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過來看看,
滴,微信,低頭,張和尚看起來。
《占領市場的檸檬》
清晨,室內能夠用于傳遞的空氣已經十分的稀缺,取代空氣充斥房間的是不能維持生命渾濁的二氧化碳,誰是二氧化碳,誰是氧氣,不借助其他工具只憑肉眼無法甄別,這是文縐縐的說法。把二氧化碳改為屁,把渾濁改為騷味,粗俗二字突入眼簾,聽上去,不是那么好。把稀缺改為香瓜子,倒是非常接地氣,還比較好聽。
開窗換氣是第一要務,但在我這里不是,我沒有第一,我不想開這扇窗。在甄別空氣的同時,別忘記起床發信息,在破壞安寧同時,別忘記關好門窗再離開屋子。
我和手機一起在被窩里,該起來就起來。起來,饑寒交迫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沒有熱血,快憋不住的尿倒有一泡。除此之外,還有被窩內和屋子外的騷味。
是它們逼我起床的。
屋外的早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馬路被人車覆蓋,交響樂,重金屬,歪嘴和尚念經不在調上,廣場音樂,驢馬樂隊,馬達轟鳴,露天交易,占道經營,像沒領結婚證的同居生活,時間被濃縮,儼然成為了一幅亂哄哄的市場版的清明上河圖。哈。
來自附近農村的菜農,在那里交易,傳遞一種不對稱的信息,大聲喧嘩,你響一點,我更響一點,一浪高過一浪,像大海的浪濤,又像扁桃體搶著發言。滔天海浪,在大學生的眼里,是澎湃激情,在文人墨客的心里,是暴風雨的搖籃。大聲喧嘩,在部分中國人心里是豪邁,在大部分西方人心里是噪音。
沒有節奏大聲喧嘩和散發騷味的陣陣惡臭讓人窒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浪濤依然那樣的有節奏,這個海邊城市不缺魚腥味和節奏感,缺的是蔬菜和選擇,還缺甄別和傳遞。缺什么不能缺德,有什么不能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
菜市場,除了賣魚,還做蔬菜交易。
除了甄別魚的質量,還要傳遞蔬菜和魚的價格行情和信息。
城管和攤主是貓和老鼠。城管主追,攤主主逃,一出大戲徐徐拉開帷幕。
靠的是關系,傳遞的是信息,選擇的是反向,承擔的是風險。靠的是甄別和傳遞,選擇的是道德,避免的是風險。何去何從,不言自明。
就農民攤主朋友而言,到城里賣蔬菜是沒有錯的,因為城市需要。馬路菜場不用交攤位費,攤主占據成本優勢,菜價有競爭力。同一地段,差不多的產品,成本低競爭力就強。
農民賺錢,工人獲得便利,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不為,美是美,但是美了誰,樂是樂,但是美誰了,樂了誰。有人樂就有人不樂,有人美就有人不美。在方便附近居民買菜的同時,給菜場當地居民帶來困擾。
噪音已經引小區居民的強烈不滿,尤其是好睡懶覺的居民,恨得要命。也難怪人家生恨,需要休息比需要便利更重要。不是懶惰睡懶覺,而是上夜班沒有睡,一宿沒合眼了,才從海里上來或者下班,歪到床頭就呼嚕。室外的帶驢馬樂隊的露天音樂如火如荼著,轟隆隆,轟隆隆,像推土機作業。不是一天二天,而是天天交響樂,風雨無阻,換誰都受不了。菜場的吵吵嚷嚷攪得小區居民無法入睡。
除了噪音太大引當地居民不滿之外,還有不公的管理也引起菜市場里的交了攤位費的攤主的強烈不滿,這是為什么?原因不言自明。繳費攤主要求公平沒有錯,你農民進城賣菜沒有錯,但是,你要交管理費,這樣才公平。交管理費攤主反對農民進城賣菜是為保護自己,這沒有錯,要求管理部門采取措施,取締不繳費的馬路菜場也沒有錯。管理部門傾向于繳費攤主,這也沒有錯。那么到底誰錯了?
壓力很大的城管動手了,不知情的農民鉆入城管布下的天羅地網,菜被沒收,連筐都踩扁了,農民兄弟蒙了。
消息靈通一點的農民,喬裝打扮進城摸底,不但一點損失沒有,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性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精準把握城管的上下班及行動時間,就可以避免被抓風險,于是,貓和老鼠大戲正式上演。
村民不跟城管來硬,懂雞蛋石頭的道理,來軟的,非常見效,城管上班就撤退,城管下班就蜂擁而至。
蹲守在城管門口,時刻關注城管動向,及時通報,像古戰場的烽火臺,像現代戰爭的情報局。即使派出一個壯勞力去蹲守也劃算,村民組織決定每戶出一人干這個事,三天一輪流。
自從住這間屋子,從村民那里學到的東西真的不少,這些東西讓我終生受益,這些東西書上沒有,連孫子兵法都沒法比,勝過諸葛亮,賽諸葛啊。這么一個有趣版的諸葛村,我好奇了好一陣子。
離菜場不遠,出菜場大門向東,沿唯一一條水泥馬路走,差不多五公里路程,就是有趣版的諸葛村。在村的最西有一戶人家,主人姓張,村民管她叫張大媽。她已經是個無地的農民了,整天無所事事,勞動貫了張大媽閑不住,她琢磨著想干點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心有余力不足了,小打小鬧的事情,還可以弄弄,于是,她打起門口的土地的主意來了,在被征用的土地上,破墻而入,蹲下,不是打槍練瞄準,而是揀石子,把嵌在泥里的石塊清理掉,倒騰二個半天才圃了一壟地。
有地是基礎,播種才是開始啊,土地種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是有歌嗎,我們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那里,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于是,從城郊的種子公司買來蔬菜種子,在家催芽育苗。她找出那把多年不用已經生銹的鐵鍬,把地翻了一遍,播上種子。沒有幾天,黃土地就變了樣,一片綠色出現了,在吸引了過往的路人的眼球同時也引來了毛毛蟲。于是她買了農藥噴施。人們走過她的菜地,用手把鼻子捂起來,見此,她覺得這些路人太嬌生慣養,像一只精致的收納箱——挺能裝。蔬菜長勢不錯,豐收在望,她希望上市賣個好價錢。頭一天下午,到地里割菜,黃昏回家整理,清洗,天明裝進籃筐,挑起籮筐出發。第二天一大早,挑著籃筐的她上了公交車,在農貿市場站下車。早晨的農貿市場車水馬龍,一派繁忙。北方來的大棚菜,南方來的反季節蔬菜,應有盡有。
在眾多忙碌的身影中,最忙的要數門口蔬菜通道的檢測人員。
無論誰的蔬菜都要檢測農藥殘留,合格才可以上市,誰都不能例外。
真正有錢人是低調的,光看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就拿我來說吧,雖然我經常騎個破自行車上街,但是誰又會知道呢,其實我家里還有一輛三輪電動車。這是王大爺說的。貌似調侃,其實,的的確確是一大優勢。三輪車是一大誘惑,尤其是對張大媽來說。
張大媽挑二筐滿大街找騎三輪的王大爺,愣是沒有找見。騎三輪的王大爺在村口守株待兔等張大媽,愣是沒有等來。是騎三輪的王大爺太固執,還是挑二筐的張大媽過于執拗?愣是沒有人說得清道的明。都在找對方,卻都沒有能夠找著對方,一天就這么白白的浪費了。找對方干嘛?還不是為了檢測。
王大爺有一輛用來拖蔬菜電動三輪車,無論從菜市場到車站,還是從批發站到菜市場,總能看到他那彎鉤似的身影,忙忙碌碌的他像一輪明月。
拖回來的蔬菜都要去通道檢測,排隊是免不了,有時很快通過,有時得等。能夠提供檢測報告單的蔬菜走旁邊的綠色通道。每月有攤位費稅負的王大爺懂行情,善于捕捉賺錢機會,每個月都能夠穩賺幾筆,日常開支不成問題。
什么費都沒有的張大媽兩眼一抹黑,搞不清價格信息,全靠碰運氣,遇到漲價,賺錢多一點,遇到跌價,賺錢少一點。每個月刨去吃喝也剩不下幾個子。
張大媽的蔬菜沒得說,水嫩,綠油油,蒼翠欲滴。讓王大爺垂涎欲滴已久,連做夢都想。
一個偶然機會,他向她表示了合作意向,要張大媽做他的供應商。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必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