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聽得呆滯住了。
她是真的沒想到,背后竟然還有這些說道。
她只顧著看帥氣的朱由榔了。
武則天臉上的贊許表情越發不加掩飾。
這位華夏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大有深意地說出了一番話。
“很多人都以為,規則是權力的牢籠。”
“但真相是,權力造就了規則。”
李隆基若有所思。
長平思考了一會,突然抬頭看向了金幕。
那里,成熟帥氣中年男性朱由榔的身影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李定國。
長平臉上的失望表情頓時無法掩飾。
芳心略微有些動搖的她,甚至沒有發現有兩道目光正注視著她臉上的每一個細節。
金幕中,李定國剛剛領兵進入了永昌府城。
李定國出兵,不可謂不神速。
孫可望的“余孽”中,關有才被當場擒拿,張明志走投無路被迫投降。
最后一個王自奇,也剛剛讓李定國攻破了老巢永昌。
“派人追索王自奇,無論他逃到什么地方,也一定要將其抓住,斬草除根!”
等部下離去之后,李定國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攘外必先安內,如今云南境內所有的隱患都已經被消除了。”
“接下來,就該發兵貴州,和韃子主力好好做過一場!”
作為永歷朝廷如今的實際掌控者,李定國當然已經知道滿清出兵的消息。
他并不畏懼。
所謂的三路大軍再強,難道還有當年的尼堪強?
若非當時孫可望從中作梗,不但尼堪死在湖南,尼堪麾下的清軍主力都得在湖南全軍覆沒!
那時的李定國,僅僅是率領南明一部分兵馬的統帥。
如今,南明所有的兵馬都集結在李定國的麾下,聽從李定國的號令。
他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李定國安靜地想著,雙目中閃爍著熊熊戰意。
很久以前,追隨義父張獻忠的時候,李定國希望自己能成為韓信。
如今,時過境遷,李定國不再將韓信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他,要成為下一個岳飛!
不,是比岳飛更加出色的存在。
因為,整個南明都在李定國的掌控之中,他不需要擔心秦檜,更不需要擔心什么宋高宗。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另外一名心腹沖了進來,表情凝重。
“晉王殿下,出大事了!”
說著,心腹將一份旨意放在李定國面前。
李定國有些疑惑,拿起旨意一看。
幾秒鐘后,李定國的臉色完全變了。
憤怒、不敢置信、疑惑……
諸多負面情緒閃過。
他猛然將圣旨拍在了桌子上。
“遷都……為什么沒有任何人告訴過本王這件事情?”
“為什么朝廷要在做出決定后再通知本王!”
這一刻,李定國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著。
永歷皇帝朱由榔,蜀王劉文秀。
這兩個人在他心中的形象,逐漸變化,變成了另外兩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
趙構,秦檜!
李定國一直待在房間中,很久都沒有出來。
一天后,滿臉疲憊的李定國叫來了心腹。
“把這份加急奏章送往昆明,交給朝廷吧。”
看著心腹拿走奏章,李定國身體緩緩后靠在了木制的椅背上,仿佛失去了所有表情。
良久,他輕聲自語。
“你們想要,就都拿去吧……”
昆明城內,朱由榔頗為忐忑地打開了李定國的這份奏章。
看完奏章之后,朱由榔的臉色變了。
“這……晉王要交出兵權?”
在這份奏章中,李定國表示常年征戰已經渾身傷痛,希望能將兵權交還給朝廷,自己一個人在昆明晉王府中養病。
在場的幾名大學士也是面面相覷。
他們當然預想過李定國得到旨意后的各種反應。
但唯獨這一種,他們是真沒想到!
李定國怎么可能會主動放棄權力,放棄對整個朝堂的控制呢?
很快,大臣們就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
“陛下,李定國看來應該是對陛下的威嚴五體投地,不愿意也不敢再做出忤逆陛下的事情。”
“所以他主動交還大權給朝廷,換取自己后半輩子的榮華富貴。”
而另外一派則認為:
“陛下,這是李定國在試探您!”
“若您當真同意他交出兵權,他肯定會立刻帶兵殺回昆明,對您和朝廷不利。”
“如今昆明城中到處都是李定國的黨羽,您可絕對不能上了李定國的當啊!”
朱由榔在聽到了第二種建議后,身體猛然一震。
他立刻就回想起了之前在安龍府的“十八先生案”。
當年的孫可望,在向南明稱臣初期,何嘗不是畢恭畢敬?
可后來孫可望奪取大權了是什么嘴臉,朱由榔無數痛苦的記憶早已說明一切。
李定國既然是孫可望的義弟,那就意味著李定國也必然會成為下一個孫可望!
這一刻,朱由榔心中想要重掌大權的渴望,被十八先生案的駭人場景徹底壓倒。
大明永歷皇帝陛下瑟瑟發抖。
過了好一會,朱由榔才控制住了心中的畏懼,道:
“把這份奏章火速轉給貴陽的蜀王劉文秀,看看他是什么樣的想法!”
歷朝皇帝看到這里,也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
【宋太祖趙匡胤:你們說,李定國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朕覺得李定國是一個性情中人,他應該是覺得被好兄弟劉文秀給背叛了,心灰意冷,撂挑子不干了。】
【隋文帝楊堅:朕倒是覺得,李定國這無非就是以退為進,朱由榔一旦順水推舟批準李定國的辭呈,那永歷朝廷就得當場覆滅。】
……
歷朝皇帝的意見同樣也分成了兩派。
一派覺得李定國是忠義之士,被傷透了心,所以擺爛不干了。
一派覺得李定國就是孫可望加強版,無非是在用這種方式試探孫可望罷了。
大明世界。
朱棣忍不住看了一眼皇位上的朱元璋。
從一開始,朱元璋就始終沒有參與到彈幕的討論中,也沒有在現實世界中發表任何的意見。
朱棣忍耐再三,終究還是好奇心占據了上風,對著朱元璋開口道:
“父皇,您覺得李定國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