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徽宗的心慈手軟,先帝獻宗性格就比較專斷狠辣,從他毫不留情處置長孫一族之事便可看的出來。
為了斬草除根,長孫嫡系一族全部覆滅,而親自執行此事的,就是當年的晉候。
一旁的周蘅蕪嘆口氣道:“說起來晉候也算是倒霉透頂了,兢兢業業一輩子了,沒想到還是被先帝盯上成了對付長孫一族的刀。”
畢竟此事事關皇家辛密,周蘅蕪顧及著趙肅的面子說的什么委婉,蘇玉徽冷笑。
雖然周蘅蕪與趙肅沒有明說,但是蘇玉徽也略微能猜到當年場景,無非就是因為先帝要對付長孫家,局都布好了,但就差一把刀。
那把刀必須鋒利,且能戳到長孫家的心窩上去。
而與長孫家交好、同是昔年四大世家之一的謝家,便成了最好的人選!
就算是晉候為人厚道,不肯做出坑害兄弟的事又如何,在帝王施壓之下,以全族性命為要挾,晉候不得不做出如此不講義氣之事。
當年偌大的長孫一族一夕之間傾塌,那浸染了長街的鮮血洗都洗不干凈,婦孺們的哀求聲、小兒的啼哭聲,從此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除去了長孫家后獻宗也并沒有高枕無憂,連年天災人禍,戰事連綿,朝中幾代下來的累若并非是除掉一個世家便能還朝政于清明的。
所以,當那不斷的天災、西燕的戰事逼緊,一封封告急的文書送到宮中的時候,殺伐決斷的獻宗是否有后悔過當日對長孫一族的狠絕呢。
而多少個午夜夢回的時候,被獻宗當做除掉長孫一族利刃的晉候,是否夜夜夢靨,寢食難安呢。
兜兜轉轉十幾年過去了,當自家的女兒愛上了那個寒門子弟,那個年輕人雖然一襲青衫,舉止之間卻有著一種傾世的風華,只不過一眼,他便知道何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后來那個驚才絕艷的寒門子弟奪得魁首、入主翰林,新科的狀元郎風采冠蓋京華,就連金鑾殿上對這個年輕人贊不絕口的獻宗都沒看出來,那是當年的孽債前來索命了。
但是他第一眼,當不惑之年卻如同老朽一般的晉候第一眼見到那個年輕人的時候,從他身上他看見了那本只該屬于長孫家那一種超然絕世的風華。
他看出了那個叫做蘇顯的寒門子弟的身份,可是心中對于長孫家的虧欠讓他無法揭發,他也無法阻止毫不知情的女兒,如同飛蛾撲火般的執意加入蘇家。
那鋪滿長街的紅妝錦繡,女兒眼中洋溢的笑,親友同僚們一聲聲道賀,讓晉候卻如墜冰窖之中,他看見的并非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看見的是一切仇恨與罪孽的開端……
明明知道這一切將會是悲劇的開端,可是他偏偏無法也無力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悲劇上演,那一刻他不禁老淚縱橫——明明是他的孽障,為何要應在他的掌上明珠身上!
兩個孩子站在一起,都說郎才女貌、珠聯璧合,若……沒那場變故,他們該是怎樣的一對璧人啊。
人心的算計、權勢的欲望,為何一切的報應會是在這兩個孩子身上!
出于對長孫家的愧疚,他雖然害怕與畏懼,可是卻又暗自的扶持那個人,直到他謝家一天天頹敗,在兵部的長子因為卷入貪污案件被革職,他便知道他的報應來了……
或許一開始接近謝婉的時候,蘇顯是別有目的的,他為了報復謝家,為了借助謝家的力量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假亦真時真亦假,或許那樣濃情蜜意的戲碼蘇顯做久了,連自己都不由陷了進去。
他納了謝婉身邊的貼身侍女,讓她為蘇家生下長子,極盡一切的手段羞辱謝婉、報復謝家,可是到最終,明明可以將長孫昔年之慘狀加諸于謝家的時候,他卻悔了……一念之差,他放過了謝家,想必這些年他心中是有謝婉的。
不然那樣一個冷血的人,怎么會到最后反而心慈手軟了呢。
若蘇顯就是長孫家的后人,那么謝家流放通州,或許來說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而周家如今身為僅存的四大世家,周國公戰戰兢兢的活著,生怕重蹈其他三家覆轍。
縱然他不知道蘇顯的真實身份,但是昔年陳王陳家、承平侯長孫家以及被流放在通州的謝家,都已經是前車之鑒,帝王心深不可測。
當周國公的爵位襲承到他這個時候,本該封周蘅蕪為世子的,但他卻以“恩重而人微”的理由同徽宗拒絕了這百年恩典,帝王的恩典或許能讓家族門楣榮極一時,卻也是如刀劍懸頂。
畢竟昔年神宗給的開國功臣恩典實在太重了,世家門閥的根基盤根錯節的,自陳王陳家有謀逆的開端后,后世帝王們見了幾個世家難免不覺得心里有疙瘩,如今見周國公這般識趣徽宗自然高興,是以才會重用周蘅蕪。
寧宗時盛極一時、無比顯赫的四大家族,如今如此零落,不禁讓人唏噓。
而對于謝家與長孫家那一段過往恩怨周國公原本是不想說的,但又怕自家這混賬不小心觸了皇家的霉頭才說了出來。
知道事情始末之后,眾人都是心思玲瓏之人,不難推測出蘇顯真實身份!
那么,一切讓她覺得疑惑不解的謎團都已經解開了,從另一方面也能解釋了蘇顯為何能在朝堂上以寒門出身,卻能平步青云位極人臣,甚至將皇上與東宮都拿捏于鼓掌之間。
當年長孫一族雖然遭遇到了滅頂的災難,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難免在朝堂各處沒有人手,蘇顯本是極其機敏之人,再加上他們暗中相助,自能成大事。
這些年蘇顯行事滴水不漏,若非是蘇玉徽誤打誤撞覺得蘇顯與謝婉之間的關系令人十分不解,趙肅也不會將蘇顯與長孫后人聯系到一起。
蘇玉徽也未曾想到,原本只是為了調查謝婉的死因與過去,卻能牽涉出這樣驚天隱秘。
她心中一陣唏噓,不知為長孫家還是謝家,或者是為蘇顯與謝婉……
如果沒有長孫家那一場變故,蘇顯與謝婉之間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
那一年上元佳節,燈火迷離下,錦衣玉帶的世家子弟遇見了眉眼溫婉的閨閣貴女,那顛倒眾生的笑容中不是算計,藏在脈脈情深的眉眼后也不是冰冷的恨意,只是單純的驚艷與歡喜……
命運無常,誰又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