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在開國功臣集團的第一代中并不算特別出彩。
真正的領袖首先是蕭何,然后是曹參,接著是陳平,再然后才到周勃。
但到了開國功臣集團的第二代,情況就不一樣了。
憑借著七國之亂中的算計,以及平定七國之亂的軍功,周勃成為了功臣集團當之無愧的第二代領袖。
他如今在功臣集團中的地位,足以和第一代核心人物蕭何比肩!
周亞夫對著劉啟劉徹父子行禮。
“臣見過陛下,太子。”
劉啟、劉徹父子起身還禮。
“丞相。”
君臣相互見禮完畢,分別落座。
劉啟笑呵呵地開口道:
“上宴席吧。”
很快,陸續有宮女們端上豐盛菜肴。
這是只有皇帝、太子和丞相參與的宴席。
此時的劉徹只有九歲,也就是一個旁聽的角色。
以及,當事人。
真正要博弈的,還是劉啟和周亞夫君臣雙方。
劉啟隨意地和周亞夫聊了幾句,這才進入正題,開口道:
“丞相,今天主要是想和你商量一下,關于太子老師的事情。”
在大漢,只有三個人能稱得上君。
皇帝,是君父。
皇后,是君母。
太子,是儲君。
涉及到這三個人的重要事情,依照慣例都是要和丞相進行討論的。
劉啟之前沒有得到周亞夫同意就強行廢太子,導致君臣之間的關系極度緊張。
周亞夫表情很平靜,道:
“不知陛下想要讓哪位黃老大能作為太子的老師呢?”
劉啟笑呵呵地開口道:
“朕覺得,彘兒的黃老之道已經學的足夠了,是時候換一個人來教授他了。”
“比如說,大儒轅固。”
周亞夫的表情凝固了。
過了好幾秒,周亞夫才開口道:
“黃老治國,乃是從高祖皇帝傳下來的定例。”
“臣無德無才,不敢擅改祖宗制度。”
“陛下不讓人授太子以黃老,將來太子如何成為垂拱而治的圣人?”
說到最后,周亞夫已經是質問的語氣了。
這種語氣讓一旁的太子劉徹非常不高興。
這個周亞夫,怎么敢這樣和父皇說話?
劉徹憤怒的盯著周亞夫。
他的父皇劉啟顯然早就做好了準備,不緊不慢地說道:
“黃老之道,無非就是垂拱而治,不需要了解那么多,一樣能做好。”
“儒家講的是禮儀。朕讓大儒教授彘兒,為的就是要讓他成為和上古咸陽一樣知禮義廉恥的人,難道有錯?”
周亞夫呵呵一笑,道:
“上古時代的規矩,如何能適用于大漢呢?臣不敢茍同。”
劉徹憤怒地盯著周亞夫。
劉啟喲了一聲,反唇相譏:
“丞相也知道古人的經驗不能用于今人,為何又要求徹兒一定要學習古人的黃老之道?”
君臣雙方爆發了激烈爭執。
在這個過程中,劉徹一直在憤怒地盯著周亞夫。
吵架歸吵架,菜肴還是得上。
周亞夫吵得肚子餓了,正準備吃兩口,突然目光一凝。
他的桌子上擺滿了菜肴,但是卻沒有匕著等餐具!
沒餐具怎么吃飯,難道用手抓?
周亞夫深吸一口氣,對著一旁的尚席冷冷道:
“取我匕著來!”
尚席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劉啟。
都到這個地步了,是傻子也能知道,這就是故意的!
皇帝和丞相在一起吃飯,下人居然忘了送餐具,怎么可能?
周亞夫心中怒火徹底被引爆了,直接站了起來。
“陛下,老臣今日無甚胃口,就此告辭!”
劉啟哈哈一笑,道:
“丞相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