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紅薯、土豆、玉米這幾樣作物,作為農(nóng)村孩子的張諾自然熟悉,但他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耕牛不足的問題。
如今寨子里的人,可以算作是他的食扈,都是靠他吃飯的,那么按道理這耕牛可得他來解決才是。
但是老方早半個月就去打聽了,市面上根本買不著那么多耕牛!
甚至老方還隱隱約約聽到消息說有人在放話說不能賣耕牛給張家!
當時把這個消息告訴張諾的時候,張諾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世家,只有他們才會干這種事,也只有他們在能利用自己家族的聲望干出這種缺德事來。
老方是想盡了辦法,哪怕是出高價,最終都只弄回了不到三十頭耕牛,這對于整個宅子足足三萬多畝耕地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也怪張諾自己,想著這幾樣高產(chǎn)作物那優(yōu)異的產(chǎn)量,就死皮賴臉的通過老李從朝廷手里又陸陸續(xù)續(xù)弄來了一萬多畝地。
中間甚至有好幾千畝還是從皇莊里分隔出來的,要不是老李出面,張諾根本不可能弄到手。
當時張諾還笑瞇瞇的跟老李開玩笑呢,可如今看到這耕牛不足的情況,張諾也是腦子嗡嗡響了。
前世的時候哪需要什么為了耕牛發(fā)愁啊,只要錢到位,多少旋耕機都給拉過來,咔咔就給你把地翻得漂漂亮亮的。
可如今不行啊,只能老老實實的用耕牛,實在不行就用人力,旋耕機是想都別想了。
張諾帶著老方到處轉(zhuǎn)了一圈以后,忽然就想到了一個東西,既然旋耕機沒有,那曲轅犁是不是可以弄出來呢?
想到曲轅犁的神奇功用,張諾頓時就興奮了起來!
沒錯啊,耕牛其實只是犁地的動力系統(tǒng)而已,真正在犁地的還是犁耙,以往的老式犁耙非壯牛耕牛拖不動不說,還笨重得要死,操作起來也非常的累。
可曲轅犁就不一樣了,這種誕生于南方的新式犁耙,最適應(yīng)的就是單人操作,在小范圍的田地里耕耘了。
而曲轅犁跟以往的舊式犁耙區(qū)別,首先就是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于深耕,且輕巧柔便,利于回旋!
其次是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
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使用,便可適應(yīng)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調(diào)節(jié)耕地深淺規(guī)范化,便于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cè),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就目前而言,曲轅犁結(jié)構(gòu)完備,輕便省力,絕對是最最先進的耕田神器!
想到這里張諾也懶得在地里轉(zhuǎn)悠了,直接讓老方去喊幾個木匠、鐵匠過來,同時準備好木料,他張大少爺準備再次搞發(fā)明了!
一聽到張諾興奮的說能解決耕牛不足的問題,老方也是高興不已,他已經(jīng)賣身給張府了,自然是跟張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今家主眼瞅著又要弄出什么新式東西了,他怎么可能不高興!
對于自家家主在各種雜學(xué)上的造詣,老方早已心悅誠服,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張諾這方面的名聲比他那一聲驚人的武藝名氣更大。
畢竟這都是一樁樁一件件別人別說做到了,連想都想不到的神奇事件硬生生打出來的名聲。九四好書網(wǎng)
工匠、鐵匠很快就在老方的安排下帶著材料趕了過來!
他們都是李世民安排人送來的,李世民特意選了一批老實本分的,還是隱太子黨羽府上抓捕的工匠送了過來。
這些工匠原本可是在牢里等死的,如今不但重見天日,還跟妻兒老小團聚了,那自然對這位接納了他們的家主感恩戴德。
如今家主有要求,他們都是第一時間帶著工具就跑了過來。
對于家主在雜學(xué)上的成就,他們比其他人更清楚,從被官府的人送來以后,他們在工作中就不斷跟張諾打交道。
而張諾則是不斷的用一個個精巧得匪夷所思的物件,在告訴他們一個殘酷的事實,不管你們以前是多么優(yōu)秀的工匠,在老子面前你們就是個只能打下手的渣渣。
張諾如今那傳得越來越神,恨不得比魯班還厲害的手藝,其實就是這幫人給吹出去的。
這幫人被老方帶進來以后,看見張諾正在那張大桌子前埋頭畫畫,便趕緊把已經(jīng)到了喉嚨口的問候給咽了下去,然后輕手輕腳的湊到一旁,屏住呼吸認真觀看著張諾畫圖。
這已經(jīng)是他們最近一段時間慢慢習(xí)慣的一個常態(tài)了,張諾干活的時候最討厭別人打擾,哪怕你是來問安、行禮都不行。
在他看來,你與其嘴上恭敬,還不如閉上嘴好好干活呢。
真當問候個一兩句自己就能長命百歲啊!
而這幫子工匠也在張諾的填鴨式教學(xué)下,學(xué)會了如何看圖。
張諾這次要試制的曲轅犁,他也沒想著一次成型,畢竟尺寸什么的都得慢慢摸索,才能找到一個最合適的。
所以張諾這次畫出來的圖,在尺寸上標注得格外寬松。
沒多久,整套工程圖就畫完了,張諾拎著這一張張紙就往背后的墻上掛!
這是他定下的一個規(guī)矩,圖只能掛在這兒,工作安排好了以后,大家就得湊到這里看圖,然后根據(jù)分配的工作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干好。
這也是張諾調(diào)配的結(jié)果,連工坊里都可以流水線生產(chǎn)了,這幫子手藝驚人的工匠,為啥不可以流水線生產(chǎn)?
圖紙掛上墻,并不代表著工作的開始,張諾還得給眾人講解才行。
這也是張諾定下來的規(guī)矩,先畫圖再講解,沒聽懂的可以問,怎么問都行,但是問明白以后就得好好干活。
如果出現(xiàn)之前不問,之后犯蠢的情況,那張諾不介意過去踹上幾腳。
這些工匠或許不認識幾個字,但是對于手藝上的事情都格外精通,如今習(xí)慣了這種做法以后,也慢慢體會到這種做法的好處了。
那就是一切都明明白白,誰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