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道也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說道:“本官聽來聽去,總算聽明白白郡公的意思了。
你處心積慮的不惜污蔑我們的究極原因,竟是想要主動挑起戰爭啊。
白郡公,戰爭,是會死人的,你方才口口聲聲的說憂心千千萬萬將士的性命,莫非這會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開始不管不顧他們的性命了嗎?
戰爭一旦挑起,百姓流離失所,飽受戰亂之苦,將士戰死沙場,埋葬在異國他鄉,永不能回到故鄉,多少父母痛失愛子。這是世間最大的苦楚啊。
白郡公,楚國一直向我們納貢,回棘也是一直都對我朝稱臣納貢的。
所以,為何一定要挑起戰爭呢?好好的讓他們納貢,我們也不必挑起戰爭,不必死人,這樣不好嗎?”
嘿喲,他們兩個不愧是二品官,果然厲害,逮著機會就猛烈的反擊啊,還真是小看了他們呢。
這兩人眨眼之間就將白一弦懟他們的話,說成了是白一弦居心叵測的要主動挑起戰爭了。
黃忠燕哼道:“兩位大人還沒搞明白嗎?楚國背信棄義,要進攻我們,已是定局。
人家已經在我燕朝境內多次搗亂了。是你們無視了楚國的陰謀詭計和小動作。
白郡公,不過是以牙還牙罷了。
老夫還是那句話,支持白郡公的觀點,主動進攻,化被動為主動,淦他們。”
白一弦也淡淡的說道:“不管本郡公是何居心,都是為了保衛我燕朝的領土和將士。
打仗是會死人,但保家衛國,是每一個燕朝男兒的責任。
這并不是你主動退避,就能避免的了的。你不去打他們,他們就會來打你。
與其如此,不如我們搶先掌握主動權。等贏了他們,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了。
想要吃貢,就讓他們繼續納貢。甚至想要開疆擴土,也可以直接滅了他們,將楚國納入我燕朝版圖。不比他們納區區一點貢,要強多了嗎。”
皇帝眼前一亮,白一弦說的這結局,甚合他意啊。
鄭功堯等人是二品官,被白一弦這么一個年輕人反駁斥責,在皇帝面前面子大失。
面子上過不去,此時此刻也不管什么燕朝利益,就是想懟白一弦。
鄭功堯說道:“可笑,打仗有輸有贏,白郡公就一定能肯定,我們一定會贏嗎?
不是本官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是想要質問一下白郡公,你執意要挑起戰爭,何以就那么肯定,我們一定會贏?
若是輸了,將士的性命,燕朝的城池國土,這后果,你承擔的起嗎?”
白一弦也冷冷的回懟道:“鄭大人怕是搞錯了,首先,戰爭不是本郡公要挑起,乃是楚國意圖挑起。哪怕我提議主動反擊,也只是對付楚國的一種對策罷了。
其次,鄭大人不是說,楚國如今內亂不斷,還要向我朝納一大筆貢,所以國庫空虛嗎?
而我燕朝卻是國力充沛,國庫充盈,鄭大人何以肯定我們會輸?鄭大人,你還真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本郡公倒是覺得,只要沒有內奸為楚國投遞消息,我們必然會贏。”
“你……”鄭功堯快氣死了,這白一弦說來說去就是要把他打成投靠楚國的叛徒、細作啊。
黃忠燕說道:“不錯,既然你們說楚國如今羸弱,那何不趁他病,要他命?就如白郡公所說那般。
直接淦。淦他們。把他們打怕了,打的不敢他們在作妖。”
粗俗,不愧是些武夫,粗鄙不堪。
鄭功堯不再跟他們爭執,直接看向皇帝,說道:“皇上,微臣并非是打擊己方士氣。
不過是闡述一個事實罷了。畢竟有信心是好的,但也要考慮一下現實,凡事不能光想好的一面。
戰爭可不是光喊口號說我們能贏,就一定能贏的。一定要想好,若是一旦失利,我們又當如何,才能將損失減輕到最小。
可白郡公他們,顯然不考慮這些……這可是會有后患的。”
魏有道見鄭功堯孤掌難鳴,立即站出來,故作驚訝的說道:“兩軍交戰,最忌主將過于自信,沖動、貪功冒進。黃將軍如此心態不可取,容易敗。
再者說,鄭大人說的,其實也不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不知凡幾,你們如何就能保證,一定會贏?輸了的后果,可太沉重了。
若是皇上同意你們的建議,揮軍北上,你們如何能讓皇上放心。”
黃忠燕沉默了下來,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魏有道說的有道理。
打仗,向來都是有輸有贏,不能一直常勝。即便是歷史上的那些號稱是常勝將軍的,也不是每場都能勝利的。
其實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偶然的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
但問題是,這群老陰比可就等著他們失利呢。一旦輸一場,怕是這些老家伙立即會在后方搗鬼,給他們上眼藥,在皇上面前彈劾他們。
就怕皇帝會聽信他們啊……
黃庸此時沉聲說道:“皇上,老臣,必定會盡力而為,絕對不會辜負皇上的期望。
二十多年前,老臣如何打敗的楚國,今天,必定會再次戰勝他們,讓他們繼續向我燕朝,稱臣納貢。”
即便是二十多年前,楚國失敗后,也只是納貢,不稱臣,這次,黃庸向皇帝保證會讓楚國,稱臣納貢。這兩者的意義可不一樣。
鄭功堯說道:“黃老將軍,不是我等不相信你,只是戰爭,誰也不敢保證。
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你說你敢保證,你拿什么保證?若是真的輸了,又當如何?
別到時候輸了,又找萬般借口,來逃脫罪責……”
黃庸瞪了兩人一眼,對皇帝說道:“臣,敢立軍令狀。”
“父親。”
“老將軍……”
黃忠燕和慕容楚都是失聲喊道。
皇帝眸光一亮,說道:“好,既然老將軍敢如此說,那朕豈能不成全?
朕,就同意你們的請求,揮軍北上,與楚國一戰。”
皇帝此言一出,鄭功堯等人心中一驚,急忙說道:“皇上三思啊。”
皇帝哼道:“三思什么?朕已經三思過了,此事,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