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來自外太陽系的飛船在星海之中飛行著,沒過多久他們在眾多的星球之中發現了一顆藍色的星球,通過飛船上的儀器他們檢測到眼前的這顆星球上,存在很多生命特征,所以飛船開始朝著這個星球前進。
當他們在這個星球登陸后,發現這里生活的動植物體型都是十分龐大,而整個環境的濕度很大,含氧量很高。他們經過一番考察后,認定這個星球就是他們要找的第二星球,所以開始在這個星球之上選址,建造家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將原來星球上的同類,逐步遷移到這個新的家園上來。他們的科技即便已經達到了光速水平,但由于他們的星球距離地球太過遙遠,所以在搬遷設備和運輸人員上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經過上千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基礎設備和核心人員的遷移。而當擁有一定的物力和人力后,一方面還是源源不斷的保障新設備和居民的運送,另外一方面則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接下來的一千年時間,它們已經在這篇綠洲之上,建設出來一片巨大的現代城市群,就在他們籌劃著開始進行大規模居民運輸時,這個綠色的星球迎來了史前最大的浩劫:大地開始震動,裂出幾百米寬的裂縫,周圍的火山噴發出炙熱的巖漿,綠色的森林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巨大的飛禽走獸來回躲避……火海、濃煙、尸體、嚎叫,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
他們花費數千年建造的心血也毀于一旦,無數的同伴由于這場浩劫而喪生,剩下的一少部分,只能暫停新家園的遷移計劃,靜觀其變。而藍色星球的浩劫還未結束,這樣的災害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由局部災害變為全球范圍內的,這短短數十年的時間,導致整個本身是生命海洋的星球,物種接近一半的滅絕。他們最后也只能返回到外太空,來逃避這個星球的災難,一直等著這場浩劫的結束。但沒過幾年,這個星球進入了浩劫的高潮期:地核中巨大的力量將整個星球開始撕裂,這里的陸地變成了海洋,海洋變成了陸地,之前本是一大塊互相連接的大陸,也被撕成了許多小塊。在這場巨大的動蕩之后,帶來的就是長久的平靜。雖然在這場浩劫中接近99%的物種瀕臨滅絕,但新的生命體也逐漸開始出現。
鑒于這次巨大的失敗,他們花了數千年的心血,在這短短數十年的自然災害面前毀于一旦,損失嚴重。一方面他們開始重新思考第二星球的選址,要能抵御滅世級的災難;另外一方面,這幾千年的時光,他們的科技也在突飛猛進。他們駕駛著最新的飛船,開始在地球上搜索,最后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大地之痕,這是一個巨大的溝壑,深度超過了2000公里,只需要幾百公里就可以抵達外地核的位置,所以一個大膽并且前所未有的想法開始在他們的腦海中醞釀著:他們趁著這條大地之痕還未合上,開始前去探測地核,探測之后發現地核內部是中空構造之后,他們欣喜若狂,更加堅定了他們之前的想法,那就是在地核之中建造一個地底世界!因為星球表面是無法避免各種天災的出現,但大部分的天災是不會影響到最內部的地核的,再加上地核外有兩三千公里厚的地幔保護,除非將整個星球一刀劈成兩半外,否則外部的任何災難都無法影響地核內部!
有了這樣的計劃,他們又開始了漫長的建設工程,在地表建設很多物料點,經過一系列的深加工后,再輸送到數千里的地下以供使用。雖然這是一項開天辟地級的工程,但由于此時的他們已經掌握了粒子空間傳送技術,所以還是有能力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而在接下來數千年的建設過程中,他們又發現了新的材料,那就是大地之母,他們決定就地取材,使用地核外面的大地之母作為基礎建設材料。最后花了近5000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地核內部的基礎建設。再完成基礎建設不久,大地又遭遇了一次巨大的震動,之前裂開的大地重新合攏,原來的大地之痕也不復存在。沒有了大地之痕,從地面到地核的距離增加了數千公里,而材料傳送本身的能量消耗與距離和質量有關,距離變遠后,每次傳送的質量只能大打折扣。盡管這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的難度,但好在地核外部的建設已經完成,而地核內部空間的開拓點也完成探索和標記。
之后他們又遇到了最大的困難,由于整個由大地之母建造而成的空間是冷卻態的,雖然激活后的大地之母可以隨意進行能量轉化,但就如同原子彈爆炸前需要巨大的能量觸發核裂變一樣,首次激活整個空間也需要巨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只有毀天滅地的自然能量才行。而就在他們一邊等待時機,一邊不斷研究如何人工觸發這種能量時,這個星球又發生了巨大的變故:之前分離的大陸版塊又開始變的活躍起來,版塊與版塊相撞,巨大的海溝或高山出現,同時伴隨的百米高的海嘯,和地底火山群的噴發,地幔的結構再次被調整,地幔深處永不熄滅的巖漿包圍了外地核的絕大部分面積,而巨大的熱能被大地之母不斷吸收著。他們看到安裝在大地之母中的采集器返回的能量數據,越來越高,他們知道機會來了,剩下的事情僅僅就是等待。即便地幔中如此大的能量,也讓他們等了百年,地核世界才被成功激活!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在地核內部進行改造和建設。內部的工程量更是巨大,他們原計劃在地核內部開拓出一片足夠他們生存的世界就可以了,但讓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由于整個地核外部是一層大地之母組成的結構,而大地之母本身具有金屬的特性,如同在地核外面套上了一個巨大的金屬外殼,而這個外殼被激活后,產生了巨大的地磁能量。本來沒有磁極的星球,忽然產生了南北兩個磁極后,當時生活在這個星球的一些巨無霸動物,比如恐龍等一些遠古巨獸,無法適應突然出現的磁場環境,在短短一年時間,又造成了大量動植物的滅絕。
這些改造地核的外來生物看到外面的尸橫遍野慘狀,想到這些生命體都是經過了成千上萬年的進化才走到了今天,如今被他們的行為毀于一旦,他們都感到無比的內疚和難過。他們當中一個年輕人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不僅僅要將地核內部打造成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還要將整個地核內部掏出一個空間來,以供外面世界的所有的生物生存!以彌補他們對這個星球帶來的傷害。這項提議,得到了其他長老的一致認可,并將這個計劃稱之為“藍洞”。
藍洞計劃是一項巨大且長遠的工程,其工作量要比之前對地核外部大地之母的改造工程多上幾十倍,需要耗費幾十萬年的時間。大地之母雖然蘊含巨大的能量,但對這些能量無法控制和靈活使用,為此,他們又從他們的星球上帶來了特有的永恒之石,并成功與大地之母融合。第一批被傳送至地核內部間隙建造者,首先在地核內部建立了一個粒子傳送陣,以保證最基本的運輸能力。在改造整個地核內部空間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對永恒之石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只能再派人回到自己的星球,源源不斷的運送這些能量石。
地核的世界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整個地核的半徑接近3400公里,其中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好比一個熟雞蛋的結構,蛋殼就是外地核,中間的蛋白就是過渡層,至于內地核就是最中心的蛋黃。
事實上地核內部原本是黯淡無光,一片黑暗的,他們使用大地之母將內地核完全包裹住,再控制大地之母改變形態,發出亮光,以供照明或生物的生存所需。由于內地核本身就具有地熱能,這些能量正好可以供大地之母使用,如同一個人造的天空穹頂。就這樣,在一部部掏空地核中間的過渡層后,一邊改造腳底下的外地核內側的地質結構,一邊使用大地之母封住頭頂的內地核。而在他們改造地核的幾十萬年的時間中,他們硬生生將過渡層掏空,這樣就挖出了一個巨大的空間,以作為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并使用大地之母將內地核包裹住。就如同熟雞蛋內的蛋白一點一點直至全被挖掉,內側的蛋壁就是生存的陸地,頭頂上的蛋黃就是天空的盡頭。
他們接著將地核內部的傳送點改造為總控制中心,為了保證內部的能量供給,他們總控制中心的大地之母地基柱直接打穿外地核與地核外面的大地之母相連,內部能量如果不足的情況,可以直接使用外部的地熱能源;而總控制中心頂部則使用永恒之石發出的聚合光柱與整個大地之母建造而成的天空相連,可以靈活的控制頭頂上大地之母,從而控制晝夜交替、溫度變化、晴雨氣候等,保證整個空間的生態。
聽到這里,李青楓心里明白這個藍色的星球就是地球,而他們改造的地核世界就是現在的伊甸園!他看著空地上的全息投影如同記錄片一樣播放著伊甸園的前世今生,而先知的全息投影則在一邊負責講解。此時的李青楓已經完全被眼前的場景所吸引,這些對他而言仿佛就是好萊塢拍出來的一部精彩的科幻大片,讓他難以置信幾億年前的地球居然存在過這樣一段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