯聚集到一起,主要因為三個人,蘇玦、慕子今、許丞相。
先帝時期,蘇玦以叢葉最年輕狀元之名轟動天下,年少有為,前途無量,再加之謫仙般的好容貌,博得了一片好名聲。
后來入朝為官,從戶部底層做起,腳踏實地,一步步向上晉升,身邊同僚心服口服,在其位謀其政,不管身處什么樣的位置,他都做到了為官必為民。
再后來,先帝駕崩,遲聿登基,原本是戶部侍郎的他,被擢升為戶部尚書,在遲聿殘暴嗜血、荒廢朝政的背景下,他一手撐起半死不活的朝堂,民間聲望,累積到了一個令人望塵莫及的高度。
但漸漸也有了爭議,有人一如既往地崇敬他,認為他在暴君手下,為了百姓忍辱負重,另有人認為他屈服于暴君,在助紂為虐!
到了今時今日,民間的這種聲音越來越響,甚至忠于蘇玦的一些官員,都發(fā)出了質(zhì)疑。
蘇玦坐在正廳內(nèi)的椅子上,聽到要他反遲聿的言論,看不出任何情緒,不發(fā)一言。
直到有人看他沉默,大膽問出一句,“大人為言辭……不對,現(xiàn)在是大將軍了,您幫助他報仇,洗刷冤屈,真的只是出于同情?沒有一星半點拉攏之意,圖謀造反?”
蘇玦一愣,少頃,抬起眼,目光緩緩掃過其他人,發(fā)現(xiàn)一大半都流露出了盼他反的神情。
他莫名一笑,這些人的反應(yīng),都是他家陛下預料到的。
蘇玦又想起遲聿所說“背叛到底”四個字,閉了閉眼,模棱兩可道,“住口,以后這樣的話,勿要再說!”
在場的人有些興奮起來,因為蘇玦沒有堅決否認,這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
……
------題外話------
明天的更新,要在下推之后,所以得在晚上十點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