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謀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楊天傲本想讓眾軍士再休息一晚,但耐不住有個文官在一旁喋喋不休。
依著他平日里的性子,自然是裝作視而不見,可今時不同往日,昨日軍中來信:奸臣當(dāng)?shù)溃曰笫ィ殖杏凶儯祚R加鞭。
算算時日也過去了半月有余,如此,時不待我。
他,不得不重視。
副將韓明知道將軍心有擔(dān)憂,但也不敢多問,只得催促眾軍士連夜趕路。
三日的馬不停蹄,倒是趕上了路程。
楊天傲雖嘴上嚴厲,但也不忍眾人太過疲憊,既已快到城池,便說道,“原地休息一晚。”
眾人歡呼。
入夜
雖已過了北漠,但是這荒北的風(fēng)沙卻還是不曾見小,夜半時分,也是冷的難耐。原本是不該
縱是他常年風(fēng)餐露宿,也不太遭的住,更別說小沙子,更是冷的蜷成了一團,不住的顫栗。
楊天傲將身上僅有的、算得上抗風(fēng)的裘衣給少年披上,緊了緊,怕被風(fēng)偷走。漸漸的,少年的呼吸也變得平靜且有節(jié)奏。
簌簌
有動靜。
第一個反應(yīng)過來的是楊天傲,隨后是副將韓明,二人在漆黑的夜中借著僅有的火光相視一眼。
韓明會意,一個翻身,用刀把揚起沙蓋滅了火,又是一個翻身拔出刀。楊天傲也是拔出隨身的刀,二人匍匐在地上。
只見眼前有幾道黑影在緩緩逼近,估摸著人不多,應(yīng)該是些干點小偷小摸維持生計的蠻夷。這些蠻夷分散很廣,整個荒北都有,其中一些更是以人肉為食,可怕的很。他們?nèi)宄扇旱墨C殺走單的商團或是平民。他曾不止一次與幾名武將聯(lián)名上書,可是卻被那些奸臣說成,不過幾個未開化的蠻子,礙不得事,況且偌大的荒北,這些蠻子分散有廣,若是剿蠻,實在勞民傷財。
為首的那個膽子較大,應(yīng)該是幾人的首領(lǐng),看到一旁的行囊,先用刀戳了戳,和后面的人嘰里咕嚕不知道說些什么,便將里面的東西裝進隨身帶來的麻袋內(nèi)。
咚咚,那些東西與沙子發(fā)出比較沉悶的響動,為首的示意另一人小點聲,聽動靜,應(yīng)該是些干糧罷了,若只是這樣,楊天傲也不想再添人命。而且蠻夷從小生活環(huán)境惡劣,個個身強體壯,與他們爭斗,未免有些劃不來。
不一會兒,這些人裝了一麻袋準備離開,楊天傲也松了松手中的刀。
一回頭瞄見有一道身影躡手躡腳,他挪到一個打著呼嚕的小兵旁,手還不老實的在摸著些什么,小兵許是真心累的緊,連夜的趕路,讓他睡的很死,齁聲也是此起彼伏。那人離他們并不遠,韓明想上,被楊天傲制止,但他手中的刀卻再次握緊。
剛離開久的蠻夷頭頭,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人,趕緊折回來,看到那人正蹲在一個人的身上摸索,狠狠給了那人頭上一下暴栗。
那人吃痛,二人又是嘰里咕嚕說了什么,消失在風(fēng)沙中。
看到身旁的少年翻了個身,楊天傲趕緊將滑落的裘衣替他裹上免得著涼。
風(fēng),蕭蕭兮。
沙,纏纏兮。
翌日,幾個兵罵罵咧咧,不知哪個殺千刀的,捅爛了行囊,害眾人少了口糧。
楊天傲不語,讓韓明去處理,不一會兒便也沒了抱怨,繼續(xù)趕路。
少年昨日睡的不錯,起先還覺著冷,后來感到暖和,也安穩(wěn)了一晚。早晨起來,見到楊天傲,發(fā)現(xiàn)他少穿了件裘衣,這才反應(yīng)過來自己身上的那件是他的,小聲道了句謝謝,便又再未開口。
后來倒是又遇到了一波流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根本不是流寇,倒像是訓(xùn)練有素的軍人,換了身皮囊罷了。若留活口,先不說能否問出些什么,萬一一個不慎跑了,又不知會惹出怎樣的幺蛾子。
楊天傲不是傻子,心里明鏡,讓韓明處理干凈。
又是連著三日的趕路,總算到了西寧,距離汴京還有些路程,但已經(jīng)可以走官道,不用擔(dān)心流寇土匪,車馬也能通行。
楊天傲與韓明簡單交代了幾句,便帶著小沙子上馬而去。
七日后,汴京。
楊天傲沒有帶著老婆子,這次太趕,騎馬太過顛簸,唯恐老人吃不消,所以讓韓明雇了輛馬車隨軍隊一起。
本想折去江淮,轉(zhuǎn)道汴京,但時間緊迫,只得先往汴京揚鞭。
讓城東的鐵牛代為照看一下少年,自己得先回宮里面圣復(fù)命。
鐵牛早些年跟著楊天傲混軍營,年輕人,心高氣傲,天不怕,地不怕,四處征戰(zhàn),斷了條腿,這才告病退伍。她的媳婦是個沒什么文化的鄉(xiāng)村婦女,家中條件本就不好,如今又添了一張要吃飯的嘴,說話自然尖酸刻薄。鐵牛是軍中漢子,又與楊天傲是老交情,自覺臉上無光,但也不好張嘴。
什么男人無用,自己命賤,靠著些微弱的補貼,才堪茍活,又是有意無意的裝著抹淚。直到楊天傲放下十兩銀子,才歡喜的說肯定把少年養(yǎng)的白胖。
下了朝趕忙往城東頭趕,接了少年,說了幾句客套的話,那婦人笑的也是燦爛,還違心的說什么下次還來。
不過是看在銀兩的份上罷了。
楊天傲的府邸不在汴京卻在江淮,若追問起緣由不過也是些朝中宵小作祟,說是皇上體恤將軍,免了他為國操心勞累還要日日上朝,其實不過是怕他位高權(quán)重,手握重兵,動了皇位,蕩了江山。
將小沙子安頓在府里,讓下人好生招待,自己又往外趕。
小廝和婢女們好奇,這個白凈的少年是誰,有膽大的上前詢問,少年不語,只是抱著樸刀和木盒。這下愈發(fā)引得眾人好奇,眾說紛紜,各種猜測都有。
沒幾日,不知從哪出的謠言,說少年是將軍帶回的私生子,這下可好,這府里的下人炸開了鍋,干什么事都要小聲議論一番,看小沙子也是愈看愈覺得像自家將軍。對小沙子也是殷勤了不少。
一時間,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廬州鬧的沸沸揚揚,上到八十的老太,下到牙牙學(xué)語的孩童都多少有些耳聞。有幾個坊間的調(diào)皮少年還哼起起了兒歌:
楊樹茂,楊樹茂,楊樹開出了楊花笑,
楊花落盡了不用愁,楊樹自有楊果跑,
楊果跑落了城西邊,也去別家瞧一瞧。
等到楊天傲回來已是三天后,自然聽到這些謠言,可他懶得解釋,本就想著收這少年為義子,如今,這廬州上下皆是下意識的以為少年是他的私生子,至少從結(jié)果上來看,也算殊途同歸,免了自己的一番口舌。
小沙子還蒙在鼓里,只是單純的好奇為什么所有人突然間像變了個樣,看他的眼神帶著熾熱的光,旁人總愛問起些有的沒的,這讓他有些害怕,也更加不敢說話,生怕一個不留意,說錯了,討人嫌。
于是坊間又有了流言,這楊將軍的孩子是個啞巴。
東瓶西鏡放,是江淮的建筑習(xí)俗。客廳東部放瓶子,西邊放鏡子,意為終生平(瓶)靜(鏡)。
楊天傲是土生土長的廬州人,府里自然也是依著江淮祖輩流傳下的老樣式。
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gòu)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guī)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jié)構(gòu)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藝術(shù)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江淮宅居結(jié)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fēng)水價值。高墻深宅,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fēng),也是罕見。
比起別處的人丁興旺,楊府倒是顯得有些冷清。
府內(nèi)的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cè)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采光通風(fēng),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一旁的飛來椅、美人靠,閑暇時,躺著小憩,也算得上愜意。
過街樓,樓上廳,走路自有穿堂風(fēng)。
小青瓦,魚鱗瓦,回眸瞥見九龍壁。
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間。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線錯落有致,黑瓦白墻,色彩典雅大方。這門戶之大,院落之深,更襯的楊家凄清、冷淡。
“三雕”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筑物融為一體,使府邸精美如詩,堪稱江淮宅居的一大特色。祠堂和牌坊,是江淮中必不可少的:祠有總祠,支祠之分,一般規(guī)模均較宏大,由山門,享堂,寢殿等多進集組而成,梁架雄偉,“三雕”絕妙,富麗堂皇。
牌坊則以石質(zhì)為主,有四柱五樓式,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種,造型雅致,散綴于各鄉(xiāng)鎮(zhèn)。楊府用的是八柱式,家父生前酷愛此樣式。待到他這輩,先不說有無閑錢,也懶得去改動。
融古雅,簡潔與富麗于一身的江淮建筑著實令人癡迷。
楊天傲是武將,每日領(lǐng)的俸祿可支撐不起這么偌大個院子,好在有父母留下的財產(chǎn)和這院子,稍作改動,便也成了這所謂的將軍府。
帶著少年去了祠堂,算是見過列祖列宗。雖然小沙子從未承認,但楊天傲打心里已經(jīng)把他看做自家孩子一般,倒也印證了坊間的傳聞。
一路的風(fēng)餐露宿,好不容易到了汴京,又將少年安置在了鐵牛家,到了江淮,自有又有要事,昨日未曾注意,今兒個一看,發(fā)現(xiàn)少年又清瘦了一圈。
楊府僅剩他一人,算上老婆子也才不過兩人,平日里吃的也不算鋪張浪費,不不過也就三菜一湯,如今有了孩子,楊天傲打算稍微奢侈一下。
讓伙房做的一改往日的老樣式,換成了一蒸一炒一炸一湯。
又命人拿了些碎銀去城北的農(nóng)戶家買燒雞。
別小看這只燒雞,這燒雞又叫符離集燒雞,雖說這家家戶戶大都會做些,但比不得那家做的正宗,那農(nóng)戶做燒雞也有些年頭,想來自己兒時也是吃他家的燒雞長著,估摸著也有三十多年了。
那農(nóng)戶是個性情古怪之人,這燒雞如此美味,他卻每天限時限量的賣,燒雞賣的不貴,不過酒樓里一盤菜的價,家家戶戶也不缺這幾個銀錢,時常有人家想買卻買不著,家里的孩子又饞嘴,只認這一個味道,難免哭鬧。
小廝氣喘吁吁的跑回來說道,“老爺,小的去的時候已經(jīng)賣完了。”
楊天傲自然不會怪罪他,不過有些失落,本想給少年吃餐好的,如今又是落空。
那小廝變戲法樣的拿出一只燒雞,“但是我和他說是我家老爺給兒子補身子的,他讓我等了會兒,又是現(xiàn)做了一只,還不收錢。”
“這老農(nóng)戶本就是個古怪之人”,他接過燒雞,心中高興,“既如此,那些碎銀便賞你了。”
小廝連忙道謝,“謝謝老爺,謝謝老爺。”
喚來少年吃飯,經(jīng)過這些日子的相處,許是少年覺著楊天傲不是壞人,與旁人仍舊是裝作啞巴,和他的話倒是多了不少,雖然大多問的還是老慕。
“別光吃這些沒營養(yǎng)的,來嘗嘗這燒雞,這可是我兒時的味道,美的很。”
少年其實早就聞到了這勾人的香氣,早就饞的不行,一雙靈動的眸子也不時的向那燒雞瞄,不過礙于小孩子的面,不好意思去伸手拿,如今都送到嘴別了,也不再矯情。
香氣撲鼻,單看色澤,肉白嫩,一口下去,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又是一口,嚼骨而有余香,越吃越起勁,到底是長身子的年紀,吧唧著嘴,不一會,這整整一只燒雞也就只剩下些脆骨。
嘖嘖嘖,莫說少年,換做我都饞了。(符離集燒雞是我國四大名雞之一,真的好恰,雖然我沒恰過)
沒有了土堆,他就坐在天井旁的美人靠,吹起羌笛,悠揚且長。
偶有穿堂風(fēng),吹著清涼,也不覺著熱。
路過的人若是好奇,也停駐聽會兒笛聲,但大都也是些沒文化的,哪懂什么韻律。
幾個讀書人聽見,裝模作樣的也要議論一番,什么宮商角徵羽,什么韻腳,其實也不過是個半吊子,逞能。
又過了幾日,二人算是熟絡(luò)了,這天少年扭捏這身子,憋了半天,才紅著臉蹦出幾個字“那個雞,還有嗎?”
楊天傲大笑,鬧了半天居然是想吃燒雞,難怪這幾日魂不守舍,笑罵了句小饞貓,又差人去買,下人沮喪著回來,這回是真沒買到。
這天,楊天傲找到少年,“日日在家難免有些乏味,你現(xiàn)在是讀書的年紀,不如我送你去學(xué)堂如何?”
笛聲聽頓了一會兒,算是默認,而后又吹起那羌笛,換了個歡快的,急促的。
去學(xué)堂,總得有個名字吧,若是小沙子小沙子的叫著,肯定會成小傻子。
二人商討了半天,按楊天傲的本意是叫楊沙,有央企風(fēng)沙之意,可少年卻詢問了老慕。
老慕不姓慕,本就奇怪這百家哪來的慕姓,原來老慕姓沈,名慕
“洺之兮兮,其流舒舒,我便叫沈流舒吧。”
“流舒?倒是個好名字,便依你。”楊天傲想著隨老慕姓也是不錯的選擇。
楊家的小子要去學(xué)堂的消息不脛而走。
大家門戶八卦心重,讓自己的孩子留意學(xué)堂有沒有什么新來的楊姓少年,孩子們回來皆是搖頭,新來的只有一個沈姓的小啞巴。
這坊間又是傳開了,楊家的小啞巴不姓楊,居然姓沈天橋下說書為生的人也有了新話本。
街邊戲耍古代孩童也換了歌謠:
跑一跑,跳一跳,跑到楊樹下去跳。
楊樹結(jié)的別家果,真把楊花臊一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