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藥方》凡總論及本草、制藥一卷,婦孺之患四卷,七竅之病一卷,諸氣、腳氣、傷寒四卷,內腑之恙十卷,消渴、疔腫、痔漏、解毒、備急諸術各一卷,養生兩卷,脈象一卷,并針灸穴孔兩卷,共計三十卷,取人之性命,重于千金而名。此三十卷通曉,可起絕癥,療沉疴,號閻王之敵。凌煙,你已經看了一遍,大致也該知曉了?”
謝凌煙緩緩點頭,道:“從今日起,就請師父不辭辛苦,仔細教導了。”
孫思邈點了點頭,道:“好。不知藥則無法用藥。今日,自當由總論之本草制藥開始說起。古之神農,曾嘗百草以辨毒性,雖可嘆死于斷腸之下,然而后世千古傳誦,卻也成就了醫家舍己為人的美名。你師父想追尋前輩的腳步,又眼見古之典籍不乏疏亂,所以,嘗百草之事,我也干了不少。凌煙,這也是我的規矩,嘗過百草,而后用百草。所以……”
謝凌煙好看的笑臉抬了起來,笑道:“所以要先嘗百草,體驗其藥性對么?”
孫思邈點了點頭,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只有你感覺到藥力如何,才能知道如何用藥。前人說的,不一定是真的。行醫是條嚴謹卻又揣測的大道,看《備急千金藥方》之時,莫要用遵從的眼光,而是用質疑的眼光。我從未說過《備急千金藥方》就真的是無一漏洞。凌煙,你曉得么?”
謝凌煙笑道:“明白。在聽話的同時要質疑,我懂得。”
孫思邈笑著從旁邊的小幾上取下了一把棗子,道:“真是聰明的孩子,這把棗兒拿去嘗嘗,可有什么不同么?”
謝凌煙小心的接過,將其中一粒塞入口中,棗香伴隨白術的味道便鋪開了。孫思邈笑道:“你脾胃濕寒,這個用白術與干姜煨水煮制的棗子,最適合你吃了。不要急,慢慢品,慢慢用。”
謝凌煙點了點頭,將去了棗核的棗子吃盡,而后又抬了抬手,將另一個棗子塞入口中,這次卻是清香的青粱粟米味道。孫思邈笑道:“這個棗子對你無用,但是吃了也無妨。它不算藥,更像是吃食,只是治療驚恐虛悸,四體沉重,卻是最好不過。”
謝凌煙點了點頭,將棗子一個又一個的吃盡,卻發覺,手里一把紅棗,一十三粒,竟有一十三種不同的味道。顯然是孫思邈用一十三種不同的藥物搭配炮制而成。然而即便是補藥,但藥終究是不能亂吃的,是以一時有些不解,雙目直直的看著孫思邈。
孫思邈笑道:“你看,棗子都是一般的棗子,性熱,味甘辛,無毒。可是遇上不同的藥,就可以發揮不同的藥材。在處方用之時,很少有單獨用一種藥的,我們要的是藥材的配伍,讓不同的藥材在同一個鍋子里發揮一致的功效。或許有時候藥性相沖,但是奇正相輔之下,反而會有奇特的效果。而你,就是負責將它們乖乖排列好的人。”
謝凌煙點了點頭,道:“師父是說,要學會變化。”
孫思邈笑道:“不錯,就是變化。等你把所有藥材的變化都了然于胸,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也不過是這樣。我還有一門察言觀色之法,名為‘讀心術’,已經置于行醫所要修行的‘望、聞、問、切’四法門的‘望’中,將來即便是有病人有難言之隱,不消他講出來,只要你看他的面部神情變化,神態特征,當時就可以領悟七八分了。”
謝凌煙笑道:“原來,師父已經把人的變化也看透了。”
孫思邈道:“眾生皆有變化。人又怎能例外?好好鉆研吧,醫術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保持你的本心,好好修行醫道。將來朝堂上有劉神威,江湖間有謝凌煙,那我孫思邈,對這天地間也算是有了交代了。”
謝凌煙笑道:“師父真是辛苦了。凌煙會乖乖的把醫術學完的。至于大師兄,他現在已經是太醫院的領頭羊,朝廷那邊,師父早就有交代了。”
孫思邈搖了搖頭,道:“行醫當為萬民,在我眼里,鳳子龍孫,王公大臣,和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一樣,沒什么可分開的,這就是我為何不想跑到深宮大院去做什么御醫大臣的緣故。凌煙啊,千萬記得,將來有病人在自己面前,莫要管究竟是誰。人命都是一樣,重過千金。在我們面前的,永遠只有病人,沒有達官貴人,販夫走卒,沒有恩公和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