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以逸待勞”,用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袁術和袁胤這兩路兵馬那實在是太勞了,接連奔跑五十多里,一個個累的都快喂了狗了。
虎威軍兩路伏兵殺入敵群,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殺的袁術兵馬哭爹喊娘,四散逃竄。
李典和高順殺透敵陣,各催戰(zhàn)馬,一齊來殺袁術。
這時候袁術手下已經(jīng)沒有什么像樣的戰(zhàn)將了,那些小將校尉根本連高順和李典的馬蹄都擋不住,接二連三的被斬落馬下。
袁術這時候嚇都嚇死了,哪里還顧得上援救大營。急忙調(diào)轉馬頭,和袁胤一前一后,往西逃竄。
他倆這一逃,麾下兵丁比他倆還快,一個個抹頭就跑,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李典高順領兵馬掩殺十余里,直殺的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趙云這里也早就動上手了。袁術和袁胤領兵馬出寨不到半個時辰,趙云便提槍上馬,領麾下大軍奔襲而出,直取敵軍左寨。
這時候袁弘手下就還有不足三萬人馬,他又把大部分兵馬都集中在了中寨大營。左寨守軍僅有五千來人。
趙云先讓弩兵一陣飛射,打的寨里守軍節(jié)節(jié)后退,死傷無數(shù)。接著讓刀牌向前,攻打寨柵。
要說這袁術的營寨立的確實牢固,寨柵堪比城墻,五千刀牌雖然不懼寨里面射出來的箭矢,憑借盾牌遮掩,掃清了寨外的鹿角拒馬,但是卻無法攻入寨墻。
趙云大怒,飛縱胯下馬,飛奔而進,一路撥開飛失亂箭,直到敵寨門前。大喝一聲,“開!”,豪龍膽力劈三槍,那寨門門閂應聲而斷。
趙云抖槍點開寨門,涌身殺入,單槍匹馬,直撞中軍。左寨守將名喚袁鄶,突然見趙云殺入寨內(nèi),驚慌失措,撥馬就跑。
趙云催馬趕到近前,抬手一槍,將袁鄶挑落馬下。寨中兵馬一個個嚇的心驚膽裂,四散躲避。
虎咆令大軍趁勢殺入,分軍清剿余敵。左寨袁術兵丁人人自危,哪敢再戰(zhàn),爭先恐后從各門逃竄。
袁弘身在中寨,聽說趙云襲了左寨,跌足而嘆,“果不出我之所料!中虎威軍調(diào)虎離山之計矣!”
袁弘在袁術軍中確實是最有見地的一個,雖然不是統(tǒng)兵打仗的材料,但是卻精于謀算。在雷薄中了第一計之后,他便有所覺察。
但是他跟了袁術多年,很清楚袁術的人品。埠南是袁術存糧的地方,就算自己勸袁術不去,袁術也不會聽。所以他干脆就沒說。
知道趙云取了左寨,袁弘急忙叫來副將候選,說道:“我分軍左右兩寨,原本是想趙云來打中寨時,左右兩軍齊出,襲其兩翼。但不想被趙云識破,如今他先破左寨,右寨已無用處。你速速前去,將右寨兵馬帶回來,死守此寨!等候主公回援”。
候選急忙應命,出帳上馬,離寨而去。
袁術中寨距離右寨不過三里,候選快馬加鞭,片刻功夫便到。急忙集合右寨五千兵馬,棄了寨柵,往中寨急行。
卻哪里想到,他剛離開右寨一里多地,耳邊便聽一通緊鑼鳴響,周鑫領五千虎威軍由西面密林中殺出,直撞候選一軍右翼。
候選驚慌失措,慌忙迎戰(zhàn)。周鑫策馬直到近前,大刀迎頭便砍。候選舉槍相應,與周鑫戰(zhàn)到一處。
趙云觀察了敵寨情形之后,斷定袁弘必以中寨為重。自己破了左寨,袁弘必然調(diào)右寨兵馬鞏固中寨。
所以,早暗地里派人傳授周鑫計策,叫他擇地埋伏,阻擋右寨援軍。
周鑫從埠南城東剛到這里不久,恰好就見候選領兵馬離開右寨。急忙領兵出戰(zhàn)。
候選的武藝本身與周鑫不相上下,但是袁術軍接連大敗,候選此時早已膽怯。
周鑫卻是越戰(zhàn)越勇,大刀橫劈豎砍,招招不讓。殺到三十合上,周鑫奮勇發(fā)威,手起一刀,將候選砍死在地。
候選手下兵馬本來就差虎威軍太遠,這下候選一死,誰還敢再戰(zhàn),一個個爭先恐后,跪地請降。
周鑫分一軍收繳俘虜,領其余兵馬轉戰(zhàn)向南,來增援趙云。
趙云破了左寨,馬不停蹄,領兵馬直抵袁術中營大寨門外。但卻沒有馬上攻打寨柵,而是傳令列陣稍息。
這時候,趙云已經(jīng)不急了,因為他已經(jīng)收到了戰(zhàn)報,李典和高順已經(jīng)殺破袁術兵馬,正在趕來途中。
這樣一來,可以說勝券在握,趙云也就不再急于一時,以免不必要的損傷。
等了約半個時辰,李典、高順、周鑫三路兵馬陸續(xù)來到,齊臨袁弘寨外。
趙云一聲令下,三萬多兵馬擺開陣勢,旌旗蔽日、戈戟盈天,軍勢極其雄壯。
袁弘麾下守軍遠遠看見,一個個汗毛倒立,冷汗直流,恐懼和膽怯開始在每一個人心里蔓延。
袁弘在寨門內(nèi)指揮,看見虎威軍這般形勢,心里也是暗自嘆息,“趙云集全軍在此,主公又無音信,想必兇多吉少。我袁弘今將死于此地矣……”。
正這樣想著,身后汲汲皇皇跑來一名斥候,“報!軍師,大事不好!對岸的虎威軍開始渡河了!”
袁弘點了點頭,擺手讓那斥候退下,沒有說話。這其實已經(jīng)在他意料之中。虎威軍既然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那河岸設下的兵馬自然不只是為了牽制他們。
如今只剩下這座中寨,那對岸的兵馬自然也是該來夾擊的時候了。
橫豎是個死,袁弘這時候倒想開了。河對岸的兵馬來與不來,對自己來說,也不過是早一會兒或晚一會兒的事。
袁術和袁胤領兵離開之后,袁弘就把河岸的守軍全部調(diào)了回來。他很清楚,如果趙云用的是調(diào)虎離山之計。那大軍圍困中寨之后,趙云一定會派兵馬繞過寨柵往東,從后面將守河兵馬殺破。
那么把他們留在河岸上,一點用處都沒有,倒不如調(diào)回來,還能增加一些守寨能力。
所以說,這時候頤河西岸的守御已經(jīng)空了。諸葛瑾領一萬五千兵馬順勢渡河,毫無阻攔,直到袁弘中寨背后。
趙云見全軍已經(jīng)到齊,即刻傳令,兵分四門,箭陣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