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章 不得安生
哲妃聽著不對,趕緊辯解道:“兒臣不敢,兒臣剛才也只是猜測罷了,若是當真沒有,自然最好不過。其實兒臣就想提醒嫻妃,她身為四妃,不該與這種品流復雜的戲班子過多接近,若是嫻妃早些想到,也不會生出這么多事。”
瑕月開口道:“啟稟皇額娘,其實雜耍班子所住的地方一直有侍衛(wèi)把守,兒臣每次去,都會有侍衛(wèi)遠遠看著,根本不會發(fā)生哲妃所說的那種事。”
凌若微一點頭,盯著哲妃道:“如何,都聽清楚了嗎?是不是還要傳那些侍衛(wèi)來作證?”
哲妃干笑道:“不必如此麻煩,其實兒臣也希望剛才的事情是兒臣多想。”
凌若冷哼一聲道:“這兩年,每次過個除夕都不安穩(wěn),去年是這樣,今年又是如此,你們是否想哀家這輩子都吃不上一頓安樂的除夕夜膳?”
弘歷趕緊道:“都是兒臣不好,兒臣未能約束好眾人,令皇額娘煩心。”
凌若擺手道:“皇帝要執(zhí)掌前朝之事,哪里還有那么多的精力掌管后宮,這些事,本該是皇后負責才對。”
聽得這話,明玉低頭道:“都怪臣妾身子孱弱,未能打理好后宮。”
“罷了。”吐出這兩個字后,凌若再次看向哲妃,她的目光令哲妃感覺如針芒刺身一般,極力垂低了頭閃避。
凌若將哲妃這些細微的變化看在眼里,唇角微微彎起,道:“哲妃,哀家知道,你不喜歡哀家將打理后宮之事交給嫻妃,但凡事皆要量力而為,力有不逐之時,這心思……就好好地收一收;別以為哀家是在幫著嫻妃說話,這一些話,皆是為了你好。”
哲妃哪里會相信這些,不過當著凌若的面,說什么也不敢有所不敬,欠身道:“兒臣明白,兒臣一定謹記皇額娘的話。”
“行了,你下去吧。”凌若知道她沒有真的聽進去,但話說到這里,已經(jīng)夠了,她不會再多說下去,若下一次,哲妃再做出過格的事情來,她絕對不會與之客氣。
待得哲妃離去后,凌若將目光轉(zhuǎn)向明玉,輕嘆一聲,終歸是沒有多說什么,只道:“天色不早了,皇后也早些回去歇著吧,若是有興致,可以去暢音閣聽一會兒戲。”說著,她對弘歷道:“皇帝也退下吧。”
待得殿內(nèi)只剩下她與瑕月二人后,后者道:“皇額娘莫要生氣了,只是些許口舌之語罷了,不打緊的。”
凌若頷首道:“你能這樣想最好,不管怎么說,今夜這頓家宴,確實給了哀家許多驚喜,哀家很喜歡你這份用心;但哀家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后宮安寧,這一點皇貴妃沒做到,哲妃沒有做到,哀家希望你可以做到。”
瑕月低頭道:“兒臣明白,兒臣一定會盡力為之,希望可以不負皇額娘所望。”
后宮之中,對她不滿的人有許多,但是哲妃之流,并不能令凌若特意說這么一番話,所以,凌若話中的“安寧”二字,主要是指明玉。明玉與她的不合,不僅僅只是凌若的心病,也是弘歷的心病。
之前盼著她們不合的時候,明玉對她言聽計從,以姐妹相稱;如今盼著他們合的時候,彼此又心存芥蒂,實在是有些諷刺。
凌若清楚明玉的性子,所以未曾與她多說,只提醒瑕月,讓她設法消除明玉心中的芥蒂。
凌若知道,這樣有些為難瑕月,但她既然給了瑕月協(xié)理六宮的權(quán)力,給了瑕月信任,那么瑕月就必須要擔起應擔的責任,不可推脫;權(quán)與責,從來都是不可分離的。
在沉默片刻后,凌若道:“你也回去吧,另外,明兒個就讓雜耍班子與戲班子離宮,每個人賞十兩銀子。”
瑕月依言道:“是,兒臣告退,明兒個一早再來給皇額娘拜歲。”
看著殿門關起,凌若搖頭嘆氣,水秀道:“太后,這是怎么了,還在為哲妃剛才在家宴上說的話煩心嗎?雖說剛才家宴上聽到的人不少,但依奴婢所見,她們應該不至于去外頭胡亂傳話,您不必太擔心。”
凌若苦笑道:“哀家哪里是擔心這個,哀家是擔心皇后。剛才你也在乾清宮,最先針對嫻妃的,并非哲妃,而是皇后,自從百鶴圖一事后,哀家看她是越來越弄不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了。哪怕嫻妃真的做錯了什么,也應該私下去說,哪里能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張嘴就來,更不要說這次的事,嫻妃并不曾做錯。”
“依奴婢看,皇后分明是嫉妒太后您稱贊嫻妃,所以才故意那樣說。”水月那件事,水秀至今仍然耿耿于懷,對間接害死水月的明玉自然沒什么好印象。
凌若嘆了口氣,道:“罷了,哀家已經(jīng)吩咐嫻妃了,希望她能夠處理好與皇后的關系,不要總是這個樣子。哀家倒也罷了,就是難為了皇上。”
過了除夕,就是乾隆三年的正月了,初一這日,弘歷在乾清宮受百官朝拜,后宮諸妃則分別前往慈寧宮與坤寧宮叩拜賀歲。這一日,不論私底下怎樣暗潮洶涌,至少在表面看來,諸妃之間,一派和樂安寧,毫無間隙。
隨后的日子,瑕月仍然忙于打理后宮諸事,哲妃雖得了凌若的警告,但依舊咽不下這口氣,時不時地在暗中給瑕月使絆子,不過皆是一些小事,并沒有出什么亂子。瑕月明知是其所為,卻不曾說什么,并非她怕了哲妃,而是她現(xiàn)在初掌大權(quán),最要緊的是穩(wěn)定后宮,不要出什么亂子,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她現(xiàn)在的態(tài)度皆是能忍就忍。不過這并不代表她會一味隱忍,若是哲妃做的事越出了她的底線,那么……她絕對不會再與之客氣,蘇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與哲妃相比,明玉更加讓她感覺到無力,為了除夕夜里凌若所說的話,她每日都會去坤寧宮請安,試圖讓明玉對自己改觀;可惜,明玉每回見了她,不是冷嘲熱諷就是閉而不見,永璉也因為明玉之故,不便與她見,只能隔著遠遠一段距離,對她笑幾聲或是扮個鬼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