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長途行軍,有鐵路輸送、摩托化行軍、空運、海運等多種方式,杭州距離上海不遠,選擇的是摩托化行軍,南京的戰友們采用的是鐵路輸送。
每次打靶,長途行軍都是值得珍藏的一段美好記憶,軍車連綿氣勢宏偉而又雄壯,軍歌嘹亮帶著年輕獨有的激情一路響徹云宵,沿途更有美景無數目不暇接。
牽引兵器的車輛,是大功率柴油車,一輛接一輛,一路濃煙滾滾,與天堂美景稍顯不協調,氣勢卻足,尾部的排煙管,冒出濃煙,遮蔽天空,增添威武霸氣。
不由的與戰爭場面聯系在一起,像硝煙彌漫,像奔赴戰場,年輕的心總是容易被感動,這樣的場景,平生無盡豪情,義無反顧,哪怕前面真的是戰場,哪怕敵人再強大,一樣敢戰敢勝。
蘇杭之繁華,不歷鄉野不知其盛,寬闊的公路在稻浪中穿行,兩側卻是人煙不斷,或城或鎮或村或廠,難見空閑之所荒蕪之地,人來車往伴隨了全程。
有同樣的年輕生命出現,帶著向往有著好奇,腳踩自行車追逐致意,偶有姑娘參雜其中,車廂之內即時能感受到青春燥動不安,封閉太久,行軍當成了旅游,路旁成為美景,風塵赴赴當成快樂相隨。
不知道是部隊行走這條路線次數太多,還是擁軍觀念太過濃厚,不時有人向我們扔來一瓶瓶礦泉水,有年輕的追逐者,也有路邊的小店,車不能停,有些戰士將攜帶的水果回拋,作為愛民舉動回應。
牽引車的車廂內,搭載著年經的士兵,不知道哪輛車最先飄出歌聲,帶著年輕帶著驕傲帶著自豪,聲音響徹了一片天地,似乎想要將自己的豪情傳遞到最遠,讓整個車隊感受,讓周圍群眾感受,讓遠在家鄉的親人感受。
年輕是激情的***,一輛輛的將整個車隊點燃,最初唱的都是部隊歌曲,只有軍歌最嘹亮,只有軍歌最適合抒發豪情,這時沒有了隊列要求,或坐或立,或攀或扶,只管盡情吼叫,青春肆意,攪動了風云,稻浪翻滾,鴉雀高飛。
又不知道誰起的頭,軍歌變成了流行歌曲,表達思念,抒發斗志,寄托感情。不如軍歌熟悉,唱得并不完整,往往幾句之后再唱不下去,但這并不影響激情,依然一首首接下。
唯獨一首《小芳》,剛剛流行,哪個都能唱全,一路吼來,唱得最多。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你和我來到小河旁,從沒流過的淚水,隨著小河淌,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我不忘懷,謝謝你給我的溫柔,伴我度過那個年代,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你站在小河旁。”
這樣的歌詞,蘊含的感情太過深厚,士兵之中,有幾個不是農村出身,有些人好面子,父母有工作,或者家住城郊,也稱自己是城鎮身份,很有可能還是農村長大。
青春萌動,這首歌里,每個戰士都有屬于自己的一份情感寄托和表達,有著什么樣的內涵,或許只有自己知道,或許只能在吼唱之中才能完全釋放。
年少羞澀靦腆,激情多于理智,幻想多于現實,隱藏多于表達,或許從來沒有流露過,或許從來沒有接受過,或許從來沒有投入過,只是激情,只是沖動,或者被傷害,或者也傷害了別人,多少年之后再次遇見,臉上有傷,心中有痕。
江南水鄉,美景無算,其中一段有京杭大運河相伴,既有獨木小舟泛泛其上,也有現代輪船“突突”來往,見到最多的是滿載河砂的貨船,所載之重,將船舷壓得快與水面平齊。
隋朝開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水面開闊而又平靜,舟行其上,無風無浪,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船只足量裝載,古代專用漕運,現在還用在了建設,如此之多,如此之頻繁,可見經濟之活躍,發展之繁榮。
小橋流水人家,處處可見,石拱橋古香古色,現代橋梁跨河跨江,平直處如公路延伸,高大者見恢宏雄偉,最有感觸的是浦東大橋,長長的引橋載著車隊盤旋而上,橋面江風獵獵,遠處高樓林立,處處透出現代都市繁華,每次都能激起作為一名華夏子孫的自豪感。
車隊還曾追隨鐵道,最新式的城際列車不時呼嘯而過,這可能是上海直達杭州的一段鐵路,見不到了綠皮車的身影,我們摩托化行軍要大半天,乘坐這趟列車只要兩個半小時。
后來去教導隊學習,乘坐的應該就是這趟列車,車廂內的坐椅按航空坐倉標準配置,寬敞而又舒適,服務員個個能比空姐,服務周到,態度熱情,軍裝沒有掉色,受到同樣的待遇。
杭州到上海,這輛列車兩個半小時就能到達,拉著兵器摩托化行軍的車隊,卻要花了大半天時間。
期間時有壯觀場面,車隊每隔一段時間,會靠邊停下,以解決個人問題,時間急迫,戰士們匆忙跳下,路邊一路排開,不管有沒有人,立刻釋放,奮力而出,激流成注,帶著些比較,看誰最遠,似乎這也是戰斗力強的表現。
光陰似箭,帶著實現豪言壯語的興奮,第二年度參加完實彈打靶返回連隊,十二月份,喜訊順利到來,大紅花和三等功的軍功章,佩戴在了胸前。
立功喜報寄到了家里,由縣武裝部和鄉武裝部敲鑼打鼓送達,同時送達的還有優秀士兵喜報,兩張加蓋了旅部大印的獎狀,被父親高高的掛在了墻上。
他給大伯父寫信,分享了這份喜悅,說法卻讓我有點不好意思,父親在信中說,我從小到大沒得過一張獎狀,獨自在外,置身軍營,成為功臣,一次得到了兩張獎狀。
我能想像父母高興的樣子,孩子長大,部隊確實是大熔爐,從此真正放心。諸多付出,不求回報,此時此刻得到了心靈慰藉。鼓勵隨著書信接踵而至,希望我能再接再厲,爭取考上軍校。
而我并沒有讓他們失望,次年三月份,旅部派人到各營組織考軍校苗子選拔初試,我順利過關,隨后到旅部的教導隊報到,集中復習三個月之后,又順利考取了軍校。
當兵第二年,是最忙碌的一年,連隊文書是九二年兵,是我教練的教練,或許是他推薦,或許是指導員發現,連隊迎接上級檢查的各種材料,都交給了整理,抄寫的抄寫,編制的編制,常常加班到深夜。
時間到九六年春節,在傳統節日即將來臨之際,連隊所在的南山街道,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慶功活動,主題只有一個,為轄區內取得優異成績的部隊和戰士頒獎。
寒冬的一個早晨,指導員帶上我從連隊出發,有些搞笑的是,我的那位九三年度兵教練,主動向指導員提出希望同行,或許正如前面所說,他將教導出一兵優秀士兵,當成了他的榮譽,此刻希望得到分享。
這還是我第一次與指導員單獨成行,洗得有些輕微褪色的軍服,略微顯胖卻很壯實的身影,顯得特別樸實憨厚。而他確實也是一個樸實憨厚之人,和藹可親,四方大臉,微笑從來掛在上面,公道正派,連隊戰士對連長是敬畏,對指導員則是敬重。
跟隨他身后,多少有些緊張,有了教練跟隨緩解不少,在等候“308”路公交車時,指導員似乎有所發現,微笑著給我和教練發了一支煙,拉了幾句家常。
天高云淡,陽光明媚,當我們到達會場的時候,南山街道的駐軍代表已經來了不少,不過大多數是軍官,出現的士兵似乎只有我和教練兩個。
時間不久,更多的士兵出現,一隊女兵在一名女軍官的帶領下,步伐整齊的走了進來,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眼球,最吸引人的是那名帶隊的女軍官,個子高挑,扎著馬尾,盡顯英姿颯爽。
女兵都是剛入伍的新兵,應該還在新兵連,穿著和我們新兵連時一模一樣的作訓服,還沒有授銜,帽子上沒有帽徽,肩膀上沒有軍銜,似乎都還是小孩,比年輕的女軍官矮了一大截,更凸顯了女軍官的不同。
女軍官可能是軍校剛畢業不久,少尉軍銜,她所在的部隊受到了表彰,由她代表上臺領獎,領獎之時,敬了個標準的軍禮,動作輕盈,我似乎聽到了身邊教練咽口水的聲音。
在這名女少尉領獎之后,接下來念到的是我的名字,我一起身就打破了寂靜,起身就有聲勢,軍人的素養在那一刻充分體現,哪怕是地方組織的活動,哪怕此前所有上臺領獎之人都帶著輕松隨意,我卻一絲不茍。
坐姿下挺立,雙腳并攏,“啪”的發出一聲脆響,標準的隊列動作半面右轉,齊步行進至主席臺,昂首挺胸,臂如鐘擺,步如丈量,最后又是“啪”的一聲立正,抬手敬上標準的軍禮。
雖然是上臺領獎眾人中唯一著制式膠鞋的,但是聲音卻最響,步履最鏗鏘,兵味最濃,震撼了全場,此前稍顯稀拉的掌聲,在我領獎敬禮的那一刻,就在身后熱烈響起。
當我回身再次向全體敬禮時,看到那些滿臉帶著稚氣的小女兵,眼中全是崇拜,或許她們會從我身上受到了些感染,在軍旅剛開始起步時,收獲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這應該是一名共產主義戰士應盡的義務吧。
這次表彰活動之后,不久南山街道又組織了一次軍營演講活動,在所屬的轄區駐軍部隊巡回演講,這次演講,指導員又安排了我參加。
這也是我在部隊中唯一參加的一次演講,帶著為連隊爭光的責任感,我查閱資料,搜集素材,在指導員的幫助和把關下,演講的題目定為《我是一片樹葉》,主旨是將士兵比喻為一片樹葉,要努力報效“祖國”這顆大樹。
樹葉有不同,有的能健康成長,茁壯翠綠,長于大樹反哺大樹,有的會受害蟲駐咬,殘缺衰敗,長于大樹反損大樹,經不起風霜,早早凋零。
我們這片小小的樹葉,要怎樣才能做到不被蟲駐,不會枯萎,就要苦練內功強筋健骨,才能茁壯成長,就要甘于寂寞摒棄誘惑,才能不被侵蝕,就要確立理想堅定信念,才能立足本職,建功立業報效祖國。
儀器排的排長,長得高大俊郎,他的妻子是空軍療養院的一名軍官,平時跟我們接觸較多,被我們親切的稱為嫂子,聽嫂子講,演講過后,許多人沒記住我的名字,記住了我叫一片樹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