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黃潛善、汪伯彥等人擁立趙構為帝,趙構也于今日祭天登基,可祭天儀式舉行了一半之時,卻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姚輿、費景陽領萬余雄兵“逼宮”,不許趙構繼位。
這如何能行?趙構登基繼位,不但關系到趙構,也關系到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的前程,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構當了皇帝,那么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便是擁立、攀附之功,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得宰、執之位,也將會是唾手可得。
于是雙方唇槍舌戰,互不相讓,雙方手下士卒也是劍拔弩張的,隨時準備火并。
“哎,哎,費勾當...” 直龍圖閣,相州知汪伯彥見黃潛善被費景陽說得面紅耳赤的,由于輸理,氣勢已衰,于是慌忙開口道:“二帝北狩,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因而我等議立康王為帝。今日為黃道吉日,可不能耽擱了,耽擱了黃道吉日,必受天譴,不如康王登基繼位后,再與李相公商議如何?”
“說得好,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币、費景陽等人尚未開口之時,一旁忽然傳來一句洪亮的聲音。
眾人聞言連忙轉頭,只見李三堅、宗澤忽然出現在了眾人面前,向著眾人緩緩走來,李三堅、宗澤身后便是黑壓壓的數萬頂盔掛甲的士卒。
一時之間,小小的“中興壇”附近便聚集了十余萬兵馬,黑壓壓的,一望無際。
“師叔、相公...”姚輿、費景陽見狀頓時大喜,終于舒了口長氣。
李三堅趕到了應天府,還帶來了這么多的兵馬,如此姚輿、費景陽等人就有了主心骨了,就又增添了許多勝算。
李三堅再不趕到,姚輿、費景陽等人都不知道是否能夠堅持得住。
“拜見大帥!”黑旗軍眾將士一齊向著李三堅施禮道,萬余人一齊施禮,兵器、鎧甲相撞發出一陣“稀里嘩啦”的聲響。
而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見狀頓時驚了個目瞪口呆、面如土色,特別是趙構,看著李三堅等人,如被雷擊,全身猶如墮入了冰窟,呆在原地,是渾身戰栗,不知是被嚇的還是氣的。
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見到了李三堅,他們再害怕李三堅,也不至于如此,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驚懼的是李三堅右手牽著一名不足十歲的孩童,此名孩童就是大宋儲君,皇太子趙諶。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如何不知大勢已去?趙構登基繼位的黃粱美夢已經破裂。
自今日始,歷史就將改寫,李三堅冷冷的看了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一眼后心中暗道。
“宗老相公,你看此事就由你來主持如何?”李三堅隨后問向一旁的宗澤道。
“哈哈...”宗澤聞言撫摸著白須笑道:“太子殿下是小友救回來的,因而此事當由小友主持,老夫一切聽從號令便是!
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聞言就更加心慌了,宗澤此言一出,就表明了宗澤是支持李三堅的,而宗澤為元帥府副帥,且素有威望,其手下兵馬也是元帥府最能打的,如此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就完全處于下風了,完全沒有一點勝算了。
李三堅于浚州攻破金營,救回太子趙諶之后,便引軍后退,宗澤所部被完顏宗翰擊退之后,也引軍退卻,兩人正好在路上相遇。
于是一路之上,李三堅與宗澤徹夜詳談,且志趣相投,是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因此兩人雖年齡相差甚遠,但卻是以友相稱。
李三堅、宗澤隨后領軍去了一趟宋京師開封府,才輾轉來到應天府,路上也就耽擱了不少時日。
李三堅聞言白了宗澤一眼。
自己已經是中年人了,卻被宗澤一口一個“小友”稱呼著...
“來人,請太后!”李三堅隨后吩咐左右道。
眾人聞言頓時大吃一驚,同時大感萬般疑惑不解。
太后?哪里的太后?什么太后?
宋太上皇趙佶的原配皇后,宋帝趙桓的生母王氏早已病逝,而目前的太后鄭氏已被金人擄走,如此哪里來的太后?難道李三堅救回了太子趙諶之后,也將鄭的太后救回來了?那么李三堅有這么大的本事,為何不將二帝也同時救回來。勘娙诵闹胁患s而同的一起心中暗暗納悶道。
當然姚輿、費景陽等李三堅少數心腹是明白其中緣由的,因此均是微笑不語。
片刻后,黑旗軍眾將士如潮水般的分做兩邊,中間閃出了一條道路,一輛馬車緩緩的駛了過來。
“臣請太后下輦!”李三堅隨后將太子趙諶交給了宗澤,走到馬車之前,躬身施禮道。
須臾,一名體態較為豐腴、皮膚白皙、女道打扮的女子在數名使女的服侍之下,走下了馬車。
原來是她!
眾人之中有識得此女的,均是又是心驚又是詫異,不由得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已。
“臣堅,江浙閩淮宣撫使叩見孟太后,太后萬福金安!”李三堅看了太后孟氏一眼,又是施了一禮道。
李三堅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老臣宗澤叩見孟太后,敬請太后頤安!”宗澤隨后也是施禮參拜道。
“臣等叩見孟太后!”姚輿、費景陽等眾黑旗軍將士一起拜道,數萬將士黑壓壓的拜倒了一片。
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卻沒有參拜,不過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此刻已經顯得猶猶豫豫的了。
“貧...貧...道...早已不是什么太后了...”太后孟氏見狀頓時嚇得又差點回到馬車里去,側身不受李三堅等人之禮,結結巴巴的說道。
這名道士打扮的女子便是先帝哲宗皇帝的遺孀,太后孟氏,當然目前的身份確實是已非大宋皇太后了,甚至都不是宮中之人了。
孟氏早在元祐便被冊封為皇后,后宋哲宗皇帝趙煦不喜孟氏,在高太后死后,便廢其皇后之位。趙佶繼位之初,在向太后的主持之下,又恢復了孟氏皇后之位,被尊為“元祐皇后”。只可惜好景不長,孟氏再為皇后沒多久,朝廷便因黨爭,孟氏再次被廢去皇后之位,幽居瑤華宮。
后孟氏先因瑤華宮失火,移居延甯宮,后延甯宮又失火,出宮居住相國寺前之私宅,也就是孟氏回到了娘家。而當時的孟氏僅為一名女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富貴尊榮,因此孟氏被孟氏娘家人所棄,冷嘲熱諷的,日子也是日漸拮據,不是李三堅一直護著孟氏,一直接濟著孟氏,孟氏也許都生活不下去了。
當年李三堅為孟氏仗義執言,為孟氏仗義上疏,為孟氏鳴不平,此后又一直照顧孟氏,孟氏當然對李三堅是異常的感激。
靖康之難前,李三堅就托劉安節、曾公明將孟氏悄悄的接到了江南,孟氏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孟氏當時的身份僅是一名道士,早已是一介白丁,甚至連白丁都不如,早已被宮中之人忘記,因此李三堅接孟氏到江南,根本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孟氏的遭遇極為凄慘,令人憐憫,令天下許多人為她抱不平。
靖康之難,大宋后宮被金人一網打盡,皆被擄往北地,因而此時此刻,大宋天下身份尊貴者,除了太子趙諶之外,莫過此女。
李三堅此時此刻,搬出先帝哲宗皇帝遺孀孟氏,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我說你是,你就是。”李三堅低聲對孟氏嘀咕一句后,大聲說道:“太后,靖康之難,二帝蒙塵,天下蒙羞,黎民受難。為我大宋江山社稷計,為天下黎民計,臣請太后出山,復太后之位,上嶸視朝,垂簾聽政!如此方能驅除虜寇,恢復故土,迎回二帝!”
“臣等請太后出山,復太后之位,上嶸視朝,垂簾聽政!驅除虜寇,恢復故土,迎回二帝!”宗澤率眾大臣也是一齊施禮道。
此時此刻,不但是宗澤、姚輿、費景陽等臣僚一齊開口奏請,就連元帥府中的文武百官也是紛紛大聲開口奏請,包括黃潛善、汪伯彥等人。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此時此刻,趙構大勢已去,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巴結新君,巴結孟太后,巴結李三堅了。
晚了可來不及了!錦上添花雖遠不如雪中送炭,但錦上添花總比不添花的好。
“太子者,為國之儲君,乃國之禮器,國之根本!崩钊龍噪S后看了一眼已經失魂落魄的趙構一眼后,扶正趙諶后,向著趙諶行三叩九拜大禮之后,大聲說道:“臣堅請太子殿下繼皇帝位,以驅除虜寇,恢復故土,迎回二帝!”
“臣等請太子殿下繼皇帝位,以驅除虜寇,恢復故土,迎回二帝!”諸文武大臣一齊行大禮后大聲奏請道。
“萬歲!萬歲!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繼諸文武大臣之后,諸軍均是揮舞著手中兵器,半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孟氏復太后位,太子殿下繼皇帝位,此乃天經地義,符合宋之禮、法,容不得他人有半點反對,因而此時此刻,所有人均是奏請太子趙諶繼位,當然也有反對之人,但此刻也只敢在心中嘀咕了。
同時李三堅提出的“驅除虜寇,恢復故土,迎回二帝!”的口令,已經是深得軍心、民心,深為朝中大多數朝臣所贊同。
其實李三堅根本不想迎回二帝,但此時此刻,還有比這更鼓舞人心的口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