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紀見到這官員全部都齊了,整齊的依照順序坐下,這位次的擺放也極為講究,不敢越過了位次而做。
由于來參加宴會的官吏太多了,于是便有好多座位都擺放在偏僻之位,那些位置也見不到皇帝,不過卻可以自己吃自己的。
謝紀的位置便是放在除了皇帝,那些大王,國公等一類有爵位的人后面的首位,位置明顯。
許多人見到謝紀紛紛在心里吐槽,好會掐時間,這個時候來。
“丞相來遲了。”魯王見到謝紀便沒好氣地說道,居然來的比他還晚。
“見過各位大王,國公,侯爺……”謝紀首先便對著有爵位的人行禮道。
“陛下尚未來,還早。”
謝紀說了一句還早,讓魯王心里有點不爽,比他來得晚還有理了。
原以為他是除了皇帝最后一個到的,沒想到謝紀居然今天這么晚。冷哼了一下,不理他。
謝紀也沒有什么可在意的,便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
“陛下駕到。”
正當那些人又要諷刺一下謝紀的時候,皇帝就在眾星拱月之中緩慢走來。
今晚皇帝換了一身比較喜慶的衣服,頭頂上少了十二串的珠簾,顯得更加親近平和。秦弛走在他的后頭,端的是一副端莊肅穆。
眾臣見到皇帝前來,于是便紛紛跪迎,等到皇帝落座后一聲免禮,眾人便接二連三的落座。
皇帝一聲令下,便有著些許太監為眾人端來各色各樣的美食。
現在采取的是分餐制,就是一人一個桌子,這樣子的好處是不僅可以體現尊卑位次,還能夠不吃到他人的口水。
不過,這次國宴可不是讓你吃東西的,那玩意就是放著好看,實際上吃不了多少的。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既然今晚是國宴,各位也就不要太糾結禮節了,隨意點,就像是在家里一樣。敞開了吃,敞開了喝。”
皇帝首先發話了,眾人附和。口頭自然是說不會介意的,但是內心里明白就是個套話。
然后皇帝又是拿起酒杯,眾人自然不敢推辭,喝了這杯酒。
三杯酒下肚,謝紀感覺肚子里面有一團火,不擅長喝酒的他后面有人趁機拿酒敬他就全部都推辭了。
眾人還以為是謝紀太自傲,連杯酒都不吃。
“丞相位高權重,本王難道連敬酒的資格都沒?”
謝紀聽到這句話看向那個拿酒敬他的魯王,心想,這是來找茬來了。
魯王之前被謝紀給收拾了一番,心里還有點怨言,再加上之前那些官員加點火,使得他火氣就上來了,自然不讓謝紀好過。
聽說謝紀不擅長喝酒,于是便找機會使勁灌他酒,沒想到謝紀居然推辭了。
眾人便看著這番熱鬧,要是能吵起來該多好。
謝紀也知道這是那些人在背后煽風點火,添油加醋,要是這次順了魯王,那些官員就會一擁而上敬他酒,喝酒喝多了便會失了理智,就算不會,到時候呼呼大睡,形象也不是很好。
“魯王敬酒,自然是抬高了在下。不過在下不勝酒力,實在是喝不了酒,倒是辜負了魯王的一番好意。不如在下以茶代酒,這樣子可好?”
謝紀將令人將他桌子上的酒水換成了清茶。
魯王聽了謝紀的這番話心情不是很好:“難道丞相連這點酒都喝不下?男人不喝酒,說起來像樣嗎?”
謝紀聽了這句話,心里有點生氣了,不過面色還是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淡笑道:“大丈夫當持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而不是用酒量決勝負,莽夫的酒量就可以讓在場的各位自愧不如。若是要比喝酒,不如去和他們比?”
謝紀這句話便是在嘲諷那些用酒量決勝負的人。用酒來灌醉他,倒是想錯了。
不過卻把魯王給貶低了一番,惹得他更加氣,和莽夫比酒量,謝紀怎么敢這樣說,難道在說堂堂大王就配和莽夫比酒。
“謝紀,你大膽,竟敢將本王與莽夫相提并論?”魯王聽了這句話自然是不能退步的,若是這次被謝紀給罵了不還回去,豈不是成為宗室的笑柄。
“大王,吾并無此意。大王心胸寬廣,定不會計較在下的不當之言。大王德高望重,才冠古今,定然不會聽小人之意,去和他人拼酒量的。”
謝紀一句話就歪曲了事實,本來敬酒的本意不是拼酒量的,但是在謝紀的的嘴里就是為了和他拼酒量的。
魯王聽了謝紀這一番話,冷哼一下,回到了座位,郁郁寡歡,這除夕,也不是大鬧的時候。跟謝紀吵架,到時候吵贏了沒好處,吵輸了,又會淪為笑柄。還不如不吵。
“丞相可真是巧舌如簧。”王岑見到這一幕便與謝紀說道。
“哪里哪里,只是真喝不得酒。到時候醉酒,豈不是連形象都沒。這沒形象的罪過可是比不喝酒的大多了。”
謝紀笑著回應道,確實是這樣子的,這酒水便是點到為止,要是真喝醉了,到時候絕對會被他們借題發揮,彈劾聲四起的。
“陛下,新春佳節,自然少不得有詩文助興。在場諸位皆是飽讀詩書,學貫古今之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一手錦繡文章,一篇至理名言。佳節佳時,正是揮灑文采之時。”
酒暖飯飽之后,簫榆站起來對著皇帝建議道,他正是按流程走的,新春,自然少不了詩詞歌賦的點綴。也少不了歌功頌德,這正是一次討好圣上的絕佳機會。
若是詩詞做的好,沒準能被高看一眼,到時候青云直上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底下的官員便是等著這一遭,這一次機會。
“準。”
皇帝對著蕭榆點頭,然后令人后面拿出了一張文稿,正是之前已經準備好的一篇詩文。
“朕為新春準備了一篇詩文。”
皇帝令周冶將這篇文章打開,開始念了起來。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選自李世民的《元日》)
周冶將皇帝準備的這一篇詩文念出來,眾人皆是有點詫異,沒想到陛下的文采如此出眾。
“陛下文采出眾,辭藻華麗,這篇詩文定能永載史冊,流芳千古。”
“陛下才華橫溢,此篇文章既表達了新春的氣象,萬象奔騰,錦繡河山,萬千氣象。也向世人說出了陛下的宏偉的志向以及做個明君的決心,實在是千古未有之……”
許多臣子毫不吝嗇地對著這篇詩文大夸特夸,皇帝聽了眾人的夸張心滿意足,不愧于他這些天對琢磨。
無論是遣詞用句,還是從詩文的結構押韻來,都讓他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人無完人,朕并非詩詞大家,眾卿的文采定在朕之上。”皇帝頗為謙虛地說,他也并非琢磨詩詞的,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天天跟詩詞打交道的人。
不過能達到現在的成就,已經算不錯了。
謝紀在原地想他怎么忘了這一個茬了,以往新春的時候都會拿一片詩文助興的,不需要文采非常華麗,重要的是形式。以往原身準備的都是歌功頌德,處處寫皇帝如何如何好,天下又怎么怎么太平,都是因為有陛下這樣的明君。
只要有陛下在,天下自然是安定有序的。經過陛下的治理,天下已經堪比堯舜之時,不僅如此,原身除了夸耀陛下,還在里面對自己大夸特夸,說是英明的陛下任用賢臣,這才使得天下安樂。
謝紀現在想到腦殼子都疼了,那原身,通篇都是夸耀,這詩文環節便是用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自然也獲得眾人的喝彩,畢竟寫的都是歌頌陛下,能說一句不好嗎?
不過看不慣謝紀的人,自然會在暗地里面諷刺謝紀歪曲事實。
現在,謝紀最近有點忙,忘了這個,往常都是前幾天便準備好的,再讓人潤色一下,現在是他是臨時發揮嗎,還是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