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心沉到了谷底,但還是努力地想要爭取希望:
“母后,殺了晁錯,朕就等于是向劉濞他們認慫,朕皇帝的顏面何在啊!”
“朕的意思是……”
竇漪房突然怒了,厲聲道:
“皇帝,現在你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還想著什么顏面!”
“老身坐在這里和你談,而不是陶青周亞夫他們在這里,讓你和他們道歉,就已經足夠給你顏面了!”
“為了區區一個晁錯,你難道連皇位都不要了嗎!”
劉啟身體搖搖欲墜,臉色煞白,完全說不出話。
竇漪房深吸一口氣,冷冷開口:
“老婦已經讓竇嬰帶著袁盎入宮了,你應該知道袁盎是代表誰來的。”
“去見一見袁盎,做出你的決定吧。”
鏡頭一轉,劉啟坐在皇位上,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袁盎。
袁盎曾經奉西漢朝廷指派當過一段時間的吳國丞相,對吳國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這位臣子也并不在意劉啟的冷淡態度,躬身道:
“陛下,為今之計,只有殺了晁錯,才能表明陛下不愿意和劉姓宗親開戰的決心,爭取大義。”
“若是晁錯死后,劉濞等人依舊進軍,就足以證明劉濞等人就是為了造反篡位。”
“屆時,天下臣民都看清了劉濞等人的真面目,一定都會團結起來,幫助陛下迅速平定這場叛亂的!”
劉啟臉頰明顯抽搐了一下。
這些家伙……
明明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借著這次機會逼迫朕自毀長城,停止用儒法取代黃老的改革。
居然還特地給朕找了這么一個光明正大的借口?
呵呵,以為朕這樣就會感激他們了?
劉啟袖子中的拳頭,握得緊緊的。
他恨不得立刻讓人殺了面前的袁盎,然后再把陶青、周亞夫那些功臣集團的領袖們一網打盡。
可是……
不行啊!
劉啟當然可以這么做,只要他下旨,長安城中的軍隊不用半天就能做到。
可這么做的結果就是大漢朝廷徹底散架,叛軍將勢如破竹地攻入長安,殺掉劉啟!
良久之后,劉啟平靜地開口。
“朕明白了,那就殺了晁錯吧。”
【事實上,儒家和法家此刻已經察覺到了不對,發動了各種力量希望能改變局勢。】
【但這個時候的儒、法兩家和開國至今就一直屹立在朝堂上的功臣集團來說,實在是太嫩了!】
袁盎入宮后不久,一份奏折就送到了劉啟面前。
這是來自三位“三公九卿”級重臣的聯名奏折,其中彈劾了晁錯各種罪狀,要求將晁錯處斬!
劉啟目光幽深地看著上面聯署的三個名字。
丞相陶青,大漢開國功臣開封侯陶舍之子,襲爵開封侯。
中尉陳嘉,大漢開國功臣復陽侯陳胥之子,襲爵復陽侯。
廷尉張鷗,大漢開國功臣安丘侯張說最小的兒子,其兄長張奴襲爵安丘侯。
“好,很好。”
這些功臣集團的家伙,明明是他們逼迫劉啟殺掉晁錯,但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出面過。
他們甚至找來了一個曾經是儒者,并非功臣二代、三代的袁盎來獻策殺晁錯,就是不出面當這個惡人!
劉啟甚至能想到,將來史書上的記載一定是自己這個平庸的皇帝被劉濞那些叛軍給嚇尿了,驚慌之下殺了晁錯。
這些家伙,明明操控了一切,卻依舊能躲在幕后,甚至連史書上都是清清白白!
甚至,他們如果平定了叛亂,還得是史書上的大功臣!