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劉徹繼續開口了。
“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也。”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霍光落下最后一筆,將毛筆放回,道:
“臣寫好了,請陛下過目。”
劉徹看完,微微點頭。
“加蓋玉璽,今日詔發。”
霍光點了點頭,很快就蓋好了玉璽,拿著這份詔書離開。
剛到宮殿門口,就碰到了迎面而來的金日磾。
霍光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金日磾。
“你不在家養病,來這里干什么?”
金日磾這幾年,同樣也多病。
起因,是莽何羅、莽通兄弟謀逆刺駕案。
巫蠱之禍時,莽通作為侍郎曾經力擒劉據使者確保長水胡騎站在劉徹這邊,得到劉徹贊許而封侯,并獲得護衛劉徹的資格。
后來事情結束,劉徹株連江充全族,莽家兄弟作為江充黨羽,惶惶不可終日。
莽何羅鋌而走險,竟然在某天早上手持利刃進入劉徹寢殿,想要刺殺劉徹。
金日磾早就暗中留心莽家兄弟,及時發現了莽何羅的行刺企圖,沖上去撲倒莽何羅并與之搏斗。
搏斗聲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劉徹,引來了其他忠心耿耿的侍衛,最終莽家兄弟謀反失敗,被株連三族。
而金日磾也因為當天和莽何羅的搏斗受了重傷,在御醫的精心治療下痊愈,但也落下了時不時會發作的隱疾。
劉徹為了獎賞金日磾這彰顯救命之恩的忠誠,特地允許金日磾隨時都可以因病告假。
也正是因為莽何羅、莽通兄弟的行刺,讓劉徹對軍方產生了巨大的懷疑,進行了一番殘酷的大清洗。
連鎖反應之下,輪臺屯田被駁回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金日磾笑道:
“我是臣子,服侍陛下不是理所當然。”
“看你心情不錯,是有什么好事嗎?”
霍光將手中的詔書對金日磾示意了一下,笑道:
“大好事,你很快就知道了。”
鏡頭一轉,桑弘羊拿到了這份詔書。
仔細閱讀完畢后,桑弘羊身體緩慢后靠,長長地呼出一口氣,輕聲自語。
“一個時代結束了……”
這一刻,桑弘羊仿佛卸下了千鈞重擔。
【這份詔書被史學家稱為“輪臺詔”。】
【它以圣旨的形式頒布天下,向全天下大漢子民清晰無誤地傳達了劉徹的國政方針轉向行為。】
【五十年以來,大漢全面優先發展軍備以進行戰爭的國政方針,正式轉變為休養生息。】
隨后,在眾人的注視下,劉徹正式冊封大鴻臚田千秋為新任丞相。
看到這里,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哼了一聲,臉上卻露出欣慰的表情。
“這個臭小子,總算是知道懸崖勒馬了。”
劉恒同樣也是頗為高興,點頭道:
“看來劉徹小子能被稱為千古大帝,的確有其緣由所在。”
發現問題其實是很容易的。
俗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
就連幾名血脈至親組成的家庭,內部事務尚且剪不斷理還亂。
數千萬人組成的大漢王朝,又該有多少矛盾,多少紛繁復雜的內部事務?
問題和矛盾永遠存在,這是必然的,任何一個國家乃至任何一個個體,永遠有問題、有矛盾。
關鍵并不在問題、矛盾本身,而是在于有沒有能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