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云援救涿郡的時候,劉備還是一個小小的縣衙屬吏,短短數月就成了涿郡司馬,這爬的確實有點快。不過高云并不驚訝,以他對劉備的了解,只要是劉備遇對了人,這種變化也不足為奇。
其實劉備這官還真不是鄒靜給封的,而是幽州太守劉焉親自封的。涿郡被高云保下,鄒靜對劉備也多了些好感,有事也帶著劉備。這樣在一次會談上,劉備得機會闡述了一些觀點,正好被劉焉聽到,覺得劉備是個可塑之才,于是便親自任命劉備為涿郡司馬,仍舊在鄒靜手下當差。
劉備很了解高云,知道高云足智多謀,破敵之計肯定早已了然于胸。所以高云問他們破敵之策的時候,劉備是一言不發。他知道,說了也是白說,搞不好還要惹高云不高興。
孫堅是個心直口快的人,聽高云問話,隨即回道:“大將軍,兵法云‘兵倍則攻’,今我軍眾而敵軍寡,在下以為可激勵兵士,四面攻打,巨鹿可一鼓而下也!”
高云心說:“這孫堅還真是跟書上想象,敢打敢沖,火爆子脾氣啊”,但臉上可沒表現出來,而是以一副很肯定的表情點了點頭。
轉臉又問曹操道:“孟德以為如何?”
曹操捋捋胡須,說道:“文臺所言頗有道理,然則若四面攻打,眾賊無退路,必然拼死守城,恐與我不利。操有一法,可破賊兵,欲請大將軍定奪”。
“噢?”高云一笑,說道:“孟德請講”。
“是”,曹操又拱手稟道:“巨鹿城西乃是洺水,河流頗急?上染泻影稘O民之船,聚于東岸,鑿漏船底,以木板堵在漏洞之上,再在河底暗伏木樁,于木樁上綁縛繩索,使繩索另一端系住船底木板。安置妥善之后,我等便可于東、南、北三面攻城,留西門與群賊逃竄。我卻于河岸埋伏兩支人馬,待賊寇逃至河邊之時,我伏兵盡起。群賊見河岸有船,必然上船急逃,拽動河底繩索,木板自然脫落,其船漏水必然皆沉。我軍再于河邊萬箭齊發,則群賊皆死河中矣。計乃如此,請大將軍定奪”。
“孟德真足智多謀也!”高云這聲贊嘆并不是刻意夸獎曹操,而是發自內心的。三面攻城一面伏兵的戰術,并不足為奇。但是曹操絕就絕在這用船的法子上,高云不禁暗想:“看來這曹操是貨真價實啊,不但用兵高明,心狠手辣也不是蓋的啊”。
雖然曹操這一計確實挺高明,但高云并不打算用他的計策,因為高云還是盡量想給那些黃巾軍一條活路。通過對以往戰俘的了解,高云知道,這些黃巾軍造反絕大多數都只不過是為了有口飯吃,能活下去而已。這不過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要說錯歸根到底都在這兩朝皇帝身上,所以高云對于黃巾軍還是能少殺一個就少殺一個的。
雖然不打算用曹操的計策,但高云也不想駁曹操的面子,笑道:“孟德之計雖高,然巨鹿連連動蕩,百姓十戶九空,哪里還有漁船啊。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今巨鹿賊寇士氣已墮,戰力已疲,糧草已盡,皆知已無勝算,此正用奇之機也。本公欲以飛書布告城內,只要肯棄惡從善,從屬之賊皆饒其性命,只誅張角等首惡之流。此攻心之術也,若能使賊眾自然瓦解,則省卻我大軍之力也,何樂而不為乎?”
曹操聽罷,心下一驚,暗道:“此人之法雖看似平平,卻深得兵法本宗之要,乃潰敵于內之謀也。我只思慮于兵戰之上,以為最佳之策,今與此人相比卻稍遜一籌矣……”。
想到這里,忙道:“大將軍用兵有法,操愧不能及也”。
劉備、孫堅也都跟著連連稱是。
高云又謙讓一番,便讓左右安排他們三人先去歇息了。
第二天,高云起草了布告,命隨軍文吏抄寫千份,綁在箭上悉數射入城去。
張角一連多日臥床不起,此時巨鹿城中已經是人人惶恐,個個不安,都知道身陷絕境了。突然看到箭書,頓時都覺得又有了活的希望。
“哎,兄弟,看到沒,官軍大將軍說只要投降就能活命呢!”一黃金兵丁低聲對自己的伙伴說道。
“小點聲,別讓人家聽見,晚上咱們偷偷溜出去”。另一名黃巾兵低聲回道。
“大哥,你們也帶上俺吧,俺也不想死在這里,帶俺一起逃吧”。后面有一個黃巾兵聽到兩人的對話,急忙湊過來,低聲哀求。
千余封箭書射進城內,霎時就讓全黃巾軍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顧不上探究書上說的是真是假了,反正呆在城里是必死無疑了,逃出去總還有一線生機。
黃巾軍將校也有撿到箭書的,知道事態嚴峻,不敢隱匿,只好向張角匯報。
張角看罷,大驚失色,緊接著又嘔血暈厥。這下沒了主心骨,黃巾頭目們更慌了,不知如何應對才好。
當夜,巨鹿四墻上人影不斷,三萬黃巾軍一夜之間跑掉兩萬不止。高云早就安排人馬在四周攔截,將這些逃出的黃巾軍悉數俘獲,關進平鄉城內。
第二天,張角從昏迷中醒來,眾黃巾賊將急忙向張角稟報。
張角聽罷,仰天長嘆,惜道:“高云深得兵法精要,我遠非敵手也,今大勢已去,諸位各自逃生去吧……”。說罷臥床而死。
眾賊將一見張角死了,更加慌了手腳,思慮半天大將韓暹說道:“如今‘虎威軍’已經四面圍城,我等若要活命,只有一法可行”。
賊將楊奉等人連忙問道:“韓將軍有何妙策可保我等性命?快請將來!”
韓暹道:“如今高云布告只赦從賊,不赦主犯,我等若如此出城,必然難逃一死。如今張角已死,我等不如將其首級割下,獻于高云,或可將功抵罪”。
眾賊將一聽,面面相覷,一言不發。要同意吧,又覺得不太仗義;要不同意吧,又誰都不想死。所以誰都沒先說話,都等著別人先同意,自己好隨聲附和,好像這樣自己就比別人善良一點似的。
許久,楊奉開口道:“事已至此,也不容不如此了,留得性命,日后或可為良師報仇,此亦盡忠之道也!”
眾賊將一聽楊奉先同意了,而且還找了個這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一起附和起來,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這就是人性。
眾賊將打著日后報仇的借口,將張角的頭割下來,裝在盒子里。領著僅剩的幾千老弱病殘,開門請降。
高云雖然聰明,但也不可能知道張角到底是怎么死的。韓暹等人口調一致,都說是趁張角睡著的時候,眾人一起將張角殺死的。
高云也沒法想查,只好命人先把這些黃巾將校關起來,寫戰表往朝廷請示該怎么處理這些人。
靈帝一聽說張角死了,黃巾之亂平息了,高興的不行,心情也自然好的不得了,當時便傳令赦免韓暹等人,而且還都封了官。
高云見了圣旨,雖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但也沒辦法,只好照本宣科,又派人護送這些賊將去朝廷受封。
黃巾軍既然已經剿滅,曹操、劉備、孫堅三人的助剿任務也就完成了,當即辭別了高云,各自帶領人馬回去了。
因為朝廷派出的接管官吏還沒到,所以高云還不能撤離,便將人馬分派在巨鹿、平鄉兩地暫且休整,同時也修繕一下被戰爭破壞的城池。
這一戰,黃巾軍總參戰人數共計十六萬,除去死在戰場上的、中途跑掉的,都被高云關在了平鄉城內,總共七萬多人。好在是張讓給了高云隨意調動戰區各處糧草輜重的權利,要不然光這些戰俘也得把高云吃窮。
高云早有言在先,對于這些投降的黃巾軍都既往不咎,F在戰爭已經結束,高云自然得履行諾言,釋放戰俘。當然,收編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這些黃巾軍在戰俘營的日子可以說是他們過的最舒坦的日子,他們造反本身就只為有口飯吃,但是跟著張角也并沒能讓他們吃飽。在被高云俘虜之后,他們卻能飽食一日三餐,都覺得“虎威軍”的人實在是太幸福了,一聽說可以自愿參加“虎威軍”,都爭先恐后的要留下。
高云讓關羽依照審核標準,從這七萬多俘虜中挑選了一萬六千人收編入伍,其余的就地釋放。五六萬黃巾軍,一個個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戰俘營。
-----------------------------------------------------------------
親愛的朋友^~^多謝您的閱讀^~^請順手點一下主目錄頁面上的【加入書架】按鈕^~^給大墨一點支持!一點態度!大墨一定不讓大家失望的^~^多謝!多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